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IMG_24101.webp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写景散文”,而是一个被命运重创的灵魂,在一方古园里袒露的生命独白。当21岁的他被截去双腿,地坛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残垣断壁、草木虫鸣,默默承接了他所有的痛苦、迷茫与不甘,也悄悄陪他完成了一场从“为什么活”到“怎样活”的漫长觉醒。 地坛的每一寸肌理,都藏着史铁生与自己的对话。他曾在园子里消磨一整天,看太阳升起又落下,看蚂蚁在树下搬运食物,看地坛的老柏树“愈见苍幽”。他写“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里没有刻意的豁达,只有无数个深夜辗转后,与死亡达成的平静妥协。那些看似寻常的园景,在他笔下成了治愈痛苦的良药: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飞走——这些微小的生命姿态,让他忽然懂得:活着,本就是一场不疾不徐的过程,哪怕身处困境,也能在细碎的日常里找到存续的意义。 而书中最动人的,远不止史铁生对自我的救赎,还有他对母亲深沉的愧疚与怀念。他曾无数次在园子里独自发呆,却没察觉母亲“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他曾怨怼命运的不公,却没发现母亲“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直到母亲离世,他才在地坛的老树下猛然醒悟:那些年母亲的沉默、牵挂与隐忍,是比他的痛苦更沉重的负荷。他写“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字句里满是追悔,却也让我们看清:母爱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藏在每一个“怕你受苦”的细节里,默默支撑着我们走过人生的低谷。 《我与地坛》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把个人的苦难,写成了所有人的生命启示。史铁生没有沉溺于自怨自艾,而是从地坛的光影、母亲的背影里,提炼出关于“活着”的本质:苦难或许是命运的常态,但对抗苦难的方式,藏在对生活的热爱里,藏在对亲人的珍惜里,藏在对每一个平凡日子的敬畏里。他后来常说“地坛离我很近,或者说我在地坛里”,因为地坛早已不是一座物理的园子,而是他心里的一块精神栖息地——在这里,他与命运和解,与母亲告别,也与那个曾经绝望的自己挥手再见。 合上书时,仿佛也跟着史铁生在地坛里走了一遭。我们或许不会经历他那样的重创,却总能在他的文字里,找到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影子。《我与地坛》告诉我们:人生总有一段路要独自走,总有一些苦要自己扛,但只要心里有一块像地坛这样的“栖息地”——无论是一处风景、一份牵挂,还是一种信念,就能在黑暗里看见光,在迷茫中找到往前走的力量。这,便是史铁生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173.html

分享给朋友: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的相关文章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秦可卿的卧室,原是《红楼梦》里现实与虚幻的第一道折痕。那房里的陈设,哪一样不是浸着繁华与虚妄 —— 武则天当日镜室里的宝镜悬在壁上,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盛着荔枝,甚至寿阳公主的梅花、同昌公主的绣被,全是些 “昨日繁华” 的残影。宝玉一踏入这屋,便像被拽离了贾府的朱楼画栋,坠入一片软绵的迷障,连袭人劝他...

于浊酒与清灯间,见一生风骨——读《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

于浊酒与清灯间,见一生风骨——读《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多数人初识李叔同,是从这首《送别》的婉转旋律开始。那旋律里藏着的温柔与怅然,像一缕轻烟,勾连着人们对这位“半世红尘半世僧”的好奇。而《李叔同传:一壶浊酒尽余欢》以“浊酒”为巧妙引线,串联起他从津门富家子、艺术先驱到佛门律宗高僧的传奇一生,字句间不仅还原了历史细节,更剖...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余华的《活着》从来不是一本贩卖苦难的书,而是一首写给生命本身的赞歌。它以最朴素的语言,讲了最沉重的故事:福贵从家底殷实的地主少爷,跌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亲手送走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最后只剩一头老牛作伴。翻开书页时,你会觉得福贵的人生像一场不断向下坠落的梦,可合上书才发现,这场“梦”里...

在轮回里叩问人性——《莫言〈生死疲劳〉书评》

在轮回里叩问人性——《莫言〈生死疲劳〉书评》

莫言的《生死疲劳》从不是一本荒诞的“动物小说”,而是一部借六道轮回之壳,装着中国农村半个世纪沧桑的史诗。当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带着满腔不甘先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最后变作一个“大头婴儿”,这六次轮回不仅是他个人的复仇与救赎,更成了一面镜子,照见土地变革中人性的贪婪、坚韧、荒唐与温暖。书中最震撼...

在荒诞岁月里拥抱自由——《王小波〈黄金时代〉书评》

在荒诞岁月里拥抱自由——《王小波〈黄金时代〉书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从不是一本单纯的“情爱小说”,而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在压抑荒诞的时代背景下,撕开的一道自由裂缝。当21岁的陈清扬被贴上“破鞋”的标签,当知青王二在云南的荒山野岭里消磨青春,两人看似放纵的情感纠葛,实则是对规训的反抗,是对“人该如何活着”的倔强追问。书中最鲜明的,是王小波用幽默消解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