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如果可以(外二首)

新对话 (12)(1).png

如果可以,我真想把你

变成我诗歌里的一个符号

在我茂密的思念里

听我,啼啭鸟鸣深处的春光

当我忧伤时

你沉默在花开的记忆里

掬起细雨里的蔷香

陪我,在月色下沉沦

 

如果可以

我想携带花朵一样盛开的火焰

穿过生命的荒野

暖你胸口的冷

让每一寸隐秘而柔软的痛楚

被最后一滴泪

温柔地,消融

 

此刻,期盼每分每秒都慢下来

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撕裂生活的蛹

像追逐春天的蝴蝶

不惧迷失

以轻盈的羽翅

重新布置

相遇的路径,每一朵花的绽放


◎暖时光

 

我不想打断阳光下的奔跑,你灿烂的笑

让午后的阳光流蜜

无法忽略的柔软,轻盈如蝶

仿佛眨一下眼

就能翕动另一种飞翔

 

你的雀跃,是鸟鸣飞过叶间

颤动六月的安然

我的世界,被你跑出分行的光芒

记忆变得鲜活

多年前的阵痛,孕育春天的花朵

 

时间煮雨,心思皎洁

溪水在月光下鸣唱儿歌

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刷新生活

我的梦,在你蓓蕾般的暖香里

笑出童话的色彩


◎致父亲

 

你走后的人间悲喜,在北风列阵

我的手攥不紧你

最后的话语,和一场秋雨中

瘦骨嶙峋的景象

 

逝去的,以及正在发生的

在夜的暗光里

重叠往复,一层层覆盖我的身体

成为原罪

在一条河前无法自渡。一炷香里

是另一种失声

 

熹微之时,锁住最后一痕泪光

在十一月的日历上

将自己缄默在一个数字里

逼出

忧伤和体内的毒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29.html

标签: 邓红琼诗歌
分享给朋友:

“如果可以(外二首)” 的相关文章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声明)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曹植的《洛神赋》从不是一篇简单的“艳情赋”。他以洛水为幕,以笔墨为绣,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神话里唤醒,却又在“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叹息里,让这场相遇归于怅惘。这篇辞赋,藏着中国文学里最极致的“美”,也藏着最绵长的“遗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会为那抹洛水之上的身影心动,为那份求而不得...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21个“也”字串联全篇,似信笔挥洒却暗藏章法,将滁州的山水之美、宴游之乐与民生之安熔于一炉。这篇诞生于欧阳修贬谪滁州时期的佳作,绝非单纯的山水游记,而是一位文人政治家在失意中坚守初心的精神宣言——“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的是山水,醒的是民心,藏的是“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一、笔墨...

锦绣辞章里的千年长叹——评《滕王阁序》

锦绣辞章里的千年长叹——评《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篇作于二十六岁的即兴之作,以惊世才情冠绝千古,既是骈文艺术登峰造极的标杆,更是初唐文人精神世界的鲜活缩影。它如一幅立体的画卷,将景、情、理、志熔于一炉,字字珠玑间藏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即便跨越千年,仍能让读者在文字间感受到震撼与共鸣。一、文辞之美:...

师道之光:穿透千年的教育箴言——评《师说》

师道之光:穿透千年的教育箴言——评《师说》

韩愈的《师说》,以振聋发聩的议论,重构了唐代“师道不存”的教育秩序。它既是古文运动中“文以明道”的典范,更以对“师”的重新定义,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注入灵魂,成为跨越千年仍指引教育本质的精神灯塔。一、破立之间:重塑“师道”的核心定义《师说》最精妙之处,在于以“破”为“立”——先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