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雨竹叶枫2周前 (10-17)书评

IMG_23708.webp

《小王子》从不是一本只给孩子读的童话。圣埃克苏佩里用一架迫降沙漠的飞机、一颗B-612小行星,还有一个顶着金色卷发的小男孩,悄悄撬开了成人世界的硬壳——让我们在忙碌的“正经事”里,重新看见爱、孤独与生命的本质。


它最锋利的地方,是用童真的眼睛戳破成人的荒诞。小王子造访的六颗星球上,住着追名逐利的国王、计算星星的商人、固守成规的点灯人、只看数字的地理学家——他们像极了现实里的我们:把“拥有多少”当成“活着的意义”,把“应付规则”当成“生活的常态”,却忘了抬头看看星星的模样,忘了用心感受一朵花的温度。就像商人总在数星星,却从没想过“星星为你而亮”才是珍贵;我们总在追业绩、赶进度,却忘了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而它最柔软的地方,是教会我们“爱”从来不是占有,而是“驯化”与责任。小王子为一朵玫瑰倾注心血,给她盖玻璃罩、听她抱怨,哪怕后来在地球看见五千朵一模一样的玫瑰,仍认定“我的玫瑰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为她花过时间,因为她需要他。狐狸说“你要永远为你驯化的东西负责”,这句话戳中了爱的本质:不是“我拥有你”,而是“我为你付出的时光,让你变得重要”。就像我们对家人、对朋友的牵挂,从不是因为他们多完美,而是那些一起吃饭、聊天、分担心事的瞬间,把彼此“驯化”成了对方生命里不可替代的人。


全书最动人的结尾,藏着对成人世界的温柔救赎。当小王子离开时,他说“星星会笑了,因为我住在其中一颗上,我会在那里笑”——他没有消失,只是变成了成人世界里的一束光:提醒我们别把“长大”活成“遗忘”,别把“成熟”活成“麻木”。就像飞行员最后找到的那口井,井水不是用来解渴的,而是用来唤醒“用心看见”的能力——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但可以带着小王子的眼睛:看见一朵花的骄傲,听见星星的笑声,记得“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多年后再读《小王子》,才懂它不是让我们拒绝长大,而是让我们带着童真长大。就像沙漠里的星光,它不照亮“该走的路”,却照亮“该守的心”——提醒我们:别弄丢那个曾经为一朵花心动、为一颗星星驻足的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50.html

分享给朋友: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的相关文章

笑话里的山河:论《一日三秋》的魔幻与深情

笑话里的山河:论《一日三秋》的魔幻与深情

一、创作谱系的破壁:两条路径的熔铸新生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完成了一次关键创作转型 —— 将 “新写实主义” 的世俗描摹(如《一地鸡毛》)与 “新历史小说” 的荒诞变形(如 “故乡” 系列)熔于一炉。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以 “日常生活为基调”,将鬼神传说、戏曲穿越作为 “火锅底料”,让延津小城...

于浊酒与清灯间,见一生风骨——读《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

于浊酒与清灯间,见一生风骨——读《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多数人初识李叔同,是从这首《送别》的婉转旋律开始。那旋律里藏着的温柔与怅然,像一缕轻烟,勾连着人们对这位“半世红尘半世僧”的好奇。而《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以“浊酒”为巧妙引线,串联起他从津门富家子、艺术先驱到佛门律宗高僧的传奇一生,字句间不仅还原了历史细节,更剖...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那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可奇怪的是,竟也有某种奇异的希望在角落里暗自涌动。”《撒旦探戈》便诞生于这样矛盾又混沌的土壤,当你翻开书页,就如同踏入那个被雨水浸泡、满是泥泞的小村庄,跟随着村民们荒诞又悲凉的生活轨迹,开启一场对人性、社会与希望的深度探寻。 独特结构,奏响命运探戈旋律 《撒旦探戈》...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余华的《活着》从来不是一本贩卖苦难的书,而是一首写给生命本身的赞歌。它以最朴素的语言,讲了最沉重的故事:福贵从家底殷实的地主少爷,跌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亲手送走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最后只剩一头老牛作伴。翻开书页时,你会觉得福贵的人生像一场不断向下坠落的梦,可合上书才发现,这场“梦”里...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写景散文”,而是一个被命运重创的灵魂,在一方古园里袒露的生命独白。当21岁的他被截去双腿,地坛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残垣断壁、草木虫鸣,默默承接了他所有的痛苦、迷茫与不甘,也悄悄陪他完成了一场从“为什么活”到“怎样活”的漫长觉醒。...

在轮回里叩问人性——《莫言〈生死疲劳〉书评》

在轮回里叩问人性——《莫言〈生死疲劳〉书评》

莫言的《生死疲劳》从不是一本荒诞的“动物小说”,而是一部借六道轮回之壳,装着中国农村半个世纪沧桑的史诗。当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带着满腔不甘先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最后变作一个“大头婴儿”,这六次轮回不仅是他个人的复仇与救赎,更成了一面镜子,照见土地变革中人性的贪婪、坚韧、荒唐与温暖。书中最震撼...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