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8页

吴石—用生命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

读历史3周前 (10-08)历史
吴石—用生命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
吴石(1894年8月—1950年6月10日),原名萃文,字虞薰,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仓山区)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潜伏于台湾,为中共提供大量绝密军事情报,最终英勇就义,被誉为“插在蒋介石心脏的一把利刃”。...

以影像为证,叩问历史之恶——评电影《731》

雨竹叶枫3周前 (10-08)影评
以影像为证,叩问历史之恶——评电影《731》
当零下20度的哈尔滨雪地被鲜血浸透,当“活体实验”的冰冷器械在镜头前泛出寒光,电影《731》没有选择用宏大的战争叙事包裹罪恶,而是以近乎“剖开伤疤”的勇气,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反人类暴行,从历史的尘埃中拉回公众视野。这部聚焦“细菌战秘密部队”的作品,从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纪录片”,而是一场以影像为...

在寂静处重构正义:万力导演《震耳欲聋》的视听革命与人性叩问

雨竹叶枫3周前 (10-08)影评
在寂静处重构正义:万力导演《震耳欲聋》的视听革命与人性叩问
当法庭的镁光灯刺破潮湿的雨幕,当手语的韵律在无声中织就成网,万力导演的《震耳欲聋》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诗意,将聋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与人性的灰度博弈推向银幕。这部改编自手语律师张琪真实经历的现实主义力作,没有用廉价的悲情换取眼泪,而是通过精妙的视听语言与复杂的人物塑造,在法律程序的冰冷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关于...

小说:风过留声

雨竹叶枫3周前 (10-08)文学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

小说:迟到的懂得

雨竹叶枫3周前 (10-08)文学
小说:迟到的懂得
林雨薇把最后一口牛奶推远时,对面的云杰刚好夹起一块清蒸鱼——是她从前最爱的口味,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滋味。结婚七年,客厅的挂钟走得比日子还快。曾经挤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能笑到肚子疼,如今晚餐时只剩碗筷碰撞的声响,她刷着手机,他扒着米饭,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

如果可以(外二首)

邓红琼4周前 (10-05)文学
如果可以(外二首)
如果可以,我真想把你变成我诗歌里的一个符号在我茂密的思念里听我,啼啭鸟鸣深处的春光当我忧伤时你沉默在花开的记忆里掬起细雨里的蔷香陪我,在月色下沉沦 如果可以我想携带花朵一样盛开的火焰穿过生命的荒野暖你胸口的冷让每一寸隐秘而柔软的痛楚被最后一滴泪温柔地,消融 此刻,期盼每分每秒都慢...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邓红琼4周前 (10-05)文学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今夜,清风吹动银河我的小楷笔,点染一片翠把荷花,一朵一朵约上案台等一个人,穿过人间盛景在我的心上,开出明月的光芒 此时的琴箫,像初相遇的欢喜隔着夜色对饮每一颗星都闪着与生俱来的美好你临水的台榭,有喜鹊飞过情愁,不解自开 我的渴望,于风的低唤里迂回在一张宣纸上收拢羽翼每一滴荷露都是...

庚子春的记忆(组诗)

邓红琼4周前 (10-05)文学
庚子春的记忆(组诗)
◎病毒里的春光又是新的一天。挂钟“当”地响了八下敲醒肺叶里涡流般的呼吸他轻轻咳了几声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房间往垃圾袋里喷洒消毒液,绑紧然后贴上纸条:已消毒,请勿打开扔掉垃圾后,摘下口罩在微博上敲下自我隔离后的第八篇日记“火神山医院马上建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么写着的时候他感觉那些微小的文字像卯足力量...

站在时光的尽头(组诗)

邓红琼4周前 (10-05)文学
站在时光的尽头(组诗)
◎木器沉香 做了一辈子的木匠他记不清自己打造了多少木器却记得每一个月光下她忙碌的身影 手里攥紧的一只花梨手镯是他精心雕琢的唯一信物她那么欢喜,戴在纤细的左腕上从未摘下过30多年了,手镯独有的木纹泛着暗哑的光泽和气息将曾经粗砺的日子,合拢得越来越圆润安抚他疲惫的灵魂 如今...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雨竹叶枫4周前 (10-05)书评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秦可卿的卧室,原是《红楼梦》里现实与虚幻的第一道折痕。那房里的陈设,哪一样不是浸着繁华与虚妄 —— 武则天当日镜室里的宝镜悬在壁上,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盛着荔枝,甚至寿阳公主的梅花、同昌公主的绣被,全是些 “昨日繁华” 的残影。宝玉一踏入这屋,便像被拽离了贾府的朱楼画栋,坠入一片软绵的迷障,连袭人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