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评 > 正文内容

《日挂中天》:日光之下,皆是罪与罚

IMG_24630.webp

“日挂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 。”《日挂中天》的片名取自汤显祖经典粤剧《紫钗记》,但电影只截取了前半句,后半句的“月缺终须有弥缝”被隐去,这似乎也暗示着影片中人物的命运缺憾与裂痕,终究无法被弥补。

故事起始于一场偶然的重逢。曾美云(辛芷蕾 饰)在医院做早孕检查时,与多年前入狱的男友吴葆树(张颂文 饰)不期而遇。仅仅一个对视,葆树负气离开,美云下意识逃跑,两人复杂的过往也由此揭开。七年前,一场车祸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开车撞死人的是美云,顶罪入狱的却是葆树。他为她坐了五年牢,出狱后的两三年,不仅一无所有、孤身一人,还患上了癌症。而她在他入狱一年后就选择离开,如今生活看似不错,开着小店卖衣服、直播带货,还有了新恋情并且怀孕。

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女人和悲惨错付的男人的故事,但影片从第一场戏就表明,事情并非如此简单。36岁的美云一个人在医院做孕检,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怀孕,上一次怀孕,男朋友陈其峰(冯绍峰 饰)不同意留下孩子,她无奈打掉。因为陈其峰体制内的身份,且已有家室,他们的恋爱只能是地下情。美云在这段不正当关系里,背负着极大的不配得感,她似乎觉得只有自己过得不好,才能消解因葆树顶罪而产生的负罪感 ,只有在另一段见不得光的感情里受委屈,才能赎罪。

直到葆树以落魄的模样出现在她面前,美云才明白,自己所谓的“赎罪”不过是自欺欺人。从那天起,她开始想方设法弥补葆树,主动去医院照顾他,出院后让他住进自己家,他要钱就给钱,他要求清走男友的东西就照做。可另一方面,葆树却一边无度地向美云索取,一边冷漠拒绝她的好意,美云做的饭他不吃,给的新衣服他不穿,还让她还回去,不要欠别人人情。其实,对于将死且一无所有的葆树来说,任何偿还都没有意义了,他只是不甘心,选择用五年牢狱之苦和出狱后的落魄,换取永远向美云索取与惩罚的权力,让她永远活在罪与罚的折磨里。

很多人不喜欢《日挂中天》,觉得片中角色太扭曲,不愿意看两个中年男女的情感纠葛。但实际上,导演在这些角色身上展现出一种普遍性,即东方传统社会里人们的自我内耗。就拿报恩来说,在中华传统文化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当恩情太重无法报答时,就会像美云一样陷入煎熬。在葆树的层层压迫下,美云说出当年离开他的原因——受不了他无私无悔的替罪之恩。这份恩情太大太重,让美云觉得自己的懦弱与卑鄙被无限放大,所以只能选择逃跑,独自承受这份煎熬。这其实反映出在东方传统社会里,有时对一个人过度无私的付出,反而会让人感到窒息。

而葆树一开始也不明白,自己自愿顶罪换来的竟是两人的分道扬镳。后来电梯故障的那场戏,让他意识到,他们之间爱恨情仇的根源,是他潜意识里以牺牲自我去对美云进行道德绑架,他希望美云永远欠他的,这样她就没有资格离开他 ,而他的“死气沉沉”“无欲无求”,也是因为对这种“牺牲”状态的“沉迷”。

影片中,“光”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多次出现太阳直射的正午画面,光线刺眼、无所不在,象征着真相的逼近和无法遮掩的灼痛,人物在这样的强光下,无处遁形,所有的罪与羞耻都被暴露。而回忆片段多设定在夜晚或昏暗灯下,那是人性的灰区,车祸、逃逸、沉默都发生在黑暗里,光与影在同一帧画面中共存,暗示着光从未离开,只是人们选择不看。到影片最后部分,阳光洒在人物身上,构图变得温和、平衡,意味着人物终于敢直视光、承认过往,完成了视觉层面的救赎——不是罪被消除,而是人学会与自己的影子共处 。

《日挂中天》不是一部简单的伦理剧,它没有明确的善恶评判,而是以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缓慢的叙事节奏,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灰度。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陷入罪与罚的困境,而救赎不是他人给予的,是需要自己有敢于直视光的勇气 。即便阳光之下依然有阴影,但只要愿意面对,光终将温柔洒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

本文链接:https://dushu263.com/post/394.html

分享给朋友:

“《日挂中天》:日光之下,皆是罪与罚” 的相关文章

《余生有涯》:在创伤与救赎中叩问现实——一部撕开社会隐痛的现实题材力作

《余生有涯》:在创伤与救赎中叩问现实——一部撕开社会隐痛的现实题材力作

当都市剧市场还在扎堆炮制“霸总甜宠”“职场爽文”时,《余生有涯》以锋利的笔触剖开生活的肌理,将职场性侵、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舆论暴力等尖锐社会议题摆上荧幕。这部改编自墨书白同名小说、由李木戈执导,张彬彬、毛晓彤领衔主演的作品,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也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以“纪实感”的叙事,跟随女主...

《觉醒年代》:于历史烽烟处见赤诚,在精神觉醒中照未来

《觉醒年代》:于历史烽烟处见赤诚,在精神觉醒中照未来

在国产历史剧的创作长河里,《觉醒年代》从未将“历史”塑造成冰冷的文字或遥远的符号。它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剖开了清末民初的时代肌理——从巴黎和会的屈辱到五四运动的激昂,从《新青年》的创办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每一个场景都浸透着“救亡图存”的焦灼,每一句台词都饱含着“唤醒国人”的赤诚。它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与...

《山花烂漫时》:用真实笔触,绘就教育逐梦长卷

《山花烂漫时》:用真实笔触,绘就教育逐梦长卷

在众多影视作品热衷于虚构奇幻情节时,《山花烂漫时》却以一股质朴而震撼的力量脱颖而出,它将镜头对准现实,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的传奇人生,用23集的篇幅,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充满热血、汗水与希望的教育逐梦之旅,豆瓣评分高达9.4,成为国产剧中的口碑佳作。人物:有血有肉,平凡与伟大的交融张桂梅校长...

铁血丹心照河山:《亮剑》里的英雄主义与精神回响

铁血丹心照河山:《亮剑》里的英雄主义与精神回响

2005年首播的《亮剑》,早已超越一部普通抗战剧的范畴,成为刻在国产影视史上的“精神IP”。它没有用华丽的特效堆砌战争场面,也没有塑造“高大全”的完美英雄,而是以粗粝的质感、鲜活的人物和滚烫的精神内核,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呐喊穿越数十年时光,至今仍在观众心中激荡。即便在抗战剧层出不穷的今天,《亮剑...

铁血燃情照自由:《勇敢的心》为何是镌刻在影史的英雄史诗

铁血燃情照自由:《勇敢的心》为何是镌刻在影史的英雄史诗

当威廉·华莱士在断头台上高呼“Freedom(自由)”,那声穿透时空的呐喊,让《勇敢的心》超越了普通的战争片,成为一部关于信仰、抗争与尊严的英雄史诗。这部豆瓣8.9分的电影,以13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为背景,用恢弘的战争场面、炽热的家国情怀与悲壮的个人命运,将“自由”二字刻进观众的灵魂,成为跨越国界与...

穿透高墙的希望之光——《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关于灵魂自由的永恒史诗

穿透高墙的希望之光——《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关于灵魂自由的永恒史诗

当《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问世时,它并未在票房上掀起惊涛骇浪,却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里,凭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希望”的极致诠释,成为全球影迷心中无可替代的影史经典。它跳出了“越狱片”的类型框架,将故事的核心从“如何逃离监狱”转向“如何在绝境中守护灵魂的自由”,用安迪·杜佛兰二十年的牢狱时光,写就...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