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雨水谣》

新对话 (2)(1).png

廊檐下一串新酿的玉珠摇晃,敲在浸透青苔的石板上,脆生生碎了满院。母亲放下糊了一半的纸鸢,抬手掀起蒙着白霜的玻璃,任潮湿的季风钻进来缠上衣角——到底是东风解冻,吹面不寒了。


地气在看不见的地方氤氲,老瓦当缝隙里渗出晶莹的茸毛。祖父握了半冬的旱烟管插进腰带,踩着松动的冻土往菜园去,铁锹剖开酥软的泥浪,深处竟见蚯蚓蜷曲的琥珀。灶膛余温里发霉的豆种,此刻已在陶钵中胀成浑圆的月亮。


河边浣衣的妇人忽然直起腰,看碎冰载着隔年的枯枝奔向远方。野芹嫩生生的黄从石缝里钻出来,叶尖挑着两颗坠坠的雨珠,倒像昨夜天河流落到人间的星子。风过时湿漉漉的木槿枝条轻颤,皮下隐隐流动新绿的血液。


巷尾学堂传来稀稀落落的读书声,先生把戒尺换成柳鞭,蘸着水汽在空中画二十四番花信。顽童们鞋底沾着化雪的泥,却把春衫第一颗盘扣松开,任脖领灌满混着梅花冷香的雾气。檐角铜铃忽然晃动,原来南来的雁阵正驮着云絮,在天青色的绢帛上落款。


暮色初临时细雨又至,斜斜织上垂落千年的珠帘。有人推窗接一捧立春后的初雨,指尖触到万物悄悄萌动的颤栗。此刻腐草为萤尚未苏醒,但卖饴糖的老翁竹匾里,薄荷色的艾糍已掐出叶脉的纹路,甜腥的馅儿裹着即将燎原的春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9.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雨水谣》” 的相关文章

站在时光的尽头(组诗)

站在时光的尽头(组诗)

◎木器沉香 做了一辈子的木匠他记不清自己打造了多少木器却记得每一个月光下她忙碌的身影 手里攥紧的一只花梨手镯是他精心雕琢的唯一信物她那么欢喜,戴在纤细的左腕上从未摘下过30多年了,手镯独有的木纹泛着暗哑的光泽和气息将曾经粗砺的日子,合拢得越来越圆润安抚他疲惫的灵魂 如今...

组诗:中秋组章

组诗:中秋组章

## 1. 窗台上的月亮 月光没敲门 就溜进阳台 落在多肉的叶片上 积成小水珠—— 像谁没擦干净的 去年的月光 晾衣绳上的衬衫晃了晃 是风在扯 还是月光想 借件人间的衣裳 贴贴烟火气 我把手机放在窗台 屏幕亮着时 它也想凑成圆 和天上的那轮 碰个响 ##...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诗经》-三百里的风与月

《诗经》-三百里的风与月

翻开《诗经》的纸页,像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窗,风从两千多年前吹进来,裹着蒹葭的霜、桃花的香,还有田埂上农人哼着的调子,落在指尖,温软得能捏出水分来。最先撞见的是《秦风·蒹葭》里的晨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这八个字时,仿佛站在河岸边,秋露凝在芦苇叶上,白得像薄霜,风一吹,芦苇秆轻轻晃,雾里的人影...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初唐骈文的巅峰之作,更是一篇融山河之美、宴饮之盛与人生之叹于一体的千古绝唱。上元二年,年少的王勃途经洪州,恰逢滕王阁宴集,他临席挥毫,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让一场文人雅聚永载史册。这篇辞藻华美却不空洞、意境开阔又含深情的短文,既展现了初唐的蓬勃气象,更藏着...

散文:霜降记

散文:霜降记

风是从昨夜开始变稠的。晨起推开窗,最先撞进怀里的不是往日的清冽,而是裹着草木气息的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瓷碗,触到皮肤时,带着一点沁人的、不伤人的冷。这便是霜降了,秋的最后一个节气,总以这样温和又坚定的姿态,为漫山遍野的秋意,盖上一枚清寂的印。 院角的菊开得正盛,却比昨日多了几分沉敛。先前花...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