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清淡简约、回味隽永的艺术风格,秦天柱的花鸟画总是受到人们追捧。其“小而精”的艺术追求,让他的绘画之路走得与众不同。
曾有评论家表示,秦天柱“也许是最简约的画家”。中小尺幅、简洁明快、巨大留白,是秦天柱花鸟画最为鲜明的特点。
秦天柱:1952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 ,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擅长写意花鸟画出版有《秦天柱画集》《秦天柱花鸟画集》《中国美术家档案·秦天柱卷》《秦天柱花鸟画新作选》《美术之友·秦天柱专辑》《西蜀寻道·秦天柱卷》等十余种作品集。
他作品画面清新淡雅,疏朗空灵,有诗一般的意蕴。但他的简约并非吝惜笔墨,而是以简驭繁的睿智和功力。“秦天柱的花鸟画极为强调画面构成,不但具有现代美学趣味的视觉张力,而且能够获得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诗画意境。”
对于笔墨,秦天柱自有考量。“从传统上来讲,花鸟画的功能主要是家庭布置和收藏,小件作品更能体现画家笔墨功底。不过这些年来,花鸟画越来越大、满、密,结果是‘精研笔墨’的传统技法受挫,不容易进入展览,这种趋势值得反思。”
秦天柱说:“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理念,也会强调自己的风格,但风格并不是人为刻意而成,而更多是自然而然,水到则渠成。学艺好似登山,在狭窄的山道上,老师已经走在你前面,要超过他,唯有学习了老师的创作精神和理论后,另辟蹊径,绕道前行!”
秦天柱爱收藏、爱围棋,还在家里家外遍植梅花、玉兰、海棠、石榴、柿子、荷花……都是他最爱的创作对象。“我觉得艺术应该生活化,多写生,多介入大自然。生活也应该艺术化,画家在创作之余,应该对生活充满兴趣。”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享誉画坛的花鸟大家,却是靠自学的方式走上艺术之路。
1972年,秦天柱从“上山下乡”的雅安市汉源县回到成都,进入成都市蔬菜公司担任采购。“那时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很大,我们都觉得自己应该有所作为,趁年轻学点东西。”秦天柱的哥哥秦天林毕业于美校,当时在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绘制竹帘画,有时将画稿带回家中,结果两个弟弟都对绘画产生了兴趣。
那时候,绘画还被当成“封资修”,他们只能费尽力气找来以前出版的老画册,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学,画艺进步神速。“文革”结束不久,兄弟三人很快获得“蜀中画坛三秦”的美名。
1983年,年仅31岁的秦天柱在当时的四川省展览馆举办首次个展,并于次年调入新成立的省诗书画院,成为首批专职画家。
30多年来,秦天柱的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全国新人新作展、全国美展等重要展事,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中外机构收藏,并获得黄胄、李少言、蔡若虹、林木等著名画家、评论家称赞。评论家蔡若虹将秦天柱的小鸟与吴作人的牦牛、黄胄的驴马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以生动活泼的形象令人瞩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