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 / 诗渡 | 蔡旭诗歌:静好岁月(组章)

诗渡 | 蔡旭诗歌:静好岁月(组章)

 

 

多少年不见了。一片菜叶上,惊见一个被虫蛀过的小洞。

虫眼!小时候见到时很惊讶,立即用筷子把菜叶夹出丢掉了。

现在见到它却很惊喜。似乎感到很亲切。

一页童年被小虫咬醒,一缕乡愁被小虫咬痛。

一股喜悦又被小虫咬得松了一口气。

感谢那条不知去向的虫,它以身试法,检验出了这些菜的品质。

无字的检验报告,写着此菜没有被农药感染。

 

以前,人们叫它为害虫,因为它侵害果菜。

不知要不要,给这位检验师,发一个平反决定?

 

                 概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能够依靠的就是斑马线了。

有人走过的时候,按规矩,汽车会主动停下来让路。

行人可以放心地信步而行。大多数的车子,都是可以依赖的。

不过,我总是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路过。

不是不相信一万,只是不相信万一。

 

谁也不可否认,总有些走在时间前面的车子不愿停下。

在它擦肩而过时,我怎么也止不住,心惊肉跳。

碰不上才是万一,碰上了就是一万。

               摸 

 

 

这时,到处都是黑暗。黑暗也就不存在了。

路灯也不存在。

没有手电筒。没有任何可指引可依靠的。

四顾茫然。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都一样,都没用。

那还得走呀。不走,永远同黑暗在一起。

有一脚没一脚地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到处没有路。到处都是路。

肯定会走弯路。肯定花许多无用功。肯定会摔得五体投地、头破血流、脸青鼻肿。

总会走得出黑暗的。总会走得到光明的。

只要你相信自己。只要你不要后悔自己和埋怨自己。

 

这时候,我想起了不知是谁说过的话。

那些话就是路灯。是不会断电的手电筒。

 

 

街上走着的口罩,也不只流行一种浅蓝了。

面对反复来袭的疫情,人们不得不忍着,又不甘心忍着。

口罩也忍不住要时尚起来。

各种颜色开始流行。白色的,黑色的,带有五角星的红色的,开着各种花的彩色的……

 

步行街上,只有几个人不戴口罩。

他们是铜铸的人。不是时尚人,不怕被时尚的病毒感染。

看到这些与时代不合拍的人,真想也给他们戴上口罩。

不过,又担心他们被遮盖脸上的烟尘之后,回不了——

他们那个时代。

 

 

 

许多人不认识鲎,一种在世上活了四亿年的海洋生物,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更不知道鲎壳,一个形似畚箕,必要时可以装一两瓢水的容器。

小时候,小城里未有自来水,吃用水都得到井里去挑。枯水季节,打水桶顿失功能,鲎壳就派上了用场。

用绳子把鲎壳沉到井底,它总能吊起一点企望。

它陪我们度过艰辛的岁月,毕竟也称得上有功之臣。

后来我把它写进了我的作品,来寄托我的乡愁,凭吊那酸苦的童年。

 

这一天,一群在外地的乡亲小聚,偶然聊起了我一些故乡题材的作品。

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士,说她印象最深的竟是鲎壳。

一些不知所云的年轻人,只好仰起茫然的脸,听她讲故园的轶事。

她讲得如此亲切与动情,竟顾不得无意间泄露了——

本来掩盖得很好的,她的年龄。

 

 

 

每条大街边上都有盲道。

不能不说,为盲人想得真周到。

那些石板上的刻槽,无须用眼,用鞋底就能感觉到。

不过你见过盲人走盲道吗?

不说没有,至少极少。我从来没见过。

难道说盲道很多,而盲人很少,或说他们出门很少?

我只见不少盲道上堆着杂物,摆着自行车,甚至停着汽车。

还有一些,简直是断头路,明眼人都走不通。

 

不过我很喜欢走盲道。尤其是下雨的时候。

人行道上的石板,雨天就像涂上了油。

要想不五体投地滑倒,盲道最可靠。

 

 

 

许多人为猫打抱不平。我也一样。

做尽坏事的鼠和蛇,每隔十二年,人类都给它们过一次生日,还发行特种邮票。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却没有猫的位置?

猫很可爱,会捉老鼠,是许多家庭的宠物。

可是人们说,生肖并不是以品质好劣来排座次的。

据知,十二生肖诞生在战国末年,那时偌大个中国,还未有猫出现。

迟到的猫入境后,生肖团队中虎已捷足先登。

同为哺乳动物,同为食肉类,即使老虎还归属于猫科名下,也无奈地以虎为代表了。

 

来到虎的本命年,到处响遍对山大王山呼海啸的歌颂。

对猫科里这位科长,却一如既往地忽视甚至歧视。

比如居住小区,路边就贴着物业管理处禁止给猫喂食的布告。

于心不忍的我,总会把一些剩饭与骨头,放在灌木丛边。

对这些流浪者,得有一点悲悯之心呀。

那些对人类有过贡献的物种,我得用微不足道的举动,表达我——

出自本心的态度。

 

                   瓦 

 

 

现在的煮饭炒菜的炊具大多是金属的。铁的,铝的,不锈钢。

不过,还得有瓦煲的地位。生活中少不了汤汤水水。

一个煲用来煮汤。一个用来熬药。不会让它们混为一谈。

汤是自己要饮的。每天都饮,这天饮了明天还想饮。

营养家说了,饭前先饮汤。我是广东人,他不说我也会饮,饭前饭后都饮。

药是医生叫喝的。再苦也得喝,再不想喝也要喝。

谁都不会同医生顶牛,谁都不敢同疾病过不去。

汤煲天天见,药煲却常常不想见。

为此,汤煲放在灶台上,药煲却放在灶台下。

决定它们地位的,是人,而不是它们的功用。

其实,放在下面的同样重要。

有一次,要煲药的时候,才发现药煲漏水了。

急起来真的要命呀,不得不赶快外出去买。

下雨也得去。打雷也得去。病是拖不得,药是停不得。

谁叫你把药煲放在地下呢?磕磕碰碰总是易坏的呀。

为何不一视同仁?歧视它就得付出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92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