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小说:迟到的懂得

image_1759894499330.jpg

林雨薇把最后一口牛奶推远时,对面的云杰刚好夹起一块清蒸鱼——是她从前最爱的口味,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滋味。


结婚七年,客厅的挂钟走得比日子还快。曾经挤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能笑到肚子疼,如今晚餐时只剩碗筷碰撞的声响,她刷着手机,他扒着米饭,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


“我们分床睡吧。”林雨薇放下手机,声音轻得像落在桌上的饭粒。


云杰夹鱼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她,眼底有一闪而过的错愕,最终只点了点头:“好,那我睡客房。”他没问为什么,也没争执,就像从前她提任何要求时一样,永远先顺着她的意。


分床后的日子没什么变化,甚至更“清净”。林雨薇不用再听云杰轻微的鼾声,不用半夜被他无意识搭过来的手弄醒。只是每天早上醒来,床头总会放着一杯温好的水,水温刚好是她喜欢的不烫口的温度;她加班晚归,玄关的灯总亮着,鞋柜上摆着他提前热好的粥;下雨天她忘了带伞,出公司门就会看见云杰站在树下,手里举着她的碎花伞,说“刚好路过附近办事”。


这些事云杰做了七年,林雨薇早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她偶尔会想,这样的婚姻是不是太寡淡了,却没细想,这份寡淡里藏着什么。


变化是从云杰最近加班变多开始的。他回来时总带着疲惫,眼底有淡淡的青黑,却还是会先去厨房看看,问她“晚上想吃点什么”。林雨薇只说“随便”,然后继续窝在沙发上看剧,没注意到他揉着胸口皱眉的样子,也没听见他半夜在客房咳嗽的声音。


那天是周末,林雨薇窝在卧室追一部甜宠剧,笑得没心没肺。厨房传来切菜的声响,是云杰在准备午饭——他说她昨天提了句想吃番茄炒蛋。


突然,“哐当”一声,是菜刀掉在地上的声音。


林雨薇心里一紧,跑出去时,看见云杰倒在厨房的瓷砖上,脸色惨白,手捂着胸口,呼吸微弱。她慌了神,手抖着摸手机打120,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这才发现,原来她看惯了的那张脸,此刻让她这么害怕。


医院的抢救灯亮了三个小时,最后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轻轻摇了摇头:“急性心梗,送来太晚了,他长期心肌劳损,一直没重视……”


林雨薇站在走廊里,浑身发冷。她想起云杰每次加班回来,说的“没事,就是有点累”;想起他上次体检报告出来,她随手翻了翻,看见“心肌供血不足”的字样,却没追问;想起分床那天,他夜里悄悄来她房门口站了一会儿,又轻轻走了回去……


她回到空荡荡的家,厨房的灶台还温着,锅里是刚炒好的番茄炒蛋,酸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刺得她喉咙发紧。客房的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枕头边放着一瓶没拆封的助眠香薰——她上周随口说过失眠,他记在了心里。


床头柜的抽屉里,她翻到一个笔记本,是云杰的。里面没写什么大事,只记着琐碎的日常:“雨薇今天说鱼有点咸,下次少放盐”“她生理期快到了,记得买红糖”“最近她好像不怎么笑,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好?”……最后一页的日期,是昨天,上面写着:“明天周末,做她爱吃的番茄炒蛋,再炖个排骨汤补补。”


林雨薇抱着笔记本蹲在地上,哭声闷在喉咙里,像被堵住的水流。她终于明白,那些被她忽略的、平淡到不值一提的日常,全是云杰藏在细节里的爱。可这份爱,她直到失去,才看清模样。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床头那杯早已凉透的水上。就像他们七年的婚姻,那些曾经温热的好,她没来得及珍惜,如今,只剩再也捂不热的遗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30.html

分享给朋友:

“小说:迟到的懂得” 的相关文章

女人三十始知秋

女人三十始知秋

晨光漫过窗台时,我正对着镜子系丝巾。指尖绕着真丝的纹路打了个结,不像二十岁时总把蝴蝶结拉得满当当,如今只松松拢着,露出锁骨边一小片留白——是这几年慢慢懂的,日子不必填得太满,留些空隙才透气。 抽屉里还放着二十岁生日时买的口红,正红色,当年觉得涂着才算“长大”,如今再看,倒觉得艳得有些晃眼。现在...

散文:人间三月天

散文:人间三月天

风先暖起来的。清晨推开窗,不再有料峭的寒往衣领里钻,反而裹着点软乎乎的香——是楼下的玉兰开了,白的、粉的花苞缀在光秃秃的枝桠上,像缀了满树的小灯,风一吹,花瓣轻轻晃,连影子都带着甜。 晨露还挂在草叶尖时,公园里就有了声响。老太太提着菜篮走,鞋底蹭过刚冒芽的草坪,惊飞了停在柳枝上的麻雀;穿校服的...

一曲《葬花吟》,诉尽千古愁

一曲《葬花吟》,诉尽千古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暮春时节,大观园里落英缤纷,林黛玉肩扛花锄、手持花帚,在沁芳闸桥边将飘零的桃花、杏花收入锦囊,伴着簌簌落瓣轻声吟唱的《葬花吟》,既是她为落花谱写的挽歌,更是一曲道尽封建时代女性悲苦命运的千古绝唱。这首诗如同一面棱镜,既映照出林黛玉孤高敏感的灵魂,也折射出《红楼梦》...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是中国古典词坛极具影响力的词牌之一,其起源与唐代音乐文化紧密相连。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入朝,使者梳高髻、戴金冠、穿锦绣服饰,形象酷似佛教中的菩萨,教坊遂依此创作《菩萨蛮》曲,后逐渐演变为词牌。其格律定型后,以**双调四十四字**为核心范式,上下阕各四句,通常采...

小说:窗台上的玉兰花

小说:窗台上的玉兰花

我第三次在三楼琴房的窗台上看见那只缺了口的青瓷笔筒时,林小满正抱着小提琴,站在阳光里调弦。琴弓擦过琴弦的瞬间,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片,恰好落在她垂着的发梢上。 “校长。”她转过身,指尖还捏着琴弓,眼神里藏着点紧张,像怕碰碎了什么,“这笔筒……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接过笔筒,指腹蹭过那道浅...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21个“也”字串联全篇,似信笔挥洒却暗藏章法,将滁州的山水之美、宴游之乐与民生之安熔于一炉。这篇诞生于欧阳修贬谪滁州时期的佳作,绝非单纯的山水游记,而是一位文人政治家在失意中坚守初心的精神宣言——“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的是山水,醒的是民心,藏的是“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一、笔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