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小说:风里的长发和未说出口的话

image_1761286380973.jpg林晚的头发又长了些,垂到腰际时,风一吹就像匹柔软的黑绸缎,轻轻扫过脚踝。她坐在画室窗边削铅笔,指尖触到铅笔芯的冰凉,也触到窗外飘进来的槐花香——这是她分辨季节的方式,就像她总能通过地面的震动,听出陈阳的脚步声。 陈阳是在林晚七岁那年搬来巷口的。那天她蹲在老槐树下捡花瓣,几个调皮的男孩围着她笑:“哑巴!只会捡破烂!”林晚攥紧花瓣,眼眶发红却发不出声音,这时陈阳举着弹弓跑过来,把石子往地上一摔:“你们再欺负她,我就告诉老师!”男孩们跑了,陈阳蹲下来,从兜里掏出颗橘子糖,剥了糖纸递到她面前,阳光落在他扬起的嘴角上,暖得像春天的风。 从那天起,陈阳成了林晚的“耳朵”。上学路上,他会把路边的趣事讲给她听,见她没反应,又想起她听不见,便掏出笔和本子,一笔一画写:“刚才有只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跑,超可爱!”林晚看着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字,忍不住笑,长发垂下来遮住脸颊,陈阳伸手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耳垂,两人都红了脸。 林晚爱画画,画巷口的老槐树,画天上的云,也画陈阳。她画他举着弹弓的样子,画他帮她捡掉在地上的画笔的样子,画纸叠了厚厚一沓,都藏在书桌最下层。陈阳知道她的心思,每次路过画室,都会在窗外放一颗橘子糖,和当年那颗一样甜。 后来他们考上了同一所高中。陈阳长成了高高瘦瘦的少年,篮球场上总有女生为他尖叫,可他还是每天等林晚放学,帮她拎画具,在本子上写:“今天老师夸你的画了,说有灵气。”林晚低着头,长发遮住眼睛,她知道陈阳的好,也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她听不见他说话的声音,听不见篮球进筐时的欢呼,甚至听不见他为她着急时的心跳。 高三那年,有女生堵着林晚,把她的画本摔在地上:“你明明知道自己配不上陈阳,为什么还缠着他?”画纸散了一地,上面全是陈阳的样子。林晚蹲下来捡,手指被画纸边缘划破,渗出血珠。陈阳赶来时,看到的就是她攥着画纸、眼眶通红的模样,他把她护在身后,对那女生说:“我喜欢林晚,和她没关系,你别找她麻烦。” 那天之后,林晚开始躲着陈阳。她提前半小时出门,绕远路去学校,放学时故意留在画室磨蹭,直到陈阳的脚步声消失在巷口。陈阳找不到她,就在她的画室窗台上放纸条,有时是“今天的橘子糖在你抽屉里”,有时是“天凉了,多穿件衣服”,林晚看着那些纸条,手指反复摩挲着字迹,眼泪落在纸面上,晕开了墨痕。 高考结束后,林晚收到了外地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没告诉陈阳,收拾行李时,看到书桌下层的画本,里面夹着一颗早就化了的橘子糖,糖纸泛黄,却还留着淡淡的甜香。她把画本放进行李箱,又把陈阳送她的笔和本子也放进去,长发垂下来,遮住了脸上的泪。 离开那天,林晚背着画板走在巷口,却在老槐树下看到了陈阳。他穿着白衬衫,手里拿着一颗橘子糖,阳光落在他身上,和小时候一样暖。他看到林晚,快步走过来,从兜里掏出本子和笔,写:“我知道你要走,我考上了你学校附近的大学,以后我还能帮你拎画具吗?” 林晚站在原地,风把她的长发吹起来,拂过陈阳的手臂。陈阳伸手,轻轻把她的头发别到耳后,和小时候一样,指尖碰到她的耳垂,还是会让她心跳加速。他看着她的眼睛,用口型说:“林晚,我喜欢你,不是小时候的喜欢,是想和你一辈子的喜欢。” 林晚的眼泪终于掉下来,她掏出笔,在陈阳的本子上写:“我听不见你的声音,可我能感觉到你的心跳,和小时候一样暖。”陈阳笑了,伸手抱住她,风里的槐花香混着她长发的清香,飘得很远很远——原来有些喜欢,不用听见,也能懂;有些陪伴,就算没有声音,也能一直走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123.html

分享给朋友:

“小说:风里的长发和未说出口的话” 的相关文章

矮墙上的绿藤,缠着旧时光

矮墙上的绿藤,缠着旧时光

老院的矮墙该有三十年了吧?砖缝里嵌着青苔,墙顶的瓦檐缺了角,唯有墙上的爬墙虎,一年年枯了又绿,把斑驳的墙身裹成一片流动的绿。我站在墙下抬头看,初秋的阳光穿过叶片,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一吹,光斑跟着晃,像小时候外婆摇着蒲扇时,扇面上跳动的花纹。第一次注意到这爬墙虎,是六岁那年的春天。那时我刚搬来老...

诗歌:月下花事

诗歌:月下花事

桂树把影子铺成地毯时每片花瓣都捧着月光母亲在石桌上摆瓷盘月饼压着云纹像把夜空揉进了甜月亮从瓦檐爬上来时所有褶皱都被熨平风里飘着糖桂花的香孩子把灯笼举过头顶光在他睫毛上打转我们数着星子咬开月饼酥皮落在掌心像接住了细碎的月光月亮是夜的邮戳盖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后来桂花落进茶杯茶里就浮起整个中秋我们不说话,只...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是中国古典词坛极具影响力的词牌之一,其起源与唐代音乐文化紧密相连。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入朝,使者梳高髻、戴金冠、穿锦绣服饰,形象酷似佛教中的菩萨,教坊遂依此创作《菩萨蛮》曲,后逐渐演变为词牌。其格律定型后,以**双调四十四字**为核心范式,上下阕各四句,通常采...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21个“也”字串联全篇,似信笔挥洒却暗藏章法,将滁州的山水之美、宴游之乐与民生之安熔于一炉。这篇诞生于欧阳修贬谪滁州时期的佳作,绝非单纯的山水游记,而是一位文人政治家在失意中坚守初心的精神宣言——“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的是山水,醒的是民心,藏的是“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一、笔墨...

师道之光:穿透千年的教育箴言——评《师说》

师道之光:穿透千年的教育箴言——评《师说》

韩愈的《师说》,以振聋发聩的议论,重构了唐代“师道不存”的教育秩序。它既是古文运动中“文以明道”的典范,更以对“师”的重新定义,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注入灵魂,成为跨越千年仍指引教育本质的精神灯塔。一、破立之间:重塑“师道”的核心定义《师说》最精妙之处,在于以“破”为“立”——先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

乱世中的乌托邦幻梦——品《桃花源记》

乱世中的乌托邦幻梦——品《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乌托邦”叙事。它以极简的文言,勾勒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既藏着作者对乱世的逃避,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安居乐业”的永恒向往。这篇不足四百字的短文,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让无数人在现实的疲惫中,寻得一处精神的栖居之地。 一、误入桃源:一场充满奇遇...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