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评 > 正文内容

《志愿军:浴血和平》:浴血铸丰碑,和平映初心

62df5c27-a6d2-48c2-a51e-c196f74bb7d7.jpg

当《志愿军:浴血和平》的镜头定格在停战倒计时里,中美士兵那跨越阵营的、对生命的共同渴望时,这部电影已然超越了战争叙事的边界 —— 它以艺术的笔触还原了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真相:和平从不是妥协退让的馈赠,而是无数勇者以生命为盾,在黑暗与光明的撕扯中艰难孕育的果实。志愿军将士用 "浴血" 的壮举,为 "和平" 写下了最沉重也最深刻的注脚。

一、浴血: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的 "浴血" 底色,源于一场不得不打的立国之战。1950 年,美军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中朝边境,第七舰队更是侵入台湾海峡,对新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在国家主权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启了 "以战止战、以武止戈" 的正义征程。
这场浴血奋战的残酷,远超寻常战争的想象。在长津湖的极寒战场上,零下 40 摄氏度的低温中,第 9 兵团官兵身着单衣,啃着冻土豆,却创造了全歼美军 "北极熊团" 的战争奇迹。杨根思在小高岭阵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用生命诠释了 "三个不相信" 的英雄誓言;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仍扑向敌机枪射孔,用身躯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这样 "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 的壮举在此役中成为普遍现象。据最终核实,197653 名英雄儿女永远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的牺牲构成了 "浴血" 二字最悲壮的内涵。
志愿军的浴血奋战,彰显的是 "钢少气多" 的精神伟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对手 —— 美军动用了当时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投入了其陆军的 1/3、空军的 1/5 和海军的大部分兵力,志愿军将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两水洞、云山城、清川江等战场连续取得胜利,最终迫使侵略者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哀叹自己 "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这一结局印证了正义必定战胜强权的历史真理。

二、和平:用牺牲刻度丈量的珍贵

《志愿军:浴血和平》以艺术手法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和平的价值,必须用牺牲的刻度来丈量。影片中,孙醒在中立区遭冷枪牺牲,姚庆祥恪守国际公约却遭暗算,这些角色的命运正是历史的缩影 ——19.7 万余名烈士的生命,共同铺就了通往和平的道路。他们的牺牲不是战争的终曲,而是和平的悲怆序章。
这场战争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和平成果。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争取到了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毛泽东同志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的论断,精准概括了这场战争的战略价值 —— 它彻底终结了近代以来西方侵略者 "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 的历史,让世界知道 "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更深刻的是,这场战争塑造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独特认知:和平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需要主动捍卫的权利。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本质上是为了守护 "家里的爹娘孩子过太平日子" 的朴素愿望。影片结尾,停战时刻中国士兵想着回家吃热饭,美国士兵想着与家人团聚的镜头,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和平的本质 —— 它是人类共通的渴望,而这份渴望的实现,往往需要勇者付出代价。

三、传承:从历史记忆到时代力量

《志愿军:浴血和平》的价值,不仅在于还原历史,更在于让和平记忆实现代际传承。影片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命运:李默尹一家在战火中聚散离合,新兵杨三弟在愧疚中成长,华侨老兵赵安南在尽忠与尽孝间挣扎。这些鲜活的个体不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 "人",他们让观众明白,历史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生命的命运编织而成。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正是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影片结尾 "寻找父辈遗骸" 的情节,与现实中中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形成奇妙呼应。自 2014 年以来,已有数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被护送回国,当运载烈士遗骸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空军战斗机护航的场景,彰显了国家对英雄的尊崇。这一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铭记牺牲是对和平最好的捍卫,传承精神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精神包括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闪耀 —— 从守护边疆的军人到抗击灾害的逆行者,从科研攻关的工作者到守护万家灯火的普通人,新时代的中国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 "捍卫和平、不畏强权" 的初心。

结语:以铭记照亮和平之路

《志愿军:浴血和平》用影像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不是为了延续战争,而是为了终结战争;不是为了追求霸权,而是为了守护家园。197653 名烈士的牺牲,换来了 "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更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深刻塑造了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今天的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既要铭记 "浴血" 的悲壮 —— 那些在极寒中坚守、在炮火中冲锋的身影,永远是民族的脊梁;更要珍惜 "和平" 的珍贵 —— 这份用生命换来的安宁,是发展的根基、幸福的源泉。正如影片所传递的,爱国就是守住老百姓过太平日子的权利,反战就是记住打仗的苦不让好日子被战火搅扰。
唯有铭记浴血的过去,才能捍卫和平的现在;唯有传承英雄的精神,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这,正是 "志愿军浴血和平" 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23.html

分享给朋友:

“《志愿军:浴血和平》:浴血铸丰碑,和平映初心” 的相关文章

《余生有涯》:在创伤与救赎中叩问现实——一部撕开社会隐痛的现实题材力作

《余生有涯》:在创伤与救赎中叩问现实——一部撕开社会隐痛的现实题材力作

当都市剧市场还在扎堆炮制“霸总甜宠”“职场爽文”时,《余生有涯》以锋利的笔触剖开生活的肌理,将职场性侵、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舆论暴力等尖锐社会议题摆上荧幕。这部改编自墨书白同名小说、由李木戈执导,张彬彬、毛晓彤领衔主演的作品,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也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以“纪实感”的叙事,跟随女主...

《沉默的真相》:向光而行的荆棘之路,撕开黑暗的勇气史诗

《沉默的真相》:向光而行的荆棘之路,撕开黑暗的勇气史诗

在国产悬疑剧的坐标系里,《沉默的真相》从未止步于“破解谜案”的表层叙事。它以一场看似清晰的“地铁抛尸案”为起点,像一把钝刀般层层剖开司法系统的阴影、底层人物的挣扎与理想主义者的牺牲,最终在黑暗与光明的拉扯中,写就了一曲关于“坚守”与“真相”的悲壮挽歌。当剧情落幕,留在观众心中的不只是案件的答案,更是...

《山海情》:黄土地上长出的奋斗史诗,平凡人铸就的时代丰碑

《山海情》:黄土地上长出的奋斗史诗,平凡人铸就的时代丰碑

在国产现实题材剧的坐标系里,《山海情》从未刻意渲染“宏大叙事”的厚重,却用宁夏西海固的风沙、闽宁镇的枸杞苗、移民们皴裂的双手,编织出一部最质朴也最动人的脱贫史诗。它没有悬浮的剧情,没有完美的主角,只有一群“土里土气”的普通人——带着方言的村干部、倔强的扶贫干部、想让家人吃饱饭的村民,他们在“苦瘠甲天...

《觉醒年代》:于历史烽烟处见赤诚,在精神觉醒中照未来

《觉醒年代》:于历史烽烟处见赤诚,在精神觉醒中照未来

在国产历史剧的创作长河里,《觉醒年代》从未将“历史”塑造成冰冷的文字或遥远的符号。它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剖开了清末民初的时代肌理——从巴黎和会的屈辱到五四运动的激昂,从《新青年》的创办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每一个场景都浸透着“救亡图存”的焦灼,每一句台词都饱含着“唤醒国人”的赤诚。它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与...

铁血丹心照河山:《亮剑》里的英雄主义与精神回响

铁血丹心照河山:《亮剑》里的英雄主义与精神回响

2005年首播的《亮剑》,早已超越一部普通抗战剧的范畴,成为刻在国产影视史上的“精神IP”。它没有用华丽的特效堆砌战争场面,也没有塑造“高大全”的完美英雄,而是以粗粝的质感、鲜活的人物和滚烫的精神内核,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呐喊穿越数十年时光,至今仍在观众心中激荡。即便在抗战剧层出不穷的今天,《亮剑...

于市井尘埃里见真章:《毛骗》为何是国产网剧的“封神之作”

于市井尘埃里见真章:《毛骗》为何是国产网剧的“封神之作”

在国产网剧还充斥着粗制滥造、流量套路的年代,《毛骗》以近乎“简陋”的开局——零明星、低预算、粗糙的服化道,却凭借步步惊心的剧情、立体鲜活的人物和直击人性的内核,从无人问津的“草根作品”逆袭成豆瓣9.7分的“神剧”。它不讲宏大叙事,只聚焦街头巷尾的“骗子团伙”,却在骗术的博弈里,剖开了人性的复杂、命运...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