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小说:窗台上的玉兰花

林雨薇1周前 (10-23)文学

image_1761174657108.jpg我第三次在三楼琴房的窗台上看见那只缺了口的青瓷笔筒时,林小满正抱着小提琴,站在阳光里调弦。琴弓擦过琴弦的瞬间,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片,恰好落在她垂着的发梢上。 “校长。”她转过身,指尖还捏着琴弓,眼神里藏着点紧张,像怕碰碎了什么,“这笔筒……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接过笔筒,指腹蹭过那道浅口——是去年暴雨夜,她抱着这只笔筒在学校门口蹲了半宿时磕的。那天她浑身湿透,说爸妈不赞成她考音乐学院,把她的乐谱全烧了,只剩这只装过她第一支琴弓的笔筒。 “今天专业课怎么样?”我把笔筒放回窗台,让它正对着楼下的排练厅。那里有十几个和她一样大的孩子,正跟着钢琴伴奏练合唱,17岁的声音像刚抽枝的竹,脆生生地撞在墙上。 “张老师说……我的揉弦再放松点就好了。”她低头拨了下琴弦,声音轻了些,“但我总怕错,一想到下个月的省赛,手就僵。” 我想起上周查寝,看见她床头贴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18岁生日前,要拉会《梁祝》的华彩段”。便签边角被磨得卷了边,显然是看了无数次。 “走,带你去个地方。”我牵起她的手腕,往顶楼的储藏室走。推开门时,灰尘在阳光里跳着舞,角落里堆着的旧谱架上,还贴着十年前学生的名字。我翻出最底下的一个铁盒,里面是我刚当校长时,第一届学生送我的录音带。 “你听。”我把录音带塞进老式录音机,里面立刻传出断断续续的小提琴声,夹杂着咳嗽和翻谱的杂音。“这是当年的苏晓,她比你还紧张,省赛当天手抖得拉断了两根弦。” 林小满的眼睛亮了些,我继续说:“但她后来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现在是乐团的首席。上个月回来演出,还说当年最感谢我把她从琴房里拽出来,让她去看操场的日落。” 录音机里的琴声渐渐流畅,窗外的玉兰花又落了几朵。林小满突然拿起小提琴,琴弓落在琴弦上,这次的揉弦里少了些紧绷,多了点玉兰花瓣落地的软。 “校长,”她拉完一段,抬头时眼里有了光,“我好像知道怎么放松了。” 那天傍晚,我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申请材料,窗外传来熟悉的小提琴声。是《梁祝》的华彩段,拉得不算完美,却带着17岁独有的莽撞与热烈。我走到窗边,看见林小满站在玉兰花树下,怀里抱着琴,旁边围了几个同学,有人举着乐谱,有人跟着哼旋律。 月光落在他们身上,像给这群15到18岁的孩子镀了层光。我想起自己当年为什么要办这所学校——不是为了让他们都成为音乐家,而是想让每个像林小满这样的孩子,都能在最好的年纪,有地方安放自己的热爱,哪怕会犯错,会紧张,也能在琴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玉兰花。 第二天清晨,我又去了三楼琴房。窗台上的青瓷笔筒里,插了支新鲜的玉兰花,旁边压着张便签,是林小满的字迹:“校长,等我拿了省赛的奖,给您拉完整的《梁祝》。”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玉兰的香,我仿佛已经听见了,那属于18岁的、没有遗憾的琴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95.html

分享给朋友:

“小说:窗台上的玉兰花” 的相关文章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灵秀才情的化身,...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曹植的《洛神赋》从不是一篇简单的“艳情赋”。他以洛水为幕,以笔墨为绣,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神话里唤醒,却又在“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叹息里,让这场相遇归于怅惘。这篇辞赋,藏着中国文学里最极致的“美”,也藏着最绵长的“遗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会为那抹洛水之上的身影心动,为那份求而不得...

散文:秋来

散文:秋来

风是先知道秋的。清晨推窗时,不再有夏末的黏腻,风裹着一丝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布,拂过胳膊时,会让人下意识把衣领拢一拢——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巷口的桂树是藏不住的。前几日还只是满树深绿,不知哪夜起,细碎的米黄就缀满了枝头,风一吹,香就漫开了。不是那种冲鼻的香,是缠人的,绕着鼻尖转,勾着人往...

《诗经》-三百里的风与月

《诗经》-三百里的风与月

翻开《诗经》的纸页,像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窗,风从两千多年前吹进来,裹着蒹葭的霜、桃花的香,还有田埂上农人哼着的调子,落在指尖,温软得能捏出水分来。最先撞见的是《秦风·蒹葭》里的晨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这八个字时,仿佛站在河岸边,秋露凝在芦苇叶上,白得像薄霜,风一吹,芦苇秆轻轻晃,雾里的人影...

诗歌:月下花事

诗歌:月下花事

桂树把影子铺成地毯时每片花瓣都捧着月光母亲在石桌上摆瓷盘月饼压着云纹像把夜空揉进了甜月亮从瓦檐爬上来时所有褶皱都被熨平风里飘着糖桂花的香孩子把灯笼举过头顶光在他睫毛上打转我们数着星子咬开月饼酥皮落在掌心像接住了细碎的月光月亮是夜的邮戳盖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后来桂花落进茶杯茶里就浮起整个中秋我们不说话,只...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