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黄土地上的生命史诗:《平凡的世界》里的奋斗与滚烫人生

雨竹叶枫2周前 (10-17)书评

IMG_23711.webp

路遥从不是在写一部“逆袭爽文”。他用陕北黄土地的沟壑、煤矿井的黑尘、田埂上的麦浪,记录下改革开放初期一群普通人的挣扎与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把日子过下去”的朴素执念,却让我们在平凡里,读懂了生命最滚烫的力量。


这本书的“重”,在于它不回避苦难,却也从不放大苦难。孙少安背着家庭的重担,在砖厂的烟火里摔得头破血流,却在土窑里对着秀莲说“咱再试一次”;孙少平揣着两本旧书离开双水村,在黄原的小工棚里啃冷馍,在大牙湾的煤矿里直面生死,却始终没丢了“想看看更大世界”的念头。他们的苦不是“卖惨”,而是无数中国人在时代转型中真实的生存底色:要吃饭,要养家,要在土地与城市的夹缝里找一条活路。可正是这份“不逃”的韧劲,让“平凡”有了重量——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命运,但每个人都能选择不向命运低头。


而这本书的“暖”,藏在那些细碎的人情里。少安给妹妹买新衣裳时的犹豫,少平与田晓霞在古塔山约定时的星光,金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热肠,秀莲趴在少安肩头哭“咱不怕穷”的坦诚……这些没有华丽辞藻的瞬间,比任何“伟大”都更动人。路遥写透了普通人的情感:亲情是扯不断的牵挂,爱情是黑暗里的光,友情是寒冬里的暖。哪怕田晓霞的牺牲让人心碎,哪怕少平最后仍在煤矿里挖煤,这些温暖也从未消失——它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里从不是只有苦,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才是撑过难关的底气。


最让人难忘的,是书中对“劳动”的敬畏。无论是少安在地里挥汗如雨,还是少平在煤矿里抡起铁镐,路遥都没有把“劳动”写成“苦难的符号”,而是写成“尊严的来源”。孙少平说“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什么时代”——这句话戳中了平凡人生的本质:我们或许成不了“大人物”,但靠自己的双手吃饭,靠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好,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没有谁的人生是“没用的”,就像双水村的土地,哪怕贫瘠,也能长出麦子;哪怕平凡,也能活出滋味。


多年后再读《平凡的世界》,才懂它为什么能打动一代又一代人。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成功”,而是在教我们“如何活着”——活着不是等风来,而是在风里雨里,依然愿意弯下腰播种;不是追求多么耀眼的人生,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守住内心的善良与坚持。就像孙少安最后站在砖厂的土坡上看着家乡,就像孙少平在煤矿里点亮一盏灯看书——平凡从不是“平庸”,认真活着的人,每一步都算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52.html

分享给朋友:

“黄土地上的生命史诗:《平凡的世界》里的奋斗与滚烫人生” 的相关文章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小王子》从不是一本只给孩子读的童话。圣埃克苏佩里用一架迫降沙漠的飞机、一颗B-612小行星,还有一个顶着金色卷发的小男孩,悄悄撬开了成人世界的硬壳——让我们在忙碌的“正经事”里,重新看见爱、孤独与生命的本质。它最锋利的地方,是用童真的眼睛戳破成人的荒诞。小王子造访的六颗星球上,住着追名逐利的国王、...

于浊酒与清灯间,见一生风骨——读《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

于浊酒与清灯间,见一生风骨——读《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多数人初识李叔同,是从这首《送别》的婉转旋律开始。那旋律里藏着的温柔与怅然,像一缕轻烟,勾连着人们对这位“半世红尘半世僧”的好奇。而《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以“浊酒”为巧妙引线,串联起他从津门富家子、艺术先驱到佛门律宗高僧的传奇一生,字句间不仅还原了历史细节,更剖...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那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可奇怪的是,竟也有某种奇异的希望在角落里暗自涌动。”《撒旦探戈》便诞生于这样矛盾又混沌的土壤,当你翻开书页,就如同踏入那个被雨水浸泡、满是泥泞的小村庄,跟随着村民们荒诞又悲凉的生活轨迹,开启一场对人性、社会与希望的深度探寻。 独特结构,奏响命运探戈旋律 《撒旦探戈》...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余华的《活着》从来不是一本贩卖苦难的书,而是一首写给生命本身的赞歌。它以最朴素的语言,讲了最沉重的故事:福贵从家底殷实的地主少爷,跌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亲手送走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最后只剩一头老牛作伴。翻开书页时,你会觉得福贵的人生像一场不断向下坠落的梦,可合上书才发现,这场“梦”里...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写景散文”,而是一个被命运重创的灵魂,在一方古园里袒露的生命独白。当21岁的他被截去双腿,地坛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残垣断壁、草木虫鸣,默默承接了他所有的痛苦、迷茫与不甘,也悄悄陪他完成了一场从“为什么活”到“怎样活”的漫长觉醒。...

在荒诞岁月里拥抱自由——《王小波〈黄金时代〉书评》

在荒诞岁月里拥抱自由——《王小波〈黄金时代〉书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从不是一本单纯的“情爱小说”,而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在压抑荒诞的时代背景下,撕开的一道自由裂缝。当21岁的陈清扬被贴上“破鞋”的标签,当知青王二在云南的荒山野岭里消磨青春,两人看似放纵的情感纠葛,实则是对规训的反抗,是对“人该如何活着”的倔强追问。书中最鲜明的,是王小波用幽默消解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