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灯影汤圆》

新对话(1).png

若说立春揭开新岁的眉梢,元宵恰似蘸饱朱砂的狼毫笔尖,轻轻点在农历扉页上,惹得千里山河都温柔地洇染绯色。听说京津地界还压着碎雪,江南杏花已蜷在枝桠里看烟火。二十三点五度的闽南黑夜将坠未坠,被千盏花灯撑成半透明的红绡纱。

老巷深处传来簸箕碰撞竹筛的脆响。蝴蝶铝锅里沉浮的浑圆白珠儿,原是王阿嬷揉了三茬又醒足时辰的糯米粉团。沸水吞没青花瓷碗的刹那,桂香自裂开的豆沙馅淌出,氤氲水雾撞碎冷月,为六十年未曾改变配方的古早味系上相思扣。

城隍庙前的竹骨宫灯仍倔强地悬着金鱼尾巴,塑料霓虹却已漫过女儿墙。穿宋裤的姑娘们把电子许愿签藏进智能手机,汉服广袖扫过外卖骑手的保温箱。年轻母亲指着投影天幕上的宇宙星灯教孩子辨识猎户座,白发祖父独自搓着世代承袭的走马灯骨架,蜡油混着松香在虎口凝固成琥珀色的茧。

忽有流萤般的孔明灯群掠过钢筋丛林,十八层阳台上飘落半阕《青玉案》。那些遗落在汤圆碗底的团圆,终化作穿越云层的星辰碎屑,将永恒思念蚀刻在玉壶光转的元宵夜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3.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散文《春天的彩墨瓶》

“散文《灯影汤圆》” 的相关文章

诗歌《老屋记》

诗歌《老屋记》

木梁把时光扛得很沉瓦当漏下的月光把二十年的故事叠成窗台上的纸船奶奶的纺车还在墙角醒着线轴上绕着未说完的乡音我摸过千百次的门环铜绿浸着体温像握着外婆最后一声叮咛门槛被岁月磨得很软青苔爬满来时的路父亲的烟斗在墙根磕出星子我数着木柱上的刻痕把年轮刻进手掌如今门锁挂着锈色的风蛛网缠着去年的蝉鸣可只要推开吱呀...

月照春江,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里的时空与深情

月照春江,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里的时空与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声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不是一首普通的乐府诗。它以春江为纸、月色为墨,将自然之壮阔、人间之柔情、宇宙之哲思揉成一汪澄澈的月光,漫过千年时光仍未褪色——那句“孤篇盖全唐”的赞誉,赞的不只是辞藻的清丽,更是它把“景、情、理”织成一张网,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在月色里看见自己...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今日的雨是从清晨的雾里钻出来的,先是一两滴打在窗纱上,轻得像谁的指尖碰了碰,后来便密了,织成一张软乎乎的网,把整个院子都罩在里面。我坐在藤椅上,看雨丝落在去年栽的月季上,花瓣颤巍巍接住水珠,又轻轻抖落,忽然就想起外婆常说的那句 “雨是天上的人想凡间了,才掉下来的”。那时候我总歪着头问 “天上的人是谁...

曲水流觞间的生命哲思——品《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间的生命哲思——品《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书”,更是一篇融山水之美、宴饮之乐与生命之思于一体的千古佳作。公元353年暮春,王羲之与四十一位名士雅集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他为诗集作序,便有了这篇文墨双绝的经典。它以清丽的笔触摹写春景,以通透的思考叩问人生,让一场文人雅集,升华为跨越千年...

乱世中的乌托邦幻梦——品《桃花源记》

乱世中的乌托邦幻梦——品《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乌托邦”叙事。它以极简的文言,勾勒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既藏着作者对乱世的逃避,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安居乐业”的永恒向往。这篇不足四百字的短文,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让无数人在现实的疲惫中,寻得一处精神的栖居之地。 一、误入桃源:一场充满奇遇...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