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叶绿亦有千重意

展示《一日三秋》片段 (1)(1).png


“不能花开,就请叶绿”,这句朴素的话语,藏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世人多羡花开时的明艳夺目,却常忽略绿叶在角落的默默坚守。实则花有花的绚烂,叶有叶的担当,接纳 “不能开花” 的现实,用心活出 “叶绿” 的精彩,恰是对生命最真诚的尊重。
从自然规律来看,绿叶本就是生命存续的根基。牡丹虽艳,若无碧叶吸收阳光、输送养分,再美的花期也不过转瞬即逝;茶树无华,却以四季常青的叶片,孕育出沁人心脾的茶香,滋养千万人。热带雨林中,参天古木的枝叶交织成伞,为低矮植物遮风挡雨;田埂间的狗尾草,虽无艳丽花瓣,却以细密的叶片固土护墒,守护一方农田。自然界从不需要所有植物都开花,绿叶的光合作用、生态守护,早已构成生命循环中不可或缺的链条。花开是偶然的惊艳,叶绿才是长久的支撑。
观照人类社会,“绿叶” 般的平凡者更是文明的基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不褪色,背后是无数无名工匠一生的雕琢;高铁飞驰而过的钢轨平滑如镜,凝聚着铁路养护工每日弯腰巡检的汗水;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手持测温仪的身影、快递员穿梭街巷的车轮,虽没有聚光灯的照耀,却构筑起守护民生的坚固防线。他们没有成为舞台中央 “开花” 的英雄,却以 “叶绿” 的坚守,让社会机器平稳运转。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份 “淡定从容”,正是接纳平凡、做好 “绿叶” 的心境。
于个人而言,选择 “叶绿” 更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智慧。并非人人都能成为聚光灯下的成功者,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失去意义。袁隆平院士年轻时曾立志成为游泳健将,却因体能不足未能如愿,他转而投身农业科研,在稻田这片 “绿叶” 的领域里,培育出养活亿万人民的杂交水稻;“大国工匠” 徐立平,放弃了光鲜的职业选择,扎根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整形岗位,用一把刀在火药上 “微雕”,以 “绿叶” 的专注诠释工匠精神。他们都曾面对 “不能开花” 的遗憾,却在 “叶绿” 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下社会,人们总被 “成功学” 裹挟,渴望成为 “开花” 的少数人,却忽略了 “绿叶” 的价值。其实,生命的意义从不在于是否耀眼,而在于是否用心绽放。若能接纳 “不能开花” 的现实,以平和的心态做好 “绿叶”,无论是守护家庭的温暖、坚守岗位的责任,还是助力他人的善意,都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花开有时,叶绿无期。愿我们都能放下对 “开花” 的执念,在 “叶绿” 的岁月里,沉淀力量、传递温暖,让平凡的生命,也能绽放出震撼人心的光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13.html

标签: 散文
分享给朋友:

“叶绿亦有千重意” 的相关文章

散文:秋来

散文:秋来

风是先知道秋的。清晨推窗时,不再有夏末的黏腻,风裹着一丝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布,拂过胳膊时,会让人下意识把衣领拢一拢——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巷口的桂树是藏不住的。前几日还只是满树深绿,不知哪夜起,细碎的米黄就缀满了枝头,风一吹,香就漫开了。不是那种冲鼻的香,是缠人的,绕着鼻尖转,勾着人往...

污泥生玉蕊,君子寄清魂——《爱莲说》的精神内核与文化穿透力

污泥生玉蕊,君子寄清魂——《爱莲说》的精神内核与文化穿透力

周敦颐的《爱莲说》仅百二十余字,却如同一方澄澈的铜镜,既映出莲的冰清玉洁,更照见中国士人千年来的精神追求。这篇诞生于北宋理学初兴时期的小品文,绝非单纯的咏物之作,而是将草木之性、人格之境与哲学之思熔于一炉,以极简的笔墨构建起一座“君子人格”的文化丰碑,其精神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仍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熠...

方寸陋室中的精神广厦——评《陋室铭》

方寸陋室中的精神广厦——评《陋室铭》

刘禹锡的《陋室铭》,以短短八十一字,将“简陋之居”升华为“精神圣殿”。它既是唐代铭文的精品,更以极简的文字,道尽了中国文人“安贫乐道、坚守本心”的处世哲学,成为跨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精神坐标。一、以“小”见“大”:极简文字里的境界升华《陋室铭》最精妙之处,在于用“小篇幅”承载“大境界”,以“物之陋”反...

千里马的悲鸣与时代的叩问——评《马说》

千里马的悲鸣与时代的叩问——评《马说》

韩愈的《马说》,以短短数百字的寓言,道尽了人才被埋没的千古痛惜。它既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典范,更以犀利的隐喻,刺穿了封建时代“人才遇合”的困境,成为跨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人才悲歌。一、以“马”喻“人”:极简寓言里的深刻批判《马说》最精妙之处,在于用“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构建起一套直指现...

义利之辨中的精神丰碑——评《鱼我所欲也》

义利之辨中的精神丰碑——评《鱼我所欲也》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以浅显的比喻、严密的论证,道破了中国人“舍生取义”的价值底色。它既是先秦议论散文的典范,更以穿越两千余年的力量,为世人确立了“义重于利”的道德准则,成为镌刻在民族精神中的价值宣言。 一、以“喻”明理:通俗比喻里的深刻哲思 《鱼我所欲也》最精妙之处,在于用生活化的比喻搭建...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初唐骈文的巅峰之作,更是一篇融山河之美、宴饮之盛与人生之叹于一体的千古绝唱。上元二年,年少的王勃途经洪州,恰逢滕王阁宴集,他临席挥毫,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让一场文人雅聚永载史册。这篇辞藻华美却不空洞、意境开阔又含深情的短文,既展现了初唐的蓬勃气象,更藏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