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夏末的纸飞机

image_1760583538309.jpg高三(2)班的后窗总飘着香樟叶的影子,张云鸿的视线总越过三排课桌,落在林雨薇的马尾上。她写题时会咬笔尾,阳光落在她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把步骤里的辅助线染成暖金色。 张云鸿的笔袋里藏着张便签,是上周捡的——林雨薇写漏的物理公式,字迹清瘦。他每天翻笔袋时都要摸一摸,像揣着颗不会化的糖。 梁洁坐在张云鸿斜后方,早把这点小心思看在眼里。她每天多带一袋热牛奶,趁早读塞到他抽屉里;他数学卷子写得潦草,她就把自己的错题本抄得工工整整,标上“重点题型”递过去。张云鸿每次道谢谢,她都笑着摆手:“举手之劳,下次帮我讲历史题就好。” 其实梁洁的历史不差,她只是想多要一点和他说话的时间。 五月的篮球赛,张云鸿抢篮板时崴了脚,坐在场边揉脚踝。梁洁跑着去医务室借冰袋,回来时看见林雨薇蹲在他旁边,递过一瓶矿泉水:“还好吗?要不要去树荫下歇着?” 张云鸿抬头时,阳光刚好落在林雨薇的发梢,他愣了愣,才小声说“没事”。梁洁攥着冰袋的手紧了紧,悄悄把冰袋放在他脚边,转身回了看台。 高考前最后一个晚自习,教室里只剩风扇转动的声音。张云鸿终于鼓起勇气,在草稿纸上写“林雨薇,考完要不要一起去看电影?”,笔尖顿了又顿,没敢递出去。 放学时天下起小雨,梁洁把伞塞给张云鸿:“我家近,跑回去就行。”她冲进雨里前,又补了句:“张云鸿,祝你考上想去的大学。” 张云鸿撑着伞走在后面,看见林雨薇和同桌共一把伞,身影渐渐消失在巷口。他低头,发现伞柄上贴了张便利贴,是梁洁的字迹:“草稿纸上的话,我看见了。没关系呀,夏天总会过去的。” 九月开学,张云鸿去了北方的大学,林雨薇留在本地,梁洁则去了南方。他整理行李时,翻出那袋没拆开的牛奶,还有梁洁抄的错题本。窗外的香樟叶又黄了,他忽然想起那个雨天,梁洁跑在雨里的背影,像只落了雨的蝴蝶。 原来有些喜欢,就像夏末的纸飞机,飞不过蝉鸣结束的日子,却在心里留了道浅浅的印子,多年后想起,还是会想起那年教室的阳光,和递过来的热牛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46.html

分享给朋友:

“夏末的纸飞机” 的相关文章

散文《中秋夜话》

散文《中秋夜话》

暮色把天染成淡紫时,月亮就慢慢爬上来了。不是突兀的圆,是像被谁用手轻轻托着,从楼顶的檐角漏出一点银辉,再缓缓滚成满轮,悬在老槐树的枝桠间。阳台的竹椅早被爸爸擦干净了,竹篾缝里还留着去年夏天的阳光味。妈妈端来瓷盘,里面码着三种月饼:五仁的是给爷爷的,他总说带点芝麻香才够中秋;莲蓉蛋黄的归我,咬开时能看...

散文:秋来

散文:秋来

风是先知道秋的。清晨推窗时,不再有夏末的黏腻,风裹着一丝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布,拂过胳膊时,会让人下意识把衣领拢一拢——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巷口的桂树是藏不住的。前几日还只是满树深绿,不知哪夜起,细碎的米黄就缀满了枝头,风一吹,香就漫开了。不是那种冲鼻的香,是缠人的,绕着鼻尖转,勾着人往...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21个“也”字串联全篇,似信笔挥洒却暗藏章法,将滁州的山水之美、宴游之乐与民生之安熔于一炉。这篇诞生于欧阳修贬谪滁州时期的佳作,绝非单纯的山水游记,而是一位文人政治家在失意中坚守初心的精神宣言——“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的是山水,醒的是民心,藏的是“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一、笔墨...

义利之辨中的精神丰碑——评《鱼我所欲也》

义利之辨中的精神丰碑——评《鱼我所欲也》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以浅显的比喻、严密的论证,道破了中国人“舍生取义”的价值底色。它既是先秦议论散文的典范,更以穿越两千余年的力量,为世人确立了“义重于利”的道德准则,成为镌刻在民族精神中的价值宣言。 一、以“喻”明理:通俗比喻里的深刻哲思 《鱼我所欲也》最精妙之处,在于用生活化的比喻搭建...

曲水流觞间的生命哲思——品《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间的生命哲思——品《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书”,更是一篇融山水之美、宴饮之乐与生命之思于一体的千古佳作。公元353年暮春,王羲之与四十一位名士雅集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他为诗集作序,便有了这篇文墨双绝的经典。它以清丽的笔触摹写春景,以通透的思考叩问人生,让一场文人雅集,升华为跨越千年...

楚辞:流淌在楚地山河间的浪漫诗魂

楚辞:流淌在楚地山河间的浪漫诗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在汨罗江畔发出这句叩问时,一种全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已悄然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符号。楚辞诞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以瑰丽的想象、浓郁的楚地风情、深沉的家国情怀为特质,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律束缚,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至今仍在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