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心安即是归处

image_1762327840266.jpg檐角的风铃又响了,还是去年那串浅蓝的玻璃铃。风从巷口拐进来时,带着巷尾老槐树的清香,把细碎的叮当声揉得软绵,慢悠悠漫进窗棂,落在案头摊开的旧书里。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微微颤动,是去年深秋在城郊公园捡的,叶脉里还藏着当时的阳光味——我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南方古镇的那个清晨,也是这样温软的风,也是这样沁人的香,可心里总像缺了一块,空落落的。 那时总以为,归处该是具象的模样。是青石板路尽头那座爬满凌霄花的老宅,木门上的铜环该带着岁月磨出的温润光泽;是巷口阿婆守着的煤炉上,那锅咕嘟冒泡的甜汤,桂花的香气要能飘出三条街;是深夜推开家门时,客厅里亮着的那盏暖黄小灯,桌角该摆着温好的牛奶。为了找这样的“归处”,我背着半旧的行囊走了许多地方。春天去江南,看烟雨把乌镇的石桥染成墨色,却在夜里听着客栈窗外的雨打芭蕉,想起出租屋阳台晾着的衣服没收;夏天去塞北,看草原的星空铺满整个夜空,却在篝火旁接到母亲的电话,问我晚饭有没有好好吃;秋天去山城,看满城的黄桷叶落满石阶,却在小吃街捧着热辣的火锅,忽然觉得少了个人一起分享;冬天去海边,看浪花卷着细沙漫过脚踝,却在寒风里裹紧外套,发现连个递围巾的人都没有。 我曾以为走得越远,越能靠近心里的“家”,可往往是深夜站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看着万家灯火一盏盏亮起,那些暖光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明明就在眼前,却照不进心里的空。有次在北方的小城赶火车,凌晨四点的站台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冷风裹着雪粒子往衣领里钻。我缩在候车椅上,看着铁轨延伸向漆黑的远方,忽然就红了眼——原来我追着的那些风景,再美也填不满心里的慌。 后来是在一个普通的冬日傍晚,我加班到八点多才回到出租屋。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我的脚步一盏盏亮起,打开门时,玄关的感应灯自动亮了,是我上周刚换的暖白光。放下包的瞬间,闻到了从厨房飘来的香味——早上出门前,我在电饭锅里预约了杂粮粥,此刻粥香混着蒸红薯的甜香,把小小的屋子填得满当当。我换了拖鞋走进厨房,揭开锅盖的瞬间,热气扑在脸上,带着谷物的暖意。盛粥的时候,听见楼下传来邻居阿姨的声音,在教孩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孩子的童音奶声奶气,偶尔还会记错词;远处便利店的门“叮咚”响了一声,大概是晚归的人去买夜宵;锅里的粥还在轻轻冒泡,我的心跳慢慢和着这细碎的声响沉下来,像一颗悬了很久的石子,终于落进了柔软的水里。 那一刻忽然明白,原来归处从不是某个固定的地方,不是要有华丽的房子,也不是要有热闹的陪伴,而是心里的一份安稳。就像此刻,案头的白瓷杯里还温着半杯菊花茶,花瓣在水里舒展着;窗外的橘猫蜷在阳台的藤椅上打盹,尾巴偶尔轻轻扫过椅面;手里的旧书翻到某一页,恰好是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没有壮阔的风景,没有热闹的人群,可指尖触到书页的温度,鼻尖闻到的粥香,耳边听到的烟火声,都让我觉得踏实。 我想起小时候,总爱在外婆家的老藤椅上晒太阳。外婆坐在旁边择菜,阳光穿过葡萄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那时的我不懂什么是归处,只觉得趴在藤椅上,闻着外婆身上的皂角香,听着她絮絮叨叨说家常,心里就像被晒暖的棉花,软乎乎的。原来那时候的“心安”,就是最早的归处。后来我们长大,总想着往外跑,以为远方才有答案,却忘了最珍贵的东西,其实一直在心里。 风又起了,檐角的风铃再响。这一次,我没有再想起远方的风景,只是轻轻拢了拢身上的针织毯,把书往眼前挪了挪。桌上的粥还温着,红薯的甜香还在屋里飘着,楼下孩子的背书声还在断断续续传来。我忽然觉得,这样就很好。不用追着风景跑,不用盼着别人的陪伴,只要心里安稳,哪怕只是守着一间小屋,一碗热粥,一本旧书,也是最好的归处。 原来人生兜兜转转,我们最终找的,从来都不是某个地方,而是一颗安定的心。心安的地方,便是归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278.html

分享给朋友:

“心安即是归处” 的相关文章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林舟第37次在加班后遇见苏晓时,她正站在便利店的暖柜前,指尖捏着一盒热牛奶,银镯子滑到手腕中央,晃出细碎的光。 “又加班?”她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刚从空调房出来的微哑,像浸了温水的棉花。 林舟点头,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牛奶上——她总买这个牌子,说睡前喝能睡得香。他跟着取了盒一样的,指尖碰到暖柜...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声明)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组诗:中秋组章

组诗:中秋组章

## 1. 窗台上的月亮 月光没敲门 就溜进阳台 落在多肉的叶片上 积成小水珠—— 像谁没擦干净的 去年的月光 晾衣绳上的衬衫晃了晃 是风在扯 还是月光想 借件人间的衣裳 贴贴烟火气 我把手机放在窗台 屏幕亮着时 它也想凑成圆 和天上的那轮 碰个响 ##...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诗歌:月下花事

诗歌:月下花事

桂树把影子铺成地毯时每片花瓣都捧着月光母亲在石桌上摆瓷盘月饼压着云纹像把夜空揉进了甜月亮从瓦檐爬上来时所有褶皱都被熨平风里飘着糖桂花的香孩子把灯笼举过头顶光在他睫毛上打转我们数着星子咬开月饼酥皮落在掌心像接住了细碎的月光月亮是夜的邮戳盖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后来桂花落进茶杯茶里就浮起整个中秋我们不说话,只...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是中国古典词坛极具影响力的词牌之一,其起源与唐代音乐文化紧密相连。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入朝,使者梳高髻、戴金冠、穿锦绣服饰,形象酷似佛教中的菩萨,教坊遂依此创作《菩萨蛮》曲,后逐渐演变为词牌。其格律定型后,以**双调四十四字**为核心范式,上下阕各四句,通常采...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