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人间烟火

image_1760774098193.jpg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一天的累都揉开。 拐进胡同就更热闹了。张婶在门口择菜,竹篮里的青菜还带着泥,她一边掐掉黄叶,一边和对门的李叔聊天,声音隔着晾衣绳上飘着的床单传过来,混着洗衣机的嗡鸣,倒比收音机里的戏词还入耳。有骑自行车的大爷慢悠悠过,车筐里装着刚买的豆腐,塑料袋上印着“新鲜卤水”,车轮碾过石板路,“叮铃”一声车铃,惊得墙根下的猫弓了弓背,又懒洋洋地缩回去晒太阳。 家里的厨房早飘起了油烟。母亲在炒豆角,铁锅“滋啦”响着,油香混着豆角的鲜往客厅钻。我凑过去想帮忙,被她推着往外走:“你剥蒜就好,别沾油。”蒜皮落在瓷碗里,清脆的响,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纱窗,落在母亲翻动锅铲的手上,她的袖口卷着,露出手腕上细细的银镯子,随着动作轻轻晃。 饭桌上摆着三菜一汤,热气腾腾地冒白雾。父亲打开酒瓶,倒了小半杯,说今天的豆角炒得比上次软,母亲嗔他“就你嘴刁”,又往我碗里夹了块排骨。电视里在播新闻,声音放得不大,混着碗筷碰撞的脆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狗吠——这些细碎的声音缠在一起,像织了张软乎乎的网,把人裹在里面,暖得心里发沉。 其实人间烟火从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是巷口包子铺的热雾,是胡同里的家长里短,是厨房飘出的油烟,是饭桌上的三两句闲话。它藏在每个平常的傍晚,藏在每个人的手边眼前,不耀眼,却踏实。就像此刻,我舔了舔沾着排骨汤的嘴角,看父母絮絮地聊着明天买什么菜,忽然明白,所谓的安稳日子,不过就是这样,一屋、两人、三餐,烟火气里,藏着最真的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62.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人间烟火” 的相关文章

女人三十始知秋

女人三十始知秋

晨光漫过窗台时,我正对着镜子系丝巾。指尖绕着真丝的纹路打了个结,不像二十岁时总把蝴蝶结拉得满当当,如今只松松拢着,露出锁骨边一小片留白——是这几年慢慢懂的,日子不必填得太满,留些空隙才透气。 抽屉里还放着二十岁生日时买的口红,正红色,当年觉得涂着才算“长大”,如今再看,倒觉得艳得有些晃眼。现在...

散文:入秋的第一杯奶茶

散文:入秋的第一杯奶茶

楼下奶茶店的玻璃门上,不知何时贴了张浅黄的纸,写着“秋日限定·桂花乌龙奶芙”。风卷着第一片梧桐叶飘过时,我站在柜台前,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忽然想起去年今日,也是这样的天气,闺蜜攥着热奶茶的杯套,把半杯分给我——“入秋得喝这个,暖。” 取餐时,店员递来的杯子裹着米白色杯套,指尖捏着软乎乎的,暖意...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今日的雨是从清晨的雾里钻出来的,先是一两滴打在窗纱上,轻得像谁的指尖碰了碰,后来便密了,织成一张软乎乎的网,把整个院子都罩在里面。我坐在藤椅上,看雨丝落在去年栽的月季上,花瓣颤巍巍接住水珠,又轻轻抖落,忽然就想起外婆常说的那句 “雨是天上的人想凡间了,才掉下来的”。那时候我总歪着头问 “天上的人是谁...

小说:窗台上的玉兰花

小说:窗台上的玉兰花

我第三次在三楼琴房的窗台上看见那只缺了口的青瓷笔筒时,林小满正抱着小提琴,站在阳光里调弦。琴弓擦过琴弦的瞬间,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片,恰好落在她垂着的发梢上。 “校长。”她转过身,指尖还捏着琴弓,眼神里藏着点紧张,像怕碰碎了什么,“这笔筒……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接过笔筒,指腹蹭过那道浅...

洞庭湖畔的忧乐情怀——品《岳阳楼记》

洞庭湖畔的忧乐情怀——品《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北宋散文的传世经典,更是一篇熔山水之壮阔、览物之情思与家国之胸怀于一炉的千古绝唱。庆历六年,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受挫被贬邓州,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寄来画作,他虽未亲登岳阳楼,却以笔为舟,在文字中勾勒洞庭盛景,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呐喊,为中国文人树立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