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人间烟火

江晓涵2周前 (10-18)文学

image_1760774098193.jpg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一天的累都揉开。 拐进胡同就更热闹了。张婶在门口择菜,竹篮里的青菜还带着泥,她一边掐掉黄叶,一边和对门的李叔聊天,声音隔着晾衣绳上飘着的床单传过来,混着洗衣机的嗡鸣,倒比收音机里的戏词还入耳。有骑自行车的大爷慢悠悠过,车筐里装着刚买的豆腐,塑料袋上印着“新鲜卤水”,车轮碾过石板路,“叮铃”一声车铃,惊得墙根下的猫弓了弓背,又懒洋洋地缩回去晒太阳。 家里的厨房早飘起了油烟。母亲在炒豆角,铁锅“滋啦”响着,油香混着豆角的鲜往客厅钻。我凑过去想帮忙,被她推着往外走:“你剥蒜就好,别沾油。”蒜皮落在瓷碗里,清脆的响,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纱窗,落在母亲翻动锅铲的手上,她的袖口卷着,露出手腕上细细的银镯子,随着动作轻轻晃。 饭桌上摆着三菜一汤,热气腾腾地冒白雾。父亲打开酒瓶,倒了小半杯,说今天的豆角炒得比上次软,母亲嗔他“就你嘴刁”,又往我碗里夹了块排骨。电视里在播新闻,声音放得不大,混着碗筷碰撞的脆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狗吠——这些细碎的声音缠在一起,像织了张软乎乎的网,把人裹在里面,暖得心里发沉。 其实人间烟火从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是巷口包子铺的热雾,是胡同里的家长里短,是厨房飘出的油烟,是饭桌上的三两句闲话。它藏在每个平常的傍晚,藏在每个人的手边眼前,不耀眼,却踏实。就像此刻,我舔了舔沾着排骨汤的嘴角,看父母絮絮地聊着明天买什么菜,忽然明白,所谓的安稳日子,不过就是这样,一屋、两人、三餐,烟火气里,藏着最真的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62.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人间烟火” 的相关文章

雪域囚徒,诗中情僧:仓央嘉措自述

雪域囚徒,诗中情僧:仓央嘉措自述

我叫阿旺洛桑仁青・仓央嘉措,藏语里这名字意为 “音律之海”。可这海从未真正辽阔过,多半是困在布达拉宫的高墙里,拍打着戒律与情愫的礁石。康熙二十二年的春日,我生于门隅的白嘎尔宫,父母都是虔诚的红教信徒。那里的阳光是暖的,青稞田是绿的,连风里都飘着情歌的调子。十五岁前,我是计美多吉・协加衮钦,会跟着阿爸...

站在时光的尽头(组诗)

站在时光的尽头(组诗)

◎木器沉香 做了一辈子的木匠他记不清自己打造了多少木器却记得每一个月光下她忙碌的身影 手里攥紧的一只花梨手镯是他精心雕琢的唯一信物她那么欢喜,戴在纤细的左腕上从未摘下过30多年了,手镯独有的木纹泛着暗哑的光泽和气息将曾经粗砺的日子,合拢得越来越圆润安抚他疲惫的灵魂 如今...

夏末的纸飞机

夏末的纸飞机

高三(2)班的后窗总飘着香樟叶的影子,张云鸿的视线总越过三排课桌,落在林雨薇的马尾上。她写题时会咬笔尾,阳光落在她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把步骤里的辅助线染成暖金色。 张云鸿的笔袋里藏着张便签,是上周捡的——林雨薇写漏的物理公式,字迹清瘦。他每天翻笔袋时都要摸一摸,像揣着颗不会化的糖。 梁洁...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灵秀才情的化身,...

小说:红烛

小说:红烛

红烛的光在窗纸上晃,把苏晚的影子拉得细细长长。她指尖攥着真丝睡裙的下摆,指腹蹭过绣着的并蒂莲,连呼吸都放得轻。门轴“呀”地响了声,陆时衍走进来。他刚送完最后一波宾客,墨色西装上还沾着点酒气,却先伸手把窗台上的风灯调暗了些——怕那光太亮,晃得她不自在。“累了吧?”他声音比平时低,带着点哑。苏晚抬头时,...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