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秋窗听雨

林雨薇2周前 (10-18)文学

image_1760771459548.jpg晨雾还没散时,雨就落下来了。不是夏天那种急吼吼的泼洒,是秋特有的绵密,像谁把装着水的棉絮轻轻抖开,雨丝细得能钻进窗纱的纹路里,悄没声儿地打湿窗台上那盆半枯的吊兰。 我披了件薄针织衫坐窗边,看雨把窗外的世界泡成软乎乎的水墨画。楼下的法国梧桐早落了半树叶子,剩下的也被雨浸得发沉,风一吹,叶片上的水珠就滚下来,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又很快和别的雨丝融在一起。远处的矮墙爬着枯萎的牵牛花藤,灰绿的藤叶裹着雨,倒比盛夏时多了几分温顺,不再是疯长的模样。 桌上的白瓷杯里泡着老白茶,水汽袅袅地缠上窗玻璃,晕出一片模糊的白。我伸手去擦,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还有雨丝透过缝隙渗进来的湿意。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雨天,外婆会把晒干的桂花收进瓷罐,木屋里飘着甜香,她坐在藤椅上补袜子,我趴在她腿边看雨,听雨打在屋檐上,嗒嗒嗒,像谁在轻轻敲着鼓。 雨下得久了,空气里满是泥土和落叶的腥甜,吸一口,连肺腑都觉得清爽。楼下有撑着伞的人慢慢走,伞面是浅灰色的,在雨雾里晃啊晃,像只慢慢游的鱼。偶尔有自行车碾过积水,溅起一道细细的水线,又很快被新的雨丝盖过去,没留下一点痕迹。 直到午后,雨才渐渐小了些,变成若有若无的雨雾。我推开窗,让风带着雨的气息扑进来,吹得针织衫的衣角轻轻晃。吊兰的叶片上挂着水珠,亮晶晶的,倒像是突然活过来了。远处的天慢慢亮起来,云缝里漏出一点淡蓝,像被雨水洗过的蓝布衫。 原来秋雨从不是冷寂的。它只是用自己的绵密,把夏天的燥热慢慢揉碎,把日子的急慌悄悄放缓,让我们能坐在窗边,好好听听雨的声音,想想旧时光里的甜,再等着雨停后,去捡一片带着雨珠的梧桐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58.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秋窗听雨” 的相关文章

散文《春天的彩墨瓶》

散文《春天的彩墨瓶》

春风是打翻颜料瓶的孩子,跌跌撞撞闯进人间,斑斓泼洒了整个城南。站在七里河边的老槐树下,忽然发现春天原来可以用舌尖品尝颜色的滋味。城郊小山坡最先洇出嫩青。新草顶开薄霜探出稚嫩的脖颈,远看像蒙着晨雾的绿绸缎,走近却能看见每片草尖都擎着露水的钻石。放羊老汉的长竿在斜坡上轻轻一挥,羊群的尾巴便卷起浅黄的浮尘...

叶绿亦有千重意

叶绿亦有千重意

“不能花开,就请叶绿”,这句朴素的话语,藏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世人多羡花开时的明艳夺目,却常忽略绿叶在角落的默默坚守。实则花有花的绚烂,叶有叶的担当,接纳 “不能开花” 的现实,用心活出 “叶绿” 的精彩,恰是对生命最真诚的尊重。从自然规律来看,绿叶本就是生命存续的根基。牡丹虽艳,若无碧叶吸收阳...

小说《梧桐巷的第三个人》

小说《梧桐巷的第三个人》

林晚第一次带陈默来梧桐巷时,苏晓正趴在窗台剥橘子,橙黄的瓣儿刚递到嘴边,就看见巷口那两个并肩的身影——林晚穿着她去年送的米白风衣,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而她身边的陈默,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拎着林晚常提的帆布包,指尖还沾着点面包屑,是林晚最爱的那家全麦吐司的痕迹。“这是苏晓,我最好的朋友。”林晚推...

夏末的纸飞机

夏末的纸飞机

高三(2)班的后窗总飘着香樟叶的影子,张云鸿的视线总越过三排课桌,落在林雨薇的马尾上。她写题时会咬笔尾,阳光落在她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把步骤里的辅助线染成暖金色。 张云鸿的笔袋里藏着张便签,是上周捡的——林雨薇写漏的物理公式,字迹清瘦。他每天翻笔袋时都要摸一摸,像揣着颗不会化的糖。 梁洁...

散文:秋来

散文:秋来

风是先知道秋的。清晨推窗时,不再有夏末的黏腻,风裹着一丝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布,拂过胳膊时,会让人下意识把衣领拢一拢——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巷口的桂树是藏不住的。前几日还只是满树深绿,不知哪夜起,细碎的米黄就缀满了枝头,风一吹,香就漫开了。不是那种冲鼻的香,是缠人的,绕着鼻尖转,勾着人往...

散文:人间烟火

散文:人间烟火

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