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

《围城》可以说是钱钟书最经典,也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因为书中幽默的讽刺和尖刻的披露,这本书素有当代“儒林外史”之誉。著名汉学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围城》比中国任何古典讽刺小说优秀,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大概是《围城》里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许多人都用它来形容婚姻,但是杨绛女士在《围城》的扉页写下的原话却是这样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显然,这才是关于《围城》最为全面、深刻的概括。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写的不仅仅是婚姻困局,更是个人成长。

小说《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学业、事业和婚恋经历,刻画了一个庸碌、失意的知识分子形象,再现了抗战时期读书人的困境,也映照出了不同时代中,青年人所面临的相似人生困局。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明明为人不坏,却在感情和事业上屡受挫折,难成大器。对于这样一个世俗小人物,钱钟书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刻画主人公一生的坎坷情路,揭示了致其庸碌的性格特质。

方鸿渐与鲍小姐:“各取所需”的爱情中,是对诱惑的无抵抗

在方鸿渐的情感世界中,回国途中邂逅的鲍小姐是他经历的第一个情感波折。在钱钟书笔下,鲍小姐是个风情万种的女性。在回国的航船上,“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她被男客们戏谑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

作为一个已有婚约的女子,鲍小姐从来都不甘寂寞。她拿着未婚夫的钱出国留学,在国外放飞自我,过着奢靡浪荡的生活,与异性朋友的交往已经成为她麻木生活里的一剂调味品。

当她在游船上邂逅了涉世未深,留学归国的方鸿渐时,鲍小姐引逗般地说“你长得好像我的未婚夫噢!”面对这种“大胆”、“随性”的女子,方鸿渐丝毫没有防备之心,反而是对她的各种暗示心痒难耐。

方鸿渐明知鲍小姐是有夫之妇,却甘愿冒险,用逾越道德的方式迎合她的引逗,只因听了两句吹捧的情话就飘飘然。方鸿渐对鲍小姐的喜欢,其实仅停留在肉体的欢愉,但是对诱惑的无抵抗力,却让他自愿上钩。

直到行船到岸,鲍小姐一走了之,单方面结束了这段露水情缘,方鸿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玩弄于股掌,却又无可奈何。从这段荒唐的感情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方鸿渐耽溺享乐,缺乏理性的人格。

方鸿渐与苏文纨:纠缠不清的感情之下,是被动承欢的懦弱

而在方鸿渐与苏文纨的交往中,他在本性中的懦弱、犹豫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苏文纨本是方鸿渐的大学同学,不仅长相漂亮,而且家庭优渥,很有头脑。奈何念到博士,学历和年龄反倒成为她的婚姻负担。

在回国的游轮上,当苏文纨邂逅了留学归国的方鸿渐,逐渐为对方的各项“硬性条件”吸引,最后动了真情。于是她一次次向方鸿渐释放出心动的信号,暗示她与旁人不同,她说,“有时候,我真不应该对你那样好。”

而方鸿渐怎会不知苏文纨的用意,只是一直采取一种“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的无赖政策。他在心里不喜欢苏文纨的矫揉造作,以及女儿家争风吃醋的小心思,只是从不在明面上拒绝。

方鸿渐一直以一种暧昧不明的态度,与苏文纨纠缠不清,还一度为自己找借口:苏小姐是个独裁者,他的抗议是无效的。就这样,方鸿渐一次次接受苏文纨的邀约,任由苏文纨误会他也是爱她的,苏文纨让他吻她,他便吻了,可是吻完他就后悔地逃跑了,没有任何担当可言。

在和苏文纨的这段情事纠葛中,方鸿渐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明明不喜欢,却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去拒绝。这种懦弱最终害人害己,不仅伤害了苏文纨,还直接导致他错失了一生中的挚爱。

方鸿渐和唐晓芙:错失真爱的背后,是在为“无担当”买单

在出现在生命的四个女人当中,唐晓芙是方鸿渐唯一确切爱过的人。唐晓芙虽是苏文纨的表妹,却和表姐大有不同。她是一个天真烂漫,同时又有很强独立意识的女性,这一点深深吸引着方鸿渐。

为了吸引唐晓芙的注意,方鸿渐在她面前孔雀开屏似的故意显摆自己的博学。随着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多,方鸿渐开始同她表露心迹。奈何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为了能够光明正大地追求她,方鸿渐下定决心,写信跟苏文纨解释两人之间的情感“误会”。

然而,他最初的“不拒绝”和现在的“不负责”反而让苏文纨因爱生恨,在表妹面前对其过往大肆渲染。唐晓芙看了信,误以为方鸿渐引诱了鲍小姐又追求了苏文纨,最终对方鸿渐望而却步,她说: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这时的方鸿渐本来还有机会,因为唐晓芙一直在等他一个答案,可方鸿渐却连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说了声“再会”便离开了;当唐晓芙发现他还在门外淋雨时,预备请他进来,方鸿渐却又再次逃走。

方鸿渐错失真爱唐晓芙,看似遗憾,事实上只是在为曾经的“无担当”和“不作为”买单。

方鸿渐与孙柔嘉:不幸婚姻的表象下,是独立自我的缺失

孙柔嘉是方鸿渐生命中唯一与他步入婚姻的女性。讽刺的是,两人结合的背后,不过是因为方鸿渐跌进了孙柔嘉的温柔陷阱,正如赵辛楣所说,“孙小姐就像张开了口的鲸鱼,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孙柔嘉是方鸿渐的同事,也是同时代的独立女性代表。但她出身平平,并非苏文纨、唐晓芙之类的天之娇女。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她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在夹缝中求生。因此,面对家世、经济、人品等方面尚好的方鸿渐,孙柔嘉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托付给他。

除了在方鸿渐面前故作天真浪漫,展现一幅小儿女的媚态之外,孙柔嘉也擅长造势,营造暧昧气氛,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误认为他们是一对。而方鸿渐延续了一如既往的不作为姿态,任由流言传播,最终骑虎难下,稀里糊涂地接受了孙柔嘉。

可当方鸿渐在婚后看到孙柔嘉暴露出的,越发精明、强悍的一面,他又为这种落差而感到苦闷。方鸿渐就这样走进了自己亲手堆砌的婚姻围城,却并无打破它的勇气。在两人吵架的过程中,他一面怨恨,又一面妥协,借用书中的话就是“明天晚上,鸿渐回来,她烧了橘子酪等他。鸿渐呕气不肯吃,熬不住嘴馋,一壁吃,一壁骂自己不争气。”

在这四段感情中,方鸿渐一直被困厄于贪图享受、优柔寡断,懦弱被动的人性弱点之中。这些性格缺陷促使他走向情感失意的同时,也映照了他在学业和职场上的困境。

情感的围城,印证着性格缺陷造就的人生困局

方鸿渐在国内读大学时,就是一个不够坚定,不能吃苦之人。他学不了土木工程,就转而去学了社会学和哲学,最后却因难以坚持,糊里糊涂转入中文系。国外留学期间,文学系留学生该做的事,方鸿渐一样也没做。

他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等到钱花得差不多了,只好决定回国。因为没有取得学位,他只好花钱买了个假的。方鸿渐吃不了学习的苦,只能吃生活的苦。

回国后的方鸿渐靠着岳父,在银行挂职混日子,不久后却与岳丈家撕破脸面。友人介绍他去三闾大学从教,他却为一个副教授职位终日愤愤不平,却又无处诉苦。说到底,方鸿渐的学历是假,人又太过平庸,在职场上毫无竞争力,只能像白菜一样任人砍价、处置。

在学校授课期间,方鸿渐是学生最看不起的老师,他不仅课教得烂,还管不住学生。对此,他从不找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反而是埋怨校长给他安排的课不好,找借口说是自己没有教书的经验,最终被解聘。

离开三闾大学后,方鸿渐又经赵辛楣的介绍,去了一家报社当资料室主任,每个月的拿到手薪水只有妻子的一半,憋屈不说,最后还在派系斗争中,被迫辞职。

对照方鸿渐那几段从不主动的感情,他对待学业和工作的态度亦复如是。读书的时候,他不知道读什么好,工作的时候,他也不知干什么好,从不思索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是一味被动接受别人的介绍,接受一切不合理的安排。

而这样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方鸿渐在人际交往上的失败。在第一份工作中,他得罪了对他关照有加的岳父;而第二份工作走后,一个人送他的人也没有;在第三份工作中,他也是被迫走掉的那一个。方鸿渐四处碰壁的境遇,印证了赵辛楣对他的评价 “你不讨厌,不过全无用处。”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方鸿渐无疑就是一个被命运拖着走的人。而方鸿渐这种人,也象征着芸芸众生的大多数。他们时常嗟叹命运不济,抱怨生活不公,艳羡别人的生活却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钱钟书在书里写道: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但愿,我们都努力做天底下的第二种人。

来源:博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006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