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在荒野褶皱里,打捞生活的星光——《阿勒泰的角落》书评

IMG_24107.jpg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地域散文”,而是在北疆草原的风与雪、羊与草之间,写下的一首生活短诗。当她跟着家人在阿勒泰的戈壁与草原间迁徙,跟着羊群追逐季节,用双手应对冬牧场的严寒、夏牧场的忙碌,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擀毡、煮奶、赶羊、修补屋顶,都在她笔下长出了温度,让我们看见: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荒野里,生活最本真的模样,竟藏着如此动人的生机。 书中最戳人的,是李娟文字里的“天真”与“赤诚”,没有刻意的抒情,却每一句都贴着生活的肌理。她写冬牧场的寒冷:“风刮在脸上,像无数小刀子在割”,可转身又写母亲在毡房里煮的奶茶,“奶皮浮在上面,喝一口,整个人都暖透了”;她写赶羊的疲惫:“跟着羊群走了一天,脚底板都磨出了泡”,却会突然停下,看一只小羊羔“跌跌撞撞跟着妈妈,羊毛上还沾着草屑”,眼里满是温柔。她不美化荒野的艰苦,也不回避生活的窘迫——卖牛奶时被小贩压价,擀毡时累得直不起腰,冬天里为了省煤只能裹紧棉衣,可这些“难”里,总掺着细碎的甜:清晨草原上的第一缕阳光,傍晚归栏时羊群的“咩咩”声,家人围坐时偶尔的玩笑话。这种“不抱怨、只记录”的笔触,让阿勒泰的生活少了猎奇感,多了烟火气,仿佛我们也坐在那顶毡房里,喝着奶茶,听着窗外的风声,感受着日子一寸寸流过的踏实。 而这本书最动人的,远不止风景与日常,更有在荒野中生长的“生命力”——是人与草木、与动物、与自然的温柔共生。李娟写她和母亲照顾刚出生的小牛犊,“夜里每隔两小时就起来喂一次奶,像照顾婴儿一样”;写跟着外婆去拾木耳,“外婆总说‘要给树留些,明年才会再长’”;写冬天里给羊补饲,“看着它们埋头吃草,心里就踏实——它们好好的,我们的日子就好好的”。在她笔下,牛羊不是“牲畜”,是家人般的存在;草木不是“资源”,是需要尊重的邻居;风雪不是“灾难”,是季节轮回里该有的模样。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让阿勒泰的荒野不再是“贫瘠的远方”,而是充满韧性的家园——人依赖自然生存,自然也因人的照料多了几分暖意。 李娟的文字还有一种“治愈的力量”,能把琐碎的日子写成诗。她写擀毡:“羊毛在热水里泡软,母亲和邻居们围着毡子,一边擀一边唱着老歌,歌声混着羊毛的味道,飘得很远”;她写夏牧场的夜晚:“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星星特别亮,好像伸手就能摸到,风里带着青草和野花的香,连呼吸都变轻了”;她写卖完牛奶回家的路:“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母亲牵着我的手,我们踩着草埂走,偶尔能捡到几颗野草莓,酸得人眯起眼睛,却笑得很开心”。这些片段没有宏大的主题,却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生活的角落——原来最动人的幸福,从不是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而是在艰苦里依然能抓住的“小确幸”,是在荒野里依然能感受到的“小美好”。 合上书时,仿佛还能闻到阿勒泰草原上青草与奶香混合的味道,还能听见羊群走过时蹄子踏在泥土上的轻响。《阿勒泰的角落》告诉我们:生活从不需要有多“华丽”,只要有一颗能感受美好的心,哪怕在荒野的角落,也能打捞到属于自己的星光。李娟用她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见,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有人这样认真地活着,这样温柔地爱着,这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最动人的风景。这,便是这本书最珍贵的意义: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里,重新想起“慢下来”的美好,重新看见“生活本身”的力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178.html

分享给朋友:

“在荒野褶皱里,打捞生活的星光——《阿勒泰的角落》书评” 的相关文章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那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可奇怪的是,竟也有某种奇异的希望在角落里暗自涌动。”《撒旦探戈》便诞生于这样矛盾又混沌的土壤,当你翻开书页,就如同踏入那个被雨水浸泡、满是泥泞的小村庄,跟随着村民们荒诞又悲凉的生活轨迹,开启一场对人性、社会与希望的深度探寻。 独特结构,奏响命运探戈旋律 《撒旦探戈》...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写景散文”,而是一个被命运重创的灵魂,在一方古园里袒露的生命独白。当21岁的他被截去双腿,地坛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残垣断壁、草木虫鸣,默默承接了他所有的痛苦、迷茫与不甘,也悄悄陪他完成了一场从“为什么活”到“怎样活”的漫长觉醒。...

围城内外:一场关于人性与选择的永恒困局——《围城》书评

围城内外:一场关于人性与选择的永恒困局——《围城》书评

钱钟书的《围城》从不是一本单纯的“爱情小说”,而是用辛辣幽默的笔触,剖开婚姻、事业与人生的层层困局。当方鸿渐带着留学“假文凭”的窘迫回国,在爱情与婚姻的漩涡里辗转,在事业的起落中挣扎,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便成了戳中无数人内心的精准注解——可《围城》的深刻,远不...

江湖气与家国魂:《雪中悍刀行》的“非典型”武侠叙事

江湖气与家国魂:《雪中悍刀行》的“非典型”武侠叙事

在武侠题材逐渐陷入“套路化”困局的当下,《雪中悍刀行》(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改编剧集)以一种“反传统”的姿态,打破了大众对武侠的固有认知——它没有将“快意恩仇”作为唯一核心,而是用徐凤年的漫漫征途,串联起江湖的浪漫写意、庙堂的波诡云谲与人间的烟火温情,构建出一个既有刀光剑影的凛冽,又有儿女情长、苍生大...

评《我不是戏神》:在废土与戏台间,唱响人性与文明的挽歌

评《我不是戏神》:在废土与戏台间,唱响人性与文明的挽歌

当网络文学陷入“系统流”“赘婿流”的同质化漩涡时,三九音域的《我不是戏神》以一把惊堂木打破僵局——它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婉转唱腔,揉进废土世界的风沙与血火中,用“戏神”的荒诞设定,剖开了人性、文明与生存的深层命题,成为近年网文领域中兼具想象力与思想性的“破圈之作”。 一、设定:三重颠覆,构建独属于...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