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5岁凌叔华爱上29岁外国诗人,然而,此时的她不仅已婚,还生了女儿。可她还是陷入婚外情。被丈夫撞破私情后,她答应回归家庭,却还是暗中和诗人相处了好几天。
凌叔华是家境优渥的千金小姐,她的家族中不少长辈曾在紫禁城内当朝官,算得上家世显赫。
她自小受宠,接受着当时最新潮的教育,24岁那年还亲自招待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泰戈尔,是泰戈尔口中“比林徽因好”的女孩。
徐志摩曾疯狂追求过她,不过,贵族出身的她,无论如何也不肯嫁给离过婚的诗人。
她后来嫁的丈夫,名叫陈西滢,时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个非常出色的青年才俊,曾在英国接受了10余年的绅士教育。
他真的很喜欢凌叔华,当年,她还没有嫁给他时,他就为了她,不惜和鲁迅骂战10年。
两人结婚时,胡适曾公开表示:“中国夫妇只知相敬而不言相爱,外国夫妇只言相爱而不知相敬,陈君与凌女士如能相敬又能相爱,则婚姻目的使得完成。”
他们是许多人眼中的才子佳人,只可惜,结婚才不过2年,他们的感情就出了问题。
当时,陈西滢刚担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要处理的事务非常繁杂,而自小生活在北京的凌叔华,却对武汉非常不适应。
一个太过忙碌,一个太过敏感,两个心就这样渐行渐远。
在给胡适的信中,陈西滢曾对婚姻表达过担忧:“有时庆幸自己生活的平静,有时又觉得难过,好像现在已经躺在坟墓里了。”
他做过努力,比如妻子偶尔提到“想去泰山”,他就连忙买票,忙里偷闲带着妻子去泰山一游。
可偶尔的调剂,中和不了婚姻的枯燥,武汉大学新来的外籍教授朱利安,也成了他们婚姻新的挑战。
朱利安抵达中国时,年仅27岁,但热情洋溢,充满激情。
作为东道主,陈西滢一手包揽了朱利安的日常生活,而作为院长夫人,凌叔华自然需要常带着朱利安去购买生活必需品。
原本,这只是正常的交往,可陈西滢在婚姻中的缺席,让凌叔华开始从朱利安的身上寻找慰藉。
她发现,每次和朱利安相处,自己都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
他们常常一起畅谈艺术、文学、历史,甚至,凌叔华开始把自己的作品也交给他来点评。
此前,凌叔华已经很久不把自己的作品给丈夫看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你若想要他说句好听的,比打他一顿还糟糕……免得他泼冷水,写不下去。”
而朱利安就不一样了。
在他眼中,凌叔华是“我见过的最可爱最优秀的女人之一”,是“有生以来遇见的最好的女人”,是一定能成为“世界级的著名作家”的女人。
渐渐地,两人越走越近,凌叔华常带着他去拜访各界名人,比如沈从文、齐白石等等。
他们的暧昧关系,也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点心。
陈西滢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
他是个绅士,可亲眼目睹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亲密,还是让他想要“打碎了门上的玻璃”“想硬闯进卧室里去”。
可终究,他选择了给妻子留下最后的脸面。
他没有把事情广而告之,因为在旧时代,女子离婚都是大罪,更不要提发生了这种事。
他给了妻子两个选择:要么分居,要么和朱利安彻底断绝关系。
而被撞破的朱利安,自觉没脸在武汉大学待下去,他随便找了个理由提出辞职。陈西滢甚至好风度地给他举办了践行会。
凌叔华的选择是回归家庭,因为此时,她才生下女儿不久,而丈夫也曾和她有过甜蜜的过往。
只是,她前脚答应不会和朱利安见面,后脚就借口去了广东,和朱利安朝夕相处,此后又跟去了香港,依依惜别了许久,才彻底回归家庭。
这件事,自然瞒不过陈西滢。
但凌叔华说:“如果他想要见我,我负不了责任。”
陈西滢怒火中烧,可他还是舍不得对妻子发脾气,最终,他给朱利安写了一封斥责信,怒斥他:“既然答应了不相见,如此行径,不是君子所为。”
陈西滢对妻子的保护很到位,他过世前,这件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只是,此后二十多年,他常年待在法国,而凌叔华带着女儿在伦敦居住,两人常年分居。
晚年时,女儿得知了母亲的往事,困惑地问起父亲,年近古稀的陈西滢只是叹了口气说:“离婚的女人很难,你母亲是个有才华的女人。”
1970年,73岁的陈西滢病逝,他的身边,只有同事陈尧圣和妻子熊文英两人送行。
一生爱热闹、爱交朋友的他,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会觉得孤独和凄凉吧。
不过,他也确实给了妻子力所能及的最大的保护。
而这段往事,若不是朱利安的日记曝光,或许我们也不可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