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剧《我和我的父辈》是2013年的德剧,上映6年,豆瓣评分9.6,但在却在这7年的时间里面,外界对它的主题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德国人自己也不太喜欢这部片子,它有点“洗白”战争的意思,今天要是日本人也拍了部类似的《我和我的父辈》,我们不会买账,日本人自己也很难买账,对于那段过去的战争,时至今日都是难以揭露的伤疤。
可无论外界如何对《我和我的父辈》下定义,这部影片的确是部描绘战争本质的经典作品,它在极力的摆脱一切外界的质疑和正确性,从德国普通市民,用年轻人的视角,去重新看到这场战争,让观众们看到这场战争是如何让理想消散,人性被泯灭,个性被压制,罪恶该如何被得以清算。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面前,人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如果非要从视听要看《我和我的父辈》,它的拍摄手法的确算不上新鲜,论投资和制作绝对是比不上美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在立意上也没有俄国人的怆而诗意的《士兵之歌》,也没有法国人苦笑着浪漫的《王中王》。
当然也没有向韩国人煽情的《太极旗飘扬》,相比起前者们,《我和我的父辈》更有德国气质,它更像是部简单的纪录片。(轻微剧透,谨慎观看)
它把镜头对准了5个年轻人,哥哥威尔汉姆,德国军人的中坚力量,国防军,热爱祖国,信元首和政府,即使战争到了最后一刻,开始质疑失败和正确的时候,却依旧还是在执行者命令。弟弟弗雷德汉姆则是大学生的代表,他笃定哲学和自由,他坚信“战争会揭露人最阴暗的一面”,似乎从一开始他就会如同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秀莲一样,他会被吞噬。
美女格雷塔,她有着自己的心机,虚荣和野心,但她也乏对爱情的渴望。护士塔莉,天真无邪,她只是为了尽力做到本职而进入战争现场。他们是4个德国人,但还有个德国犹太人维克多,他很惨,但这并不妨碍他和格雷塔的恋爱,与其他4个人共享举杯共谈友情。但这场战争彻底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威尔汉姆在一场荒谬的战争中,意志崩溃了,他不想当逃兵,但是他没办法当战友都倒下,去打这场压根没有希望胜利的战争又有何意义。太多有理想的人就是这样沉沦的,即使最后战争结束,他却永远没办法走出战争,那些罪孽一直伴随着他,他不如弟弟死在战争前来的痛快。
战争是个怪物,理性的弟弟似乎注定会成为野兽。从进入战争开始,他就已经失去了灵魂,他知道这条路的可怕,因为一旦踏上这条路,除了死亡,没有其他的解脱的方式。他对身边的其他的年轻娃娃说:放下武器,你们就可以回家,而他自己去冲了出去,未必是为了赎罪,而只是想求得解脱罢了。
格雷塔的歌声也不再分时战争的残酷,在啤酒馆她对狂热的德国市民说:这场战争赢不了。直到死之前她都没有改口,最终她死在了那些曾经在她的歌声中得到温暖的士兵的枪口下。至于塔莉从刚开始选择失去了灵魂,她没有的容颜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内心却早已枯萎了。
这就是战争状态下的整社会的缩影,抛开那些热衷迷不谈,那些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或多或少的被卷入这场战争。
战争是需要全名所背负的责任,希特勒合法的民主选举,支持他的人大多数都是穷人,农民,农民和小市民,这些人只需要给他们点好处和希望就很容易被煽动,如果多给点“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他们更容易被煽动。希特勒所谓的保持雅利安人血统的纯洁,实际上是为了财富。
影片中参军的德国士兵告诉班长,“我爸爸失业了7年,直到元首上台,他才有了工作,我才能用面包填饱肚子,这就是我参军的目的,我要守护我的家”。在保护自己的利益面前,大家都是最坚定的,可是如果这些利益面前带着血呢?人们会选择性的忽视,可是跟着罪恶走,那就是罪恶的,没有人是无辜和幸免的。
战争结束,幸存下来的人们真正结束了吗?那些被战争带走的,永远回不来了,维克多没了爱情,威尔汉姆消沉,塔莉不再天真。举杯庆祝熬过了战争,但是在新政府的任职上,突击大队队长在美国人的庇护下,推开了愤怒的维克多。你说这个世界变了吗?战争从不是始于草民,自然也不会结于草民。
战争压迫出来了人最残酷最原始暴力的一面,但也有一些温暖,在这个时候,人们还可以排除这样的片子,去正视自己的另一面,懦弱,自私,贪婪,凶残….这就说明,我们还没有丧失希望,我们还没有完全丢失掉自己,这又谈何“洗白”战争呢。
好好活下,像个人一样活下去,这才是影片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