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雁断长空处》

雨竹叶枫4周前 (10-04)文学

制作灯影汤圆图片 (2)(1).png

草原的风总爱在月夜低徊。我时常倚着金帐外的雕栏,听毡房外枯草簌簌作响的声音。十五岁那年的初雪落得格外早,积雪压断白桦枝的脆响里,我分明听见了命运的裂纹。


那双带着茧子的手替我拂去发间草屑时,掌纹里还沾着驯雕时的血痕。"华筝日后定要嫁世间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父汗的许诺混着马奶酒的醇香,在篝火映红的夜空中飘散。那时的郭靖还不懂将眼波凝成江南的春水,只是笨拙地擦拭我摔跤时蹭破的掌心,粗布衣袖扫过皮肤,惊醒了帐外沉睡的秋虫。


黄衫女子踏着桃花岛的潮声走来时,我正对着铜镜试穿新裁的嫁衣。金线绣成的海东青在烛火下振翅欲飞,针脚细密得如同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叮咛。报信武士铠甲上的霜花未化,他说那个叫黄蓉的姑娘笑起来像沙漠里绽放的优昙婆罗。


我剪碎了九十九匹红绸,丝帛断裂的声响惊起整片营地的猎鹰。最后一次放飞白雕那日,江南的来信正在三十六部首领手中传阅。羊皮纸上的墨迹洇着西湖的烟雨,他说"义重如山,恩深似海",却不肯写半句塞北的月光是否照过临安城的飞檐。


如今我的妆匣里锁着半块玉玦,断裂处还留着当年弯刀劈砍的痕迹。使者说西域有座雪山终年飘着蓝莲花,花瓣坠地时会发出青铜箭镞般的清鸣。临行前我在祭天金人的底座刻下小字,愿长生天赐予他三次劫难中的生机——就当偿还那年雪夜,少年用体温焐热的半块奶糕。


今夜毡帐外又见雁阵南飞,羽翼划开的云痕像极了那年撕碎的嫁衣。铜镜里女子鬓角已染薄霜,唯有帐前那盏孤灯,仍在固执地模仿十五岁那夜的月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6.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雁断长空处》” 的相关文章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散文:人间烟火

散文:人间烟火

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今日的雨是从清晨的雾里钻出来的,先是一两滴打在窗纱上,轻得像谁的指尖碰了碰,后来便密了,织成一张软乎乎的网,把整个院子都罩在里面。我坐在藤椅上,看雨丝落在去年栽的月季上,花瓣颤巍巍接住水珠,又轻轻抖落,忽然就想起外婆常说的那句 “雨是天上的人想凡间了,才掉下来的”。那时候我总歪着头问 “天上的人是谁...

矮墙上的绿藤,缠着旧时光

矮墙上的绿藤,缠着旧时光

老院的矮墙该有三十年了吧?砖缝里嵌着青苔,墙顶的瓦檐缺了角,唯有墙上的爬墙虎,一年年枯了又绿,把斑驳的墙身裹成一片流动的绿。我站在墙下抬头看,初秋的阳光穿过叶片,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一吹,光斑跟着晃,像小时候外婆摇着蒲扇时,扇面上跳动的花纹。第一次注意到这爬墙虎,是六岁那年的春天。那时我刚搬来老...

方寸陋室中的精神广厦——评《陋室铭》

方寸陋室中的精神广厦——评《陋室铭》

刘禹锡的《陋室铭》,以短短八十一字,将“简陋之居”升华为“精神圣殿”。它既是唐代铭文的精品,更以极简的文字,道尽了中国文人“安贫乐道、坚守本心”的处世哲学,成为跨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精神坐标。一、以“小”见“大”:极简文字里的境界升华《陋室铭》最精妙之处,在于用“小篇幅”承载“大境界”,以“物之陋”反...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