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组诗:中秋组章

image_1760707737102.jpg## 1. 窗台上的月亮 月光没敲门 就溜进阳台 落在多肉的叶片上 积成小水珠—— 像谁没擦干净的 去年的月光 晾衣绳上的衬衫晃了晃 是风在扯 还是月光想 借件人间的衣裳 贴贴烟火气 我把手机放在窗台 屏幕亮着时 它也想凑成圆 和天上的那轮 碰个响 ## 2. 餐桌圆 妈妈把月饼摆成圆 莲蓉的、五仁的 像把日子里的甜 都捏成了月亮的形状 螃蟹的壳亮过去年的银币 爸爸的酒杯晃着光 爷爷夹起一块月饼 说“月亮圆了,人就齐了” 奶奶的老花镜 映着满桌的笑 窗外的月光 悄悄爬进碗沿 和我们的影子 叠成另一个圆 ## 3. 手机里的月 视频里 妹妹举着月饼 说“哥,你看月亮” 她的脸在屏幕里晃 像被月光泡软的糖 我抬头 天上的月亮很圆 却比家乡的 薄了一层—— 风里没有桂花香 也没有爷爷摇着蒲扇 说“当年你总追着月光跑” 我举着手机 像举着半块没吃完的月饼 一边是亮着的屏 一边是冷掉的风 月亮在中间 替我们 把话没说尽的部分 补成了圆 ## 4. 月光下的小脚印 小侄女举着灯笼 追着月光跑 灯笼的影子跟着晃 像被月光系住的小风筝 她蹲下来 把月光捧在手心 说“要给月亮 留颗糖” 奶奶的蒲扇 摇落了枣树上的光 后来她困了 靠在奶奶怀里 月光落在她额头上 像谁轻轻盖了层 软乎乎的 月亮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56.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散文:秋来

下一篇:小说:红烛

“组诗:中秋组章” 的相关文章

锦绣辞章里的千年长叹——评《滕王阁序》

锦绣辞章里的千年长叹——评《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篇作于二十六岁的即兴之作,以惊世才情冠绝千古,既是骈文艺术登峰造极的标杆,更是初唐文人精神世界的鲜活缩影。它如一幅立体的画卷,将景、情、理、志熔于一炉,字字珠玑间藏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即便跨越千年,仍能让读者在文字间感受到震撼与共鸣。一、文辞之美:...

楚辞:流淌在楚地山河间的浪漫诗魂

楚辞:流淌在楚地山河间的浪漫诗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在汨罗江畔发出这句叩问时,一种全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已悄然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符号。楚辞诞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以瑰丽的想象、浓郁的楚地风情、深沉的家国情怀为特质,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律束缚,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至今仍在滋...

《周南·桃夭》:灼灼桃花里的婚嫁礼赞,华夏文明的生命之歌

《周南·桃夭》:灼灼桃花里的婚嫁礼赞,华夏文明的生命之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以春日里最绚烂的桃花起笔,将女子出嫁的喜悦与对婚姻的美好期许,写得如桃花般明艳热烈。它没有《关雎》“辗转反侧”的思念,也没有《风雨》“鸡鸣不已”的动荡,却以“花喻人”的质朴意象、“宜其家室”的礼乐内核,成为中国婚嫁文学的源头之作,让“桃...

《桧风·隰有苌楚》:蔓草灼灼里的人间怅惘,乱世中的生命叩问

《桧风·隰有苌楚》:蔓草灼灼里的人间怅惘,乱世中的生命叩问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经·桧风·隰有苌楚》以洼地中繁茂生长的苌楚(猕猴桃)起笔,将乱世中人的愁苦与疲惫,藏进对蔓草“无知无觉”的羡慕里。它没有《桃夭》的明艳、《芣苢》的欢悦,也没有《凯风》的温情,却以“人不如草”的独特视角,道尽了春秋时期桧国百姓的生存困境,让“乐子之无知...

《郑风·有女同车》:同车相伴的心动,郑地烟火里的青春欢歌

《郑风·有女同车》:同车相伴的心动,郑地烟火里的青春欢歌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以“同车相伴”的日常场景起笔,将少年对同行女子的爱慕与赞美,写得如木槿花般明艳、如佩玉声般清脆。它没有《硕人》的贵族典雅,也没有《凯风》的深沉孝思,却以直白的欢喜、鲜活的细节,勾勒出春秋郑地少年少女的青春悸动,让“颜如舜华”的明媚,...

《陈风·月出》:月光皎皎里的思念,朦胧诗境中的千古怅惘

《陈风·月出》:月光皎皎里的思念,朦胧诗境中的千古怅惘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以一轮皎洁明月起笔,将对美人的思念揉进月光的朦胧里,写得如月色般清柔、如叹息般绵长。它没有《有女同车》的直白欢喜,也没有《硕人》的精致描摹,却以“月—人—心”的三重交织,营造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朦胧意境”,让“月出佼人”的喟叹,成为穿...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