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沈念:水最深的地方

散文 | 沈念:水最深的地方

那个冬夜是睡在野外的。睡在湖心的一条座船上,也是睡在牛奶般黏稠的冷雾里。进入湖洲之上,时间就变得模糊。从早上出发到暮色降临,湖上一直在起雾,在一片茫茫中繁衍另一片茫茫。雾气弥漫,眼界愈加看不清晰天与地,边与际。白天经过的几条寥落的船,都隐匿了,那些万里迢迢飞来越冬的鸟,连同弥渡湖一起消失了。

晚饭就在座船上吃的。一条到了冬天就被主人闲置的座船,陷在沼泽般的湿地中央。是他介绍的朋友的船,到时由我们象征性支付一点费用。他原只是帮我们引路开船,此时被请出来掌厨。一大锅湖水煮鱼,已经香气四溢。充当厨房的舱尾,被煤炉上翻滚的热气塞得满满的。热气是另一种雾。热气环绕着他矮矮墩墩的个子,在昏暗的灯光照射下,有一种错觉,仿佛热气是从他身上发出来的。一上手就看得出他是好厨艺的人。湖里待了些年头的人都会吃鱼,也会做鱼。这顿晚饭主菜其实也就是做一锅鱼,再配两三个热菜:芦笋火熘、莴苣清炒、腊味合蒸。食材都是从村里带过来的,酒倒是船主的,头道粮食酒,入口辣,喉咙像一瓢开水滚过。渔民多少都能喝,喜欢这种高度烈酒,御寒袪寒,消累卸乏。喝多了,脸和胸膛都红扑扑的,闷驴性格的人也多了几句没深没浅的话。

湖上跑了大半天,手脚冰冷,吃饱了,喝足了,身体立即暖和起来。他趁我们吃喝着,已在船中央架起了火。烧的是一根树蔸和几块旧椅子腿,火不能烧太大,顶上是油毡布,两侧是掀起来的,通风透气,我们围坐下来,腿前是热的,背后是寒的。风吹得掀起来的油毡布发出打脸般的响声,还有船头的旗帜、一个微型的风力发电装置,都呼啦啦地旋转着,船舱的灯就跟着不稳定的电流,亮着,暗下去,又亮起来。

弥渡湖的老班子说,雾是人身上的气,过一天就刮薄一点。那么多住在湖区的人,是他们的气养出了这漫天飞雾。没有风,雾就不动,像是舞台上垂下来的一块大幕布。雾起之后,看不到路,到处都一个模样,湖区的村庄原本就长得极其相似。我吃过雾的亏,走过一个道路岔口,就多走十来里路才懂得去折返。但在当地人心中,雾是挡不住路的。雾再多,路还是在那里。人在雾里走久了,会走出很多个雾人。镶着人形的雾,一步步走动,人走到哪里,把雾也带到哪里。

几只白鹭飞过村庄,翅翼之下,是几声门轴挤压发出的笨重声响。接着,偏屋灶膛里有火光闪动,有热气腾起,如同最坚固的铠甲护卫,再大的雾气也无法攻破这最后的堡垒。

转眼天黑,夜雾是灰褐色的,村里的灯火熄灭,人们昏昏欲睡,炉盆里的树蔸火忽明忽暗,烟气熏眼,泪水哗哗流下来,会帮人们想起伤心故事。一个人经历的甲乙丙丁春夏秋冬,总有不愿去想的,引发你的离愁痛楚。雾进了村就挂到树杈上,爬上屋顶,窝缩矮棚,它的颜色会渐渐褪掉,褪成地上的落叶,屋顶的湿露,矮棚的湿草。人和雾,酣睡的时刻在天光泛白里结束。

他说,村里起早的人,打开门都会侧一侧身子,不让第一股最冷的雾气撞到身上。当然是有讲究的,人散出去的是热气,吸回的是冷气,湖边湿寒,寒气太盛,折短阳寿。我听他的,住村里的冬天,总要在门口怔怔地站一会,跃跃试探着踩出门槛外。我的腿清晰地感受到了湖风的野凉。我们都信他的话,毕竟他在弥渡湖待了那么长久的岁月,另一个原因,对无所畏惧的人类而言,对一件事抱有敬畏是有益的。

冬天水落,渔民叫落樵,湖水向长堤退去很远的距离。这是一段令步行者绝望的距离,看不到远方,只会感觉到每一次迈步都是重复上一步。这段宽幅的距离,分布着泥沼、浅滩、内湖、干洲和湿地,外面来的人都把这统称湖洲。湖洲是不平整的,起落坑洼,泥深草乱,只有沿着三轮车辙、人的脚印、牛蹄踩出来的小路往前走。经过一些水洼,有时会看到未被割去的芦苇在雾中飘动,像是挥着一块巨大的纱巾。我指着远处的那些苇垛,一人多高,像一个个堡垒,问它们是不是都要送去长江边上的造纸厂。他点头说是的,天种天收,湖要养活多少人,没人知道。我又问,那片沟洼边的芦苇怎么还没收割?他说,那不是芦,是荻。我问,芦与荻有什么方法来区分?他说,荻比芦矮,芦比荻硬实,逢冬从贵州、湘西来的苇客过眼就知道它们谁是谁。他叽里呱啦的越说越快,像有人拿着鞭子在抽赶着。

芦有家野,细分之下,喊法不一。我来过湖洲多次,也不能准确地分辨它们。其实也不仅是我,有些来做研究的博士,也会扯着我来帮他们确定芦与荻、苇与茅。世界之妙不仅是人的复杂,任何物种也都如此。叫大头芦的,茎秆根部粗壮,风摧不倒。叫观音芦的偏矮,剑形叶带锯齿边,叶梢包茎紧,打开的叶片像千手观音。最常见的是线芦,喜洼地湖畔,茎细且高,抗水性强。造纸人喜欢荻,他指着几棵红褐茎的苇状植物,说湖区人叫这红铁杆,还有一种当柴烧的荻茅就叫茅柴。

风吹散了眼前的雾,吹响了那片苇丛,半垂的穗子起伏摇摆。帕斯卡说过那句著名的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之说我并不能透彻地明白。风把苇丛吹得更响亮了。

他似乎猜到我正想的,说道,保护站来过几个研究水生植物的博士,年轻小伙子,说人是芦苇,能思想的芦苇。你们说一说,很应景,我也听不懂有什么奥义,更是说不得,说了就是糟践了这句话。

我连连摇头,表示不是这样的,在湖上漂过的人,和芦苇成天摸爬滚打过的人,最有资格说。

我们笑起来。他的脚步加快。我想,人都是自以为只有人才会痛苦和可悲,却从没想过世间万物,都承载着不同质地的痛苦和可悲。

第一次见过他,也是请他驾驶蒲滚船当向导。在齐膝深的淤泥地里,蒲滚船加足马力,拖着一条坐了六七个人的小木船去弥渡湖的腹地作越冬水鸟调查。硕大的铁轮滚动,扬起一片水花般的泥花,向前开出一条路。湖上没有路,有经验的渔民才知道真正的路,不会因为偏斜而驶进沼泽陷阱。有些粗枝大叶的不幸者,人和船都陷在泥涂中动弹不得,只能打通电话向还在湖上作业的渔民求救。那些隔近了才看得到的船,并不是每条船上都有人,有的上岸度冬,有的偶尔来收一收地王笼碰碰运气,有些是提前来安插渔笼为来年打点小埋伏。四周一片空旷,每条船都像是这里的湖心。

他当了四十多年的渔民,闭上眼睛都知道路。有人看着他的背影,满脸惆怅,然后贴到我身边俯到我耳旁说,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什么故事?我立直身体,看到他嘴巴翕动着,回答的话却听不清一个字。蒲滚船发出突突的轰鸣,远处的鸟一群群地飞起落下。

火苗飘忽不定,跟着风左右摇摆。我们围坐在火堆旁,他跑过来添了两块煤,又跑进去收拾餐具。有人拿出手机在播放京剧《战长沙》,一个敦厚中带些犀利的声音正念道:

只见他风摆胸前的白髯动,苍眉直立瞪双睛,面如古月精神满,虽然年迈甚英雄,凤翅盔朱缨罩,麒麟甲玉玲珑……

旁人哼起旋律,双手打起节拍,喊他的名字,让他来一段“关黄对刀”。他站在船舷边,正将残羹冷炙倒进湖里。他清一清嗓子,脱口就唱起来:

燕赵闻名纳降表,神阳胆烈早投诚,龙主难脱囊沙计,我马踏山东七十座城,霸王空有拔山力,只落得乌江岸自刎血染红……

那感觉太奇妙,这荒野之地,他唱词中的悲凉如此应景。独独只有我们这一船上的几个人,仿佛此时世界只剩下我们,我们也只剩下这片荒野。我侧倾着身子找他,一团模糊的影子,被雾气包裹着,好像随时要变成另一团雾飞出去。

旁人又俯过身凑近耳语道:谭亩地是个有故事的人。

我这才记清他的名字,太有意思的取名,终生流浪的父辈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孙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而,他前半生几乎都是在湖上的寒凉与酷晒中漂泊。漂了太久,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了弥渡湖,憨厚本分,讨了一块地盖了两间瓦房,儿子意外死去,妻子伤疾离逝。旁人速写般地讲了曾经在他身上发生的旧事。他还在唱着,手机里的旋律也咿咿呀呀地唱着。

过后不思量,不思量。谁这么说一句,我的心却突然紧起来,身体也无端地抖动,是寒意的遁入,是为了湖洲故事的凄悲而抽搐。他手中的残羹冷炙,在冷风中变得更冷。湖上哪个人的一生,不是到处潜沉着悲辛?

终于等到他坐下来了,早就忙完了,他独自转圜不靠拢我们,似乎更愿意远离人群。船上寒夜太冷了,防风外套、围脖、帽子裹得严实,但是从甲板座椅脚底升起的冷,如蛇行般游遍全身。他坐下来,挑了挑烧过许久的火堆,冷恹恹的火又被挑得热闹起来。我这才仔细地看清他,黝黑的皮肤,筋脉毕露,右手指甲间是漆黑泥垢。火在眼前跳动起来,像是醉酒醒来,温暖的缺口如同溃垸被堵上,身体旋即暖和起来。

旁人让他说说湖洲上的旧事,让外面来的人听一听。我是那个“外面来的人”。他挠挠头,开腔的声音失去了刚才唱词中的高亢,似乎只是因为家中来客推辞不过,作为主人的他必须说话了。他先说起的是春天。湖洲的春天,草坡、垸堤、滩涂,看麦娘、黑麦草、凤尾蕨,星星点点的绿,睡一觉醒来就变得浓郁起来。那种绿,鲜亮、透明、发光,谁看了都会喜欢,都会忘记沉积的忧伤。

他就在那样能够忘掉忧伤的绿色中去草滩上放牛。他坐在稍高的堤坡上,眯细着眼,远远地数着牛的头数,九、十、十一……这些牛有的是自家的,有的是邻居的。在失去儿子之后,他乐意当起一个放牛倌。偶尔,他会得意地走过去,沿着牛的肚腹往上摸到下巴,牛毛如针,顺着摸不扎手,牛也很享受他的抚摸。但他心里并不舒爽,这些牛,有的已经被人买下了。卧病在床的妻子,需要用卖牛换来的钱去治病,虽然那个看不见的病,没有哪位医生说能治好。焦虑越多,噩梦也越多。有天夜里,他梦见湖中有个大洞,把他裹着往又深又黑的洞里旋转,他的身体搅动着湖水,水面上的船跟着卷起的浪一只只沉没,去往水最深的地方。

他不说那个水最深的地方的梦了,接着说要离他而去的牛。有的牛活了不少年头了,迟早都是要死的,就像他一样;有的牛舐犊情深,也是到头来终归要父子分离。这是命,世界上的人与动物,有时命运是如此相似。他内心发着感慨,这声音只有他自己听得到。他听到自己在说: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是我对不住你。

你是高兴吧,不跟我这糟老头一起了,你去开始新生活吧,你要被宰杀了,莫哭泣,人活着也是要死的,不像那些长命的树。

他说的树,是一棵长在离岸有几百米远的滩涂上的柳树,也是一排柳树。但在涨水季节,只有一棵最高大的露出半边脸,其余的都被淹了。水退了,那些淹了的树还是活得好好的。到了春天,绿得格外醒目。它们活了很久了,也不知道还会活多久。他觉得人的记忆都应该交给这些树。

旁人递烟,他伸出左手接,火光里,看得见有三个指头明显短了一截,结痂的肉指头是圆的,中间有一个绿豆大小的黑痂。我听说过他的手是被船的螺旋桨削去的。他跳到湖里去救邻船上玩耍落水的调皮孩子,孩子的父亲在驾驶舱,马达的轰鸣、劲猛的湖风,吞没了孩子的呼救声。恰好从旁经过的他,看到了一沉一浮的红背心。伤愈后,孩子上过几次门,唤他“干牙(爹)”。湖上的渔民即使不熟,寡言少语但惺惺相惜,都有着同一片水养同一条船吃饭的兄弟之情。他认下这个“干崽”(儿子),相隔百数里的另一份情就这样结下了。

前两年彼此走动得勤密,过年过节,大人的生日,湖上的偶遇,礼尚往来,真还有点非亲却走亲了的感觉。孩子嘴甜,他变着法子给孩子编个小鱼篓、小篾笼,教他潜水,玩上半日一天,他跟着自家的船又走了。走了,他会痴痴地望着湖面好长时间。孩子家的船像个水上的黑斑,愈行愈小,彻底消失。那些日子,湖上多了些张贴标语和循环广播的公家船,宣传的是天吊户落户、渔民上岸。他早些年笼络付出,很不容易在村里谋了个安身之地,却还是习惯了水上漂。摇晃的水面比大地还要踏实。

那一家人借着政策,搬上岸,运气好,住在了城里的渔民安置村,孩子也进了学校,音讯渐稀。孩子父亲年富力强,在街河口的渔市搞了个排档,转手把湖里上来的鱼卖给城里人。他不以为然,心里虽有空落,但也不至于特别沉重,湖上经历的风雨、灾痛,所有的沟沟坎坎都是要过去的,过不去,时间也会帮你削平它、填满它。

他有时会去三十来里外的镇上买一点东西,有时他这里走那里看,又空着双手往回赶。幸运的话,会赶上崔百货拉东西的三轮货车,货车上的人嬉笑打闹着挑货物。崔百货手握方向盘,一边拍打烟盒屁股,点燃弹出的一根精白沙烟,叼在酱紫色的嘴唇间,一边嘟囔着,别挤了货,挤坏了不好卖,你赔不赔?没人搭理他的话,继续嬉闹。三轮货车叭叭冒出一股烟,黑烟,有呛人的柴油味。

挤在人群里的他,只是生活在记忆中的他。一路上,他看到田地里的鸡,浅沟里游水的鸭,有着吃不尽的食物。他想到野外的那些栖息的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飞来。北方,中国的北方,西伯利亚的北方,极度寒冷的北方,那个遥不可及且化为乌有的北方。那些各种奇怪称谓的鸟用那么漫长的时间飞那么遥远的路,来到这里,寒天冻地,一年又一年,图的什么,不也就是生存?他似乎对“活着”有了崭新的理解,心里不知是疼还是欢喜,仿佛他的孤独有了伴侣。

邻村有人来找过他,劝他去镇上的小教堂。他问去干什么,对方也一时答不上来,支支吾吾,说去了就知道了。问急了就回答说,人做的一切错事,会得到一个神的原谅。他问那个神叫什么?对方说,上帝。他突然想笑,但觉得不严肃,因为对方的脸是很严肃的。他轻叹口气,人孰能无过?他回忆自己做过的错事,从儿时开始,一桩桩一件件。记忆是欺骗高手,常常连自己也不知哪些是亲历的真实,哪些是从旁人那里嫁接到自己身上来的。

那一盆树蔸火的表演已在夜半时分落幕。我们各自睡去,驾驶舱的床窄,外面风吵了一宿,像有人在蛮横狠竖地乱画一气。衣装整夜未卸,被子上有层油痂,渔民、湖上的志愿者、拍鸟的摄影家、考察水生物的博士,都曾在这里借宿过夜。被子沾染了太多人的体温和呼吸,但我也还算睡了一个囫囵觉。起夜,尿憋得太久,身体越发地冷。我站在船舷边上撒尿,滴滴答答地溅到脚面上。寒风把舱门撞得砰砰响,却意外地不觉冷,冷到极点就是冻住了。身体没有了感觉,仿佛和船,和空旷的湖,冻结在一起。湖上依旧大雾弥漫,但天色已变得熹微。我扭身要进舱里,那床被子再坚硬,也尚有余温。我这时看到了他,站在尾舱的舷边抽烟,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烟头的光,在晦暗的此刻,显得特别明亮。一闪一烁,似乎能照亮湖的远方和人的过往。我向他走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嘴闭着,鼻孔里冒出徐徐的烟雾。烟雾和湖上的雾气是不一样的,倏忽间,烟雾就没了踪影。我一时不知要跟他说些什么,或者是我在琢磨说哪些话能给一个鳏夫安慰。他定定地看着我,又深深地吸完最后一口烟,烟头慢慢黯下来,一支烟他抽完,干净得恰到好处。我笑了笑,他突然问我,一个以水为生的人要怎样度过他的一生?

他的儿子死于一桩故意谋杀案,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那些日子人们张口就在谈论着他儿子的死因、经过,唏嘘着那具捞起来的水下白骨。他儿子被人从他自家的那条船上沉尸水下。这件事对他而言,真是命运莫大的戏弄和打击。他在夜晚听到过水下的响声,并没警觉,妻子推醒过深睡的他。他很纳闷,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大的声音,不是起风了,也不是有别的大吨级的船经过,他感觉到船在跟着声音摇晃。夜里的湖上风平浪静,只有他这一条船在摇动。他起身侧耳听了一阵,是尾舱下面水发出的声响,水的响动必定是鱼制造出来的。游过的是一群鱼。那一年,湖里的鱼从未有过的多,他两天就要驾船送一舱鱼上岸,手头盈余多了,他考虑把村里的房子再搭盖一间,儿子在镇上中学寄读,周末会回家。那个家的现在和将来,都是要给儿子攒下的。

大概是儿子死去的第三天,死亡时间是公安破案后确定的。两条外地渔船借他的座船停靠了一晚,渔船的主人是双胞胎兄弟,为了让人区分他们,总是穿一黑一白的背心。那天晚上下过一场雨,他们邀请他移步,一起喝了酒,还打了会儿扑克牌。黑老兄睡眠并不深,半夜感觉到湖在掀动,外面雨停风歇,他诧异得很,总觉得水下有什么东西,就那么磕磕绊绊到了凌晨,看见舱尾的水下一群鱼,密密麻麻,腹肥头大。他一个沉潜,鱼群横冲直撞,四处逃散,水中像炸开一个气团,卷起一个巨大的旋涡。他顺着座船的下水缆绳摸到了一副骨架。黑老兄把船上的人都叫醒了,白骨还绑在一根粗麻绳上,被丢在了他的船头,绳子上还有黑色的血印。

他瞪着眼,妻子脸色煞青,紧紧抓着他的手。他在那一刻觉得妻子的手力如此巨大,自己的手要被捏断了。公安来了好几条快艇,刑侦专家在船上前后左右仔细地查了个底朝天。公安看船上人的眼神像刀子一般,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嫌疑。这群板着脸的人上船后,他就一个劲地骂晦气,咒着哪个缺德的人嫁祸于他。毕竟他是最大的嫌疑人。妻子躺在内舱的床上,头疼病从见到白骨的那一刻起发作了,更头痛的消息不久也被带到了船上。

案子不到一周宣告侦破,其实也谈不上侦破。周边的失踪人口问询一圈,是学校发现他的儿子不见了。DNA的检测远没有今天这般发达,公安到附近的村里、镇上走访了一些人。一个女生向老师吞吞吐吐讲述了几天前夜晚打斗的线索,老师转述给前去学校调查情况的公安。公安听完,拔腿就跑,跑到镇派出所报告。公安原本还只是怀疑,试探着去找其中一个青年,他想逃没逃脱就被按倒在地时,恐惧得哗啦叫喊着就供出了杀人者的名字。几个同伙自以为事情做得隐秘,又还在犹豫着逃离之际,就被公安堵在了各自的家中。为首的那个犯罪嫌疑人是镇上许多人都避而远之的狠角色,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动拳踢脚,凭着一股别人比不了的凶暴,让人生出畏惧。此人靠着每年鲜鱼上市,欺行霸市赚了很多昧心的钱,带着几个镇上的社会青年打扮成古惑仔,开着一辆二手桑塔纳四处蹦蹿。有天深夜在镇上新开的小歌厅K完歌出来,他们在马路上拦住了一个初三下晚自习回家的女学生,他的儿子和几个同学刚巧路过,逞能把那个被纠缠的女生解救出来。几个古惑仔碍着当时街上人多不便动手,吃过夜宵,喝出几分醉意,把桌子一拍就去他家中。带头的狠角色只是想教训一下这个学生崽,没想到那把平时须臾不离身的匕首,在夜色里变成了杀人的工具。人被捅死后,他们趁着夜深,出船把死者的尸体绑着石头沉在湖中的一条无人的座船之下。他们太急促,也没想到,那就是死者家的船。这几个在街头混的古惑仔,年龄比他儿子也大不了几岁。

儿子正在叛逆期,话越来越少,他心里觉得不能让下一代再步自己的后尘,水上漂的生活要结束在他这一代人手上。这也是他死活要让不太会读书的儿子坚持读书的理由。他也没想到,他和妻子去邻镇吃了顿远房亲戚家的喜宴,回来后,儿子不见了。起初,他以为儿子是在学校宿舍,或者是负气去打工了。儿子成绩不好,早说过要去打工学一门技术。那个时候,学校管理没有那么严格,社会治安也是危机暗藏,毕竟是三十多年前了。

那段日子他变成了哑巴。妻子从船上回到了家里,就再也没有下过床。妻子头发白了很多,话也越来越多,不管有人没人,整天在呓语中活着。她一次次从夜梦中惊醒,大呼小叫,要出门跳到水里寻找儿子。她说梦中看到儿子像小时候般调皮,潜在船尾的水下,让她喊着数字,儿子最久一次潜到了十多二十分钟,水下没一点动静,站在船头顺着绳子着急了,将绳子拉起来,明明是一个人,结果爬上船,变成了一副白骨。儿子是被鱼吃了,她发怒的时候,咆哮着,拿刀剁鱼,船板上血淋淋的,剁完鱼她把它们通通丢到水里,然后匍匐在舷边,双手在水中抓着,像是要捞回躲在水下的儿子。

家里折腾得乱糟糟的了。犯事的狠角色被判了死刑,对方家里想尽办法捞人,也来给他送钱,希望他帮着一起去法院求情,改个无期。他木讷地呆坐不动,默默念着:杀人偿命。钱当场就退回去,决绝有力,仿佛钱是随时要爆的炸弹。来人拍门打椅,骂他绝户,孤老,无人送终。他听得心尖尖像刀戳般的疼,眼泪管不住地往下流。他安慰自己,水上的生死不是头一次见识,苦命的渔人泪,终归是要流进湖水中。屋里妻子又发病了,大呼小叫地喊着:儿子,快上来,快上来!邻家的狗也跟着吠叫起来。

他把屋门重重地关上,把那些人关在了门外。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没有人再听得到这个女人的声音。他恨邻家的狗,以及村里的狗,儿子被杀那天夜里,狗都哑了,村里没听到一声吠叫。

新的一天我们继续在湖里走,空中有少数的鸟飞过,滩地栖着许多的鸟,有人说看到前年新发现的黄头鹡鸰,但没有抓拍到就飞走了。我们焦急又认命地等着雾散日出。从清早见面之后,心里想着的,我并不说出来,仿佛嘴里的话语会被湖上的寒风吹得四处飘散、冻僵,冻得硬邦邦的。他依旧是寡言少语,只管做着吩咐他做的事。蒲滚船卷起大片的湿泥,那些黑色的淤泥,在空中飞溅,真像被撕碎抛起的一朵朵黑鸢尾花。我心里揣着他问我的话,一个以水为生的人要怎样度过他的一生?这是个没人替他回答的问题。

那个躺在床上的女人没过几年就走了,他是得到解脱,又并非完全解脱,而是陷入生活的失魂落魄中,像反绑双臂悬在半空。

他中途有几年很少下湖,不捕鱼也不吃鱼,起初家里还会来几位好心的邻居走动,他却故意要躲开人们的视线。走出家门,消失在夜里,与原野的孤独待在一起,仿佛那孤独能将他推到水下的儿子身旁,水下很冷,他胸口余温犹存。没过多久,他原来的那条二手座船又贱价卖了,另一条朝夕相伴的打鱼船停靠水湾,日渐破损,左思右想,他又忍痛让它换了新主人。在他心里,最不愿去触碰的,是那个水“最深”的地方,不仅是鱼游的地方,也是儿子生命安息的地方。那个离村口杨树林不远的土坟堆,其实里面只是一些灰烬。儿子旧物的灰烬,时间的灰烬,生命虚无的灰烬。

寒冬野外萧瑟,空旷让人心碎,长在村庄房屋四周掉光叶子的树,直戳戳地站在大雾弥漫的空中,风吹枝落。大雾也纠缠着湖洲滩涂,天地消融在一起。他时常站在屋外,看着同样孤单的老房子,喊了多少年的翻新,再也没动过念头。他在躲藏着什么,也在躲藏中消耗掉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有人遇到不幸的事,找到他寻求慰藉,他就拍着对方的肩,说你看看我这身又老又硬的皮囊,都得感谢岁月的艰难。他身上套着的那件灰色冲锋衣外套,防风防水,但已经破旧,上面印着“志愿者协会赠”的字样。外面的人到湖上来来往往,这种不知根底的来往,让他有了能够把日子过下去的那一点点信心。

蒲滚船在轰响中划了一个大弯,绕过了一处危险的沼泽,有人喊着他的名字,竖起大拇指。他扭过头,咧开嘴角笑了笑,看得到那些风吹老的皱纹,被不知何时溅上的湿泥抹成黑斑。顺着大拇指的方向,也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大雾照常降临,茫茫湖泽,生活依旧,过往不知所踪,白日从雾中挤出,散发着微弱、摇晃却坚定的亮光。

【作者简介:沈念,作家,现居长沙。主要著作有《灯火夜驰》《世间以深为海》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87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