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京城现存的镇水神兽都有哪些?古代水患预警靠什么

北京城现存的镇水神兽都有哪些?古代水患预警靠什么

近日,超强台风“杜苏芮”登陆中国沿海地区并携风雨直逼华北,造成了多地持续的暴雨并引发洪水。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强降水“滞留”时间超过70小时。据报道,本次降雨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

历史上,历朝历代都经历过严重的洪涝灾害,并为防洪防汛、治理水灾做出种种努力。我们所了解的最早治理水患的故事当是“大禹治水”。在古代,为了兴水利除水患,古人不仅设计了众多水利工程,还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镇水神物来祈求神灵保佑。古人常会在水底或水旁放置神兽、神人、寺庙、石碑、宝剑等物来镇遏水患。

《仿唐人大禹治水图》。作者/(清)谢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人对镇水神物的热衷并赋予其神话色彩有多种原因。这种镇水习俗与中国传统的厌胜文化密不可分。所谓“厌胜”,即厌而胜之,是旧时中国民间一种避邪祈吉习俗,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厌胜”最早出于《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的记载:“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这里是指一种巫术行为,后来则被引用在民间信仰上,转化为对禁忌事物的克制方法。

放置镇水神物便是这种厌胜信仰和习俗在治水活动中的反映。此外,镇水神兽也是中国古人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的体现。在生产力不发达、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古代,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的最大决定因素。人们给予万物有灵的观点,将支配原始人生活的自然力和自然物人格化,变成超自然的神灵,作为崇拜对象。对于水来说,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水神,如黄河神、长江神、湘君、龙王等。认知能力较为有限的古人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对自然力产生依赖与畏惧。为了寻求庇护,人们一边祭祀供奉没,祈求神灵庇佑,一边又放置镇水神物,意图压抑水患。

镇海神物的种类各式各样,有些还颇有名气,包括在成都出土的战国时期李冰治水放置的石犀、东汉灵帝时所造的李冰石像、四川乐山的乐山大佛、北京镇海寺的“镇海铁龟”、北京汇通祠下的“镇海石螭”等,其中,牛、趴蝮、龟等神兽具有神话色彩。

那么,北京现存的镇水神兽都有哪些?

石犀,成都天府广场东侧工地出土,该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来源/成都博物馆

万宁桥下的趴蝮

在北京什刹海,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汉白玉石桥,名为万宁桥,又称作后门桥、海子桥。经过万宁桥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万宁桥下趴着一个小神兽——“趴蝮 ”。2000年,北京修缮万宁桥,在河道淤泥中发掘出土6尊青石雕刻的趴蝮。趴蝮,又名吞水兽、吸水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趴蝮便是九子之一,是龙和灵龟之子,是古人虚幻出来的专职镇水的神兽。相传很久以前,避水兽的祖先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被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1000年。千年后,避水兽的祖先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人们为了纪念、表彰其家族护河有功,按其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认为这样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趴蝮的样貌十分稀奇,头部酷似龙,形态像狮子,头顶又顶着一对长长的犄角,身体上布满龙鳞。万宁桥下的趴蝮雕刻精美,趴在岸边,呈现出伏岸望水的姿态,活灵活现。据说,它的大嘴巴和大肚子能够容纳大量的水,当水涨位时,它可以将洪水全部吸入自己的腹中,因此被古人当作治水之神兽。

万宁桥下的趴蝮。摄影/慈悲鞋底,来源/图虫创意

北京俗语称:“先有万宁桥,后有中轴线,再有北京城。”万宁桥作为中轴线第一桥,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北京民间也流传这样一个传说,万宁桥的桥台下刻有“北京城”三字,如果暴雨洪水将“北京”二字淹没,就意味着北京城将要发大水。趴蝮趴在万宁桥下,仿佛也在守护着整个北京城。

作为什刹海文化、大运河文化和中轴线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万宁桥于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的58个遗产点之一。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如今,随着中轴线的申遗,中轴线上的文物保护更加受到重视。万宁桥下的镇水神兽也为中轴线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昆明湖旁的铜牛

在颐和园昆明湖旁,十七孔桥的不远处,坐落着一只神态生动的镇水镀金铜牛。这只铜牛长1.75米、宽0.84米、高1.14米,卧在昆明湖旁的一块石头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注视着昆明湖。这只铜牛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为镇水患而建。古人多用牛来当镇水之物,一方面,按照阴阳八卦与五行相生相克学说,牛属坤兽,而坤在五行当中为土,土又能克水。另一方面,也因为牛体积、力气大且识水性,人们认为只有它才能抗衡汹涌之水。所以不管是长江、黄河还是大运河,人们都奉铜牛、石牛、铁牛为镇水之物。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理好一处就要铸造一只铁牛沉入水底,防止河水泛滥。铜牛背上还用篆文刻有《金牛铭》:“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除了镇住水患,铜牛还有测量昆明湖水位的作用。据称,当昆明湖水位接近铜牛基座时,就在提示注意预防湖水发生水患,以免危及北京城。

颐和园昆明湖旁的铜牛。摄影/摄影师往事随丰,来源/图虫创意

这座神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还险遭掠夺。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侵占颐和园。闪着金光的镀金铜牛身也成为列强掠夺的目标。但当他们用尖刀割开才发现,其内部并非金的,仅仅是在表面镀了一层金箔。这样,铜牛才免遭掠夺,但表面的金箔却被列强割走。直至慈禧重修颐和园时,铜牛才被修复。如今昆明湖旁的镇水铜牛不仅是保佑昆明湖的神兽,也是一件活灵活现的艺术品。

正阳桥下的神兽

正阳桥坐落在箭楼前,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一座桥。桥有三座,约长30米,中间为皇帝行走的御路桥,等级最高,上有禅杖栏板,两侧各有一座等级略低,供官民通行,上有罗汉栏板,也被百姓称为“三头桥”。在这座桥下,有一只刚刚被发掘不久的镇水神兽。

《京师生春诗意图轴》(局部)中的正阳桥。作者/(清)徐扬,藏故宫博物院

1992年,正阳门箭楼南面开挖地下通道,施工时挖出了正阳桥的基址和一只石刻镇水兽。但当时把基址和石兽又埋了回去。直到2021年,北京文物局经批准在对正阳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时,找寻三十年前镇水兽的位置挖掘,才又让这只镇水兽重见天日。

这只神兽长3米、宽1.4米、高0.48米,根据市文物局提供的图片显示,这具镇水兽由青石雕凿而成,尽管已有破损残缺,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神兽的气势。它四肢和肚子紧贴着地,背上有清晰可见的鳞片,双目怒视,仿佛要把水患全部赶走。有意思的是,正阳桥下的镇水兽和万宁桥下的镇水兽同处北京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仿佛两大守护神位处南北,保佑北京风调雨顺。

这些镇水神兽是宝贵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历经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见证着祖先抵御天灾的智慧之光,或是某个治水人物,或是某个重大的治水事件,或是某个水利工程,寄托着古人对风调雨顺、镇服水患的期盼;凝聚着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鼓励人们与水患斗争。

参考文献:

涂师平:《我国古代镇水神物的分类和文化解读》

王培君:《镇水兽与中国传统镇水习俗》

杨信:《“五镇”之一 颐和园镇水兽(铜牛)》

韦芳婧、刘扬武:《万物为神:自然崇拜的过去与现在》

END

作者 | 张静怡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火炬 古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235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