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季首播,
演员朱珠一时间霸占了热搜,
众人惊叹于她的美貌、真实与舞台表现,
“都忘了她原来这么美!别有风韵。”
▲
来源:《乘风》
事实上,朱珠才刚成为新手妈妈不久,
短暂的沉寂后,
她便马不停蹄地完成了3部剧的拍摄、
话剧排演、综艺……
家庭、事业两头抗,
个人的兴趣生活也毫不落下:
瑜伽健身、逛展、探访艺术家工作室…….
活得像个“女超人”。
▲
朱珠一家三口
一条曾在去年底采访朱珠,
当时她就透露“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唱歌。”
在《乘风》中圆梦,
她兴奋不已地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终于可以抛开其他,专注我喜欢的事。”
我们回顾了与朱珠共处的一个下午,
看她如何在事业、家庭、与个人之间乘风破浪。
编辑:朱玉茹
责编:陈子文
▲
朱珠在上海接受一条的采访
▲
一条与朱珠拜访倪志琪(左)、毛冠帅(右)两位艺术家
去年年末,朱珠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见到她的前一天,她才刚刚结束数天的剧组拍摄,特意赶来上海看西岸艺博会。
喝着美式咖啡给自己提神,朱珠的声音略显疲惫,我们跟随她拜访倪志琪、毛冠帅两位艺术家的工作室。聊起艺术,她立刻兴奋起来,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有意思的作品、细节,准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
社交账号上分享的生活日常:产后健身恢复、一家三口约会
她的社交账号全是自己打理的,充满了烟火气:吐槽老公买的防油烟面罩,分享孕期淘到的消肿神器,拍戏间隙穿着外卖软件上买的泳衣在酒店度假……
在这其中,不难发现她对艺术的热爱。产子后,刚从月子中心出来没几天,她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参加了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
在各种艺术活动现场
▲
近期收藏的艺术品
“就是真的喜欢这件事,所以再忙也要抽空去做它,为你自己花这个时间。”
“我发现我社交平台上的粉丝基本都是女性,我能感觉得到她们想要从我分享的日常中,去找一些自己生活的灵感、力量、陪伴。”
“我觉得我想传达的一点就是,去探索、学习和享受你自己真正爱的东西。对我而言这个东西可能是艺术,但它也可以是任何一件你能想到的小事。”
给自己的2天“艺术之旅”结束,朱珠又赶忙飞回北京,和家人团聚。
以下是朱珠的自述。
▲
朱珠的家中,所有墙面都挂满了画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画画,真正开始对艺术感兴趣,是在十几年前。
去跟艺术家交流,把作品摆在家里去欣赏、分享,它成为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去折射自己内心的一个过程。
▲
沈涛的《烟花》在朱珠曾经的单身公寓(上)和现在的家中(下)
以前我自己独居的时候,挺像沈涛的《烟花》的。那个时候我还小,觉得身边的很多东西很灿烂,但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是比较迷茫的。又向往绚烂的美好,又对那背后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
▲
黄晓亮的摄影作品被挂在餐桌旁
黄晓亮的一幅摄影作品,冬天的北京四合院里,黄光的窗子里,你能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感觉好像是屋子里正烧着火,一群人穿着大衣在开party的感觉。
我把它挂在我的单身公寓里,既是对我情绪的一种调和,又是一种我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有的时候朋友来一看就觉得挺心疼的,你一个人住在这儿,但是你又那么渴望人群,渴望温暖。
▲
翠西·艾敏(Tracey Emin)作品
谈恋爱的时候可能有点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感觉,不顾一切地去往感情里跳,去追求那种最纯粹、极致的真爱。
她有一件作品我非常喜欢,叫“I made my way to you(我终于找到了你)”。
在过去30多年的生命里,我终于在一个“大龄剩女”的岁数结婚、生子,不管这里的“you”是我的丈夫还是我的孩子,都有种“我终于找到了你”的感觉。
▲
《和你不爱的人一起生活是一种犯罪》(2021),朱珠收藏
本来我很想收藏,但是无奈已经被别人订走了,后来我选了另一件“It’s a crime to live with the person you don’t love(跟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一种犯罪)”。Don’t先划掉了,又给加回去,那种矛盾的感觉,虽然追求真爱很难,但是要坚持。
我无法为了任何原因选择婚姻,选择成为一名母亲,我必需要有爱,一定要感受在爱里面,才会做一件事情。
▲
希拉里·佩西斯(HilaryPecis)作品
现在的生活,三口之家,我可能更会用希拉里·佩西斯(Hilary Pecis)来表达。就是一堆静物、杂物(still life)堆在一起,但是它still life(依旧是生活、依旧生动)。
以前的我,触角伸得非常远,现在这些感受力的触角全缩回来了。
每一天的生活,其实都是在一种很努力的状态当中,要面临新的问题,要去解决人与人的相处,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想办法更好地生活。
▲
朱珠和孩子在家中
各种各样的苦闷也好,无聊也好,困难也好,面对这种所谓的柴米油盐或者一地鸡毛,其实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你能不能够接受生活的真相,然后在这个里面去有更美好的一个追求?
艺术,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一种竭尽全力生活又能超越生活的勇气。
它是我的一种调味剂,一种宣泄,也是一种安慰。我可以只是单纯地面对着艺术,歇一歇,然后再迎接我生活中的一切。
▲
朱珠拜访艺术家毛冠帅(上)、倪志琪(下)
我本身是主持人出身,很喜欢和有趣的人交往,喜欢有意思的对话。跟艺术家这样一群信仰美和不断思考的人交流,我觉得是艺术带给我最大的乐趣之一。
只要有机会的话,我就会去艺术家工作室拜访,做一些访谈的视频,也会办一些小的展览、沙龙。大家一起交流、切磋,从他们的视角去看问题,对我来说是很有快感、很受启发的。
▲
陈可和朱珠
认识陈可的时候,我刚刚生完孩子,她就给我讲述她自己婚后产后心理上的变化,一下子就触动到我。
以前的我,棱角都在外面,内心反而没有那么强大跟笃定。但是现在,其实是完全反过来,外在更柔软,内在要更坚定、坚强。
▲
《包豪斯女孩》系列
她的画其实就是展现了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最早画的那些小娃娃,孤独、脆弱的小女孩儿的形象,到有了孩子之后画的梦露、弗里达,表达女性感性、柔情的一面,再到现在的包豪斯女孩,是她向往的一种理性、勇敢的状态。
作为女性,我觉得我们都是在同一条路上,并且我认为朝着包豪斯女孩的那个方向走是对的,更加自由、自我、自在。
以前我会觉得如果爱一个人,他说你帮我去干什么,我可能义无反顾地就去了。现在我觉得追求爱是很重要,但是爱自己更重要。
▲
朱珠与丈夫王昀佳
我看过一个视频,问一个法国的老牌名模一般会怎么打扮自己。她说,“我的原则很简单,第一就是我穿着好看、舒服的,第二就是我当时的男朋友喜欢的。”听起来好像是有一点讨好男朋友,但是没毛病,对吧?
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脱离开别人的看法和男性的世界,我觉得要思考怎么去跟他们融入,利用他们的欣赏让自己开心,同时又不陷入一种男性审美或者谄媚的怪圈,找到一个平衡感。
我和我老公,其实我们本身的兴趣爱好不太相同。他喜欢骑马,我喜欢人文、文艺。
一开始我们俩约会的时候我还挺生气的,有时候我特别喜欢的一部文艺片,想跟他分享,结果他看着就睡着了。
大家要找到一个方式互相地理解,这肯定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
一家三口拜访艺术家王加加(上)、陈可(下)
我老公知道我喜欢艺术之后,他也很用功,自己做很多功课。他对颜色非常敏感,我更多是从情感或者艺术史的角度去看一个作品。经常是我说了一大堆理由,为什么喜欢,他就回我一个很直观的感受——“难看”,或者“这个挺好看的”。然后他再来说服我,我们俩一番辩论,也能避免我自己乱花钱。
我们俩约会,他也会带我去画廊、艺术家工作室。我们可以共同去学习、讨论,互相借鉴彼此的长处,然后一起成长也挺好的。
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但其实很多人会问到今后的教育问题。我觉得对于孩子,其实父母很难去引导他,因为你何德何能,凭什么去引导另一个人的人生?也许他比你更厉害呢?
我觉得我肯定还是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保证我给他做的例子是好的,就行了。
结婚生子,对我自己的状态和心境肯定是有非常大的改变的,我现在还在经历这种转变的过程。
当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觉得多自在、潇洒,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一天都在发生,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我。
但是成了家之后,我觉得我其实更坦然、放松了。有一个牵挂、一个基石在那儿了,自己再去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才真正能够放开了去做。相对来讲,可能心更自由了。
现在我的生活,1/3是在工作,1/3和家人在一起,然后另外的1/3是留给自己,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我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我也会借用我平时喜欢的这些女性艺术家传达的情感和力量。作为女性原型,她们大智大勇、忠于自我,真实而充满勇气地和女性的身份与命运抗争,这种勇气是我生命和创作的养料。
▲
近两年塑造的女性角色:《叛逆者》中的蓝心洁、《乔家的儿女》中的马素芹
好的艺术作品会给我一种掐进身体里的感觉,我也希望自己塑造的角色有能掐别人的感觉。
我觉得表演和艺术都在诠释着我内心深处很渴望的东西。就好比是我的灵魂像吃的一道菜,可能我需要通过摄入艺术、进入角色,当盐、酱油、糖,把这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我的社交平台上粉丝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其中有很年轻的女孩子,也有成为宝妈的女性。
每次我发自己的一些生活日常,就有很多人留言。她们想要看到我分享的东西,然后从中去找一些自己生活的灵感也好,力量也好,或者一种陪伴也好,我能感觉得到。
我觉得我想传达的就是不要把你所有的感情点都放在别人身上,这样你自己也坚持不住,别人也会觉得很有压力。
去问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给自己空间、给自己生活,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那个人,去探索、学习和享受你真正爱的东西。这个东西对我而言可能是艺术,但它也可以是任何你能想到的让自己开心的小事。
▲
生活的不同面
现在我生活中的所有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它们给我带来不同的自我价值感,不同的幸福感。
逛展、和艺术家交朋友,是我对于演戏的一个休息。回家看孩子,又是对于外面社交的一种休息。再回到剧组里一个人去工作,又是对于家庭琐碎的休息。
我觉得我不停地在换脑子,转换我的角色,其实是让我不停地在休息,照顾我自己。
我很提倡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角色去权衡生活,它让生活很丰富、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