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中秋夜话》

IMG_23299.jpg

暮色把天染成淡紫时,月亮就慢慢爬上来了。不是突兀的圆,是像被谁用手轻轻托着,从楼顶的檐角漏出一点银辉,再缓缓滚成满轮,悬在老槐树的枝桠间。


阳台的竹椅早被爸爸擦干净了,竹篾缝里还留着去年夏天的阳光味。妈妈端来瓷盘,里面码着三种月饼:五仁的是给爷爷的,他总说带点芝麻香才够中秋;莲蓉蛋黄的归我,咬开时能看见溏心的蛋黄流出来,甜得刚好;弟弟攥着冰皮月饼,非要等月亮最亮时吃,说这样能咬到“月亮的味道”。


茶桌是奶奶留下的旧木桌,爸爸泡了普洱,茶汤在月光下泛着暖黄。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奶奶抱着我坐在竹椅上,指着月亮说:“嫦娥在里面住呢,身边有只玉兔,还有棵永远砍不完的桂树。”那时候我总信以为真,盯着月亮看半天,想找见玉兔的影子。如今奶奶不在了,可每当月亮升起来,我总觉得她还坐在身边,和我们一起等着吃月饼。


楼下有孩子在喊“看月亮啦”,声音脆生生的,像极了当年的我。风里飘着桂花香,是小区里那几棵老桂树开了,细碎的花瓣落在阳台的栏杆上,沾着月光,像撒了把碎金子。弟弟忽然说:“姐,你看月亮好圆啊,是不是所有看月亮的人,都在想同一个人?”


我望着月亮,忽然懂了。中秋的月亮哪里是月亮,是藏在时光里的牵挂,是散在天涯的人心里的念想。那些不能回家的人,此刻也一定在望着同一个月亮吧——或许在写字楼的窗边,或许在火车的过道里,或许在异国的街头,月亮把他们的思念,都拢成了一圈温柔的光。


茶凉了半盏,月饼还剩两块,弟弟的冰皮月饼终于咬开了,他笑着说“真的有月亮的味道”。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也洒在远方的路上,把所有的等待和期盼,都揉进了这安静的秋夜里。原来中秋最珍贵的,从不是月亮有多圆,而是身边有可念的人,有可盼的事,有这满室的烟火气,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心里最暖的模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19.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中秋夜话》” 的相关文章

女人三十始知秋

女人三十始知秋

晨光漫过窗台时,我正对着镜子系丝巾。指尖绕着真丝的纹路打了个结,不像二十岁时总把蝴蝶结拉得满当当,如今只松松拢着,露出锁骨边一小片留白——是这几年慢慢懂的,日子不必填得太满,留些空隙才透气。 抽屉里还放着二十岁生日时买的口红,正红色,当年觉得涂着才算“长大”,如今再看,倒觉得艳得有些晃眼。现在...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诗歌:月下花事

诗歌:月下花事

桂树把影子铺成地毯时每片花瓣都捧着月光母亲在石桌上摆瓷盘月饼压着云纹像把夜空揉进了甜月亮从瓦檐爬上来时所有褶皱都被熨平风里飘着糖桂花的香孩子把灯笼举过头顶光在他睫毛上打转我们数着星子咬开月饼酥皮落在掌心像接住了细碎的月光月亮是夜的邮戳盖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后来桂花落进茶杯茶里就浮起整个中秋我们不说话,只...

千里马的悲鸣与时代的叩问——评《马说》

千里马的悲鸣与时代的叩问——评《马说》

韩愈的《马说》,以短短数百字的寓言,道尽了人才被埋没的千古痛惜。它既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典范,更以犀利的隐喻,刺穿了封建时代“人才遇合”的困境,成为跨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人才悲歌。一、以“马”喻“人”:极简寓言里的深刻批判《马说》最精妙之处,在于用“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构建起一套直指现...

洞庭湖畔的忧乐情怀——品《岳阳楼记》

洞庭湖畔的忧乐情怀——品《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北宋散文的传世经典,更是一篇熔山水之壮阔、览物之情思与家国之胸怀于一炉的千古绝唱。庆历六年,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受挫被贬邓州,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寄来画作,他虽未亲登岳阳楼,却以笔为舟,在文字中勾勒洞庭盛景,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呐喊,为中国文人树立了...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初唐骈文的巅峰之作,更是一篇融山河之美、宴饮之盛与人生之叹于一体的千古绝唱。上元二年,年少的王勃途经洪州,恰逢滕王阁宴集,他临席挥毫,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让一场文人雅聚永载史册。这篇辞藻华美却不空洞、意境开阔又含深情的短文,既展现了初唐的蓬勃气象,更藏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