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黄土地上的生命史诗:《平凡的世界》里的奋斗与滚烫人生

IMG_23711.webp

路遥从不是在写一部“逆袭爽文”。他用陕北黄土地的沟壑、煤矿井的黑尘、田埂上的麦浪,记录下改革开放初期一群普通人的挣扎与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把日子过下去”的朴素执念,却让我们在平凡里,读懂了生命最滚烫的力量。


这本书的“重”,在于它不回避苦难,却也从不放大苦难。孙少安背着家庭的重担,在砖厂的烟火里摔得头破血流,却在土窑里对着秀莲说“咱再试一次”;孙少平揣着两本旧书离开双水村,在黄原的小工棚里啃冷馍,在大牙湾的煤矿里直面生死,却始终没丢了“想看看更大世界”的念头。他们的苦不是“卖惨”,而是无数中国人在时代转型中真实的生存底色:要吃饭,要养家,要在土地与城市的夹缝里找一条活路。可正是这份“不逃”的韧劲,让“平凡”有了重量——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命运,但每个人都能选择不向命运低头。


而这本书的“暖”,藏在那些细碎的人情里。少安给妹妹买新衣裳时的犹豫,少平与田晓霞在古塔山约定时的星光,金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热肠,秀莲趴在少安肩头哭“咱不怕穷”的坦诚……这些没有华丽辞藻的瞬间,比任何“伟大”都更动人。路遥写透了普通人的情感:亲情是扯不断的牵挂,爱情是黑暗里的光,友情是寒冬里的暖。哪怕田晓霞的牺牲让人心碎,哪怕少平最后仍在煤矿里挖煤,这些温暖也从未消失——它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里从不是只有苦,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才是撑过难关的底气。


最让人难忘的,是书中对“劳动”的敬畏。无论是少安在地里挥汗如雨,还是少平在煤矿里抡起铁镐,路遥都没有把“劳动”写成“苦难的符号”,而是写成“尊严的来源”。孙少平说“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什么时代”——这句话戳中了平凡人生的本质:我们或许成不了“大人物”,但靠自己的双手吃饭,靠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好,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没有谁的人生是“没用的”,就像双水村的土地,哪怕贫瘠,也能长出麦子;哪怕平凡,也能活出滋味。


多年后再读《平凡的世界》,才懂它为什么能打动一代又一代人。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成功”,而是在教我们“如何活着”——活着不是等风来,而是在风里雨里,依然愿意弯下腰播种;不是追求多么耀眼的人生,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守住内心的善良与坚持。就像孙少安最后站在砖厂的土坡上看着家乡,就像孙少平在煤矿里点亮一盏灯看书——平凡从不是“平庸”,认真活着的人,每一步都算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52.html

分享给朋友:

“黄土地上的生命史诗:《平凡的世界》里的奋斗与滚烫人生” 的相关文章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写景散文”,而是一个被命运重创的灵魂,在一方古园里袒露的生命独白。当21岁的他被截去双腿,地坛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残垣断壁、草木虫鸣,默默承接了他所有的痛苦、迷茫与不甘,也悄悄陪他完成了一场从“为什么活”到“怎样活”的漫长觉醒。...

河水流过的文明印记——《额尔古纳河右岸》书评

河水流过的文明印记——《额尔古纳河右岸》书评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从不是一本单纯的“部族史”,而是用诗意的笔触,为我们展开的一幅鄂温克族在大兴安岭深处,与驯鹿、森林、风雪共生的文明长卷。当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我”,用一生的记忆串联起部族的兴衰——从狩猎迁徙到定居转型,从萨满跳神到现代文明的冲击,额尔古纳河的流水,不仅带走了岁月,更承载着一...

于显微痕迹处剖开家庭肌理——评九滴水《秘密》

于显微痕迹处剖开家庭肌理——评九滴水《秘密》

在国内悬疑推理创作领域,九滴水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专业派”符号。作为深耕刑事科学痕迹检验领域多年的专家,他笔下的故事从不止于“猜凶手”的浅层刺激,而是总能以法医、痕检的专业视角为刃,剖开案件背后缠绕的人性褶皱与社会肌理。从《尸案调查科》系列构建的“技术破案”宇宙,到《迷心罪》对人性幽暗的深挖,他的每...

在自我囚笼里,撕开人性的褶皱——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在自我囚笼里,撕开人性的褶皱——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当文学作品热衷于塑造“理性英雄”“理想主义者”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在《地下室手记》里,将笔锋对准了一个“反英雄”的灵魂——地下室人。这个蜷缩在圣彼得堡地下室里的无名叙事者,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光鲜的身份,甚至连基本的“理性”都在自我拉扯中支离破碎,却用最尖锐的自白,撕开了人性深处“理性与欲望”“自尊...

重审人类文明的“成与困”——评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重审人类文明的“成与困”——评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当历史书写常困于王朝更迭、战争兴衰的线性叙事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却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以横跨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的宏大维度,将人类从“非洲草原的弱小猿类”到“地球主宰者”的历程,拆解成一部充满颠覆性思考的文明史诗。这本书没有堆砌枯燥的史料,而是以“为什么人类能崛起?”...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