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谭卓: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生命那么短,很快就过去了”

谭卓: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生命那么短,很快就过去了”

“生命那么短,很快就过去了。”

这句话出现在对谭卓的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聊起现状时,她反问过来,在聊天间给出的关心和建议里,无意中提到了这句话——这背后蕴藏着谭卓对待生活的态度基底:她热爱生活,却不以绝对的乐观为依据,正如她口中所描述的自己——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而这种基底也成为最新作品《出拳吧,妈妈》中她所饰演的角色——母亲白杨的性格支撑—— “毫无疑问人是弱的。”所以,“人类所有的命运,注定要去努力抗争。”

纵使有了悲观的认定,也要如白杨一样,成为一棵北方的树,向阳而生,乐观地活。

“生活跌入谷底的妈妈白杨,为了赢回孩子的抚养权,在舌毒心软的教练沈浩的鼓励下,通过‘魔鬼训练’再一次勇敢站上拳台,奋力出击。” 这是电影《出拳吧,妈妈》所讲述的故事,简单却坚韧——如同片中人物性格,如同人物名字白杨,也如同饰演白杨的谭卓。

生长在北方的孩子,对白杨不会陌生。这种北方常见的树,喜光,耐严寒,树冠宽阔,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生存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冻害。每到冬季,北方一片苍茫,成片的树成为一道别致景观,简约而沧桑的灰度衍生出带有敬畏感的温暖。相比于夏季的荫蔽,冬季的萧条是厚重的,带有更多力量感,像休眠期的蓄势与蛰伏。一种巧合悄然牵系在戏内外的人物身上,北方姑娘谭卓,也将白杨树的力量带给了片中人物“白杨”。

因为要饰演的是一名职业拳击手,作为演员,要进入角色白杨的生活,谭卓首先要为角色扎下根基的,就是从零开始学习拳击。电影中有多达30分钟的戏份是拳击动作戏,角色的设定决定了谭卓在电影中表现出的专业性要足够强——动作的一招一式是否标准,最基础的强度训练是否足够,都关系着人物的可信度。此外,导演唐晓白还专门精简了白杨的台词,希望谭卓更多通过动作、神情完成表演。

表演的准确性或许关乎天分和个人参透,但在打拳这件事上,只能靠时间说话,“你练了十个小时,还是练了一百个小时、一万个小时,表现出来的姿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电影开拍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谭卓都在进行拳击训练。从系统的动作、应对到最基本的反应都需要练习。“通常情况下,如果对面有人挥拳过来,你会本能地躲闪,会眨眼睛。但在拳台上肯定不能这样,这样马上就会暴露你的业余性。”训练的那段时间,谭卓会戴上头盔,让当时一同跟组的专业教练来打她的头,在不断被攻击的状态下,强制自己克服人性本能的恐惧所带来的下意识反应。

那段时间里,谭卓每天骑着自行车去训练的地方。自行车前面的车筐里放着她的包,一边蹬自行车的时候她就一边想,会不会有人来抢她的包。不是出于担心才有这样的想象,而是出于“盼望”。她假想着如果有人过来抢她的包,她就可以实践一下自己这段时间训练的结果。

拍摄《出拳吧,妈妈》是在谭卓出演《我不是药神》之后,在《我不是药神》里,谭卓出演的角色刘思慧,也是一位单亲妈妈。因为要独自养育患有慢粒白血病的孩子,不得不在夜店靠跳钢管舞谋生。钢管舞的段落在影片中只有一小段,但钢管舞和拳击一样,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为了更好地完成那段钢管舞表演,谭卓在出演前练了整整一个月。现在网络上仍能找到她练习钢管舞时的视频,视频中能看到她训练时腿上的瘀青,有些看不到的伤也一直伴随着她——右脚软骨骨折和膝盖永久性损伤。

在《出拳吧,妈妈》的训练和拍摄中,因为要完成很多拳击中的扭转动作,右脚必须同身体一并完成扭转。因为旧伤,腿脚会肿,每天训练完,谭卓都要立刻用冰袋把各个关节包起来。旧伤复发的同时还添加了新的伤病,手指在打拳的过程中骨折,一根胸肋骨也在和对手演员在台上对峙时被打断了。

胸肋骨断裂会连呼吸时都伴随痛感,戏拍完,新旧伤叠加,谭卓有两年的时间都不能做任何运动。但对她来说,问题发生了就解决,“自怜是多余的。”

谭卓是个工作狂,演《如梦之梦》时,连续多场,每在一个城市演出的时候,她很少提前知道和过问自己住在哪儿,在哪个剧院演出。更多时间里,她只关心她的台词,她的走位,她的人物。别的一概不管。

因为演员的身份,她有了很多职业习惯:喜欢打量人,喜欢观察周遭人们的反应,在某个特别的情绪点,会花时间去记忆那个情绪点上的情绪纹理。

谭卓喜欢作为一个演员的生活,喜欢那种有着大段大段的整块时间的生活。表演的时候,就尽情地把自己扔进角色的世界里。休息的时候,就回到谭卓的世界,过属于谭卓自己的生活。

她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演员,她宁愿自己的生活规则是做自己。“我想要什么东西?想要去做什么事情?想要认识哪些朋友?想要跟谁玩?想要看哪些书?我现在是该继续走还是停下来?”在对这些问题做选择的时候,她从来都不是职业先行,而是尊重自己的心意。

那些耐寒就留给演员谭卓,而那些喜光,更多留给谭卓自己。

工作中的谭卓对待自己虽然颇为“冷酷”,更像冬日里远远观望过去的树,但如果靠近她的生活和内心所在,那些温暖的细枝末节却又显现出来。

谭卓最近参演了由毕赣导演的《破碎太阳之心》。片中,一只被收养的流浪黑猫,因为总是送给主人一些自己觉得珍贵但又被主人嫌恶的礼物,最终失去了主人的爱而离开,又开始了流浪。离开之后,它决定去寻找三个拥有过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的怪人,解开猫生疑惑,找到答案。

谭卓饰演的是其中一个怪人,同时也是一个健忘的人。她每天都会吃一种叫作“常忘面”的面条,这种食物能让她忘记失去爱人的痛苦。她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封爱人写给她的信,虽然她不记得信的内容,但她记得写给她这封信的人是谁。

如果戏外真实生活中的谭卓遇到戏中的这只黑猫,她不知道自己会跟黑猫说什么——对她来说,这样的“如果”很难有答案。就像很多年前刚可以买彩票时,好多人都会投注热情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中了五百万,我会怎么办?谭卓从来不想这些,被问到了她也不知道如何作答。“人在很多事情没有发生和经历过的时候,其实很难去预料自己的反应。”

但在戏中的谭卓看来,如果她是短片里这只黑猫的主人,抑或她就是这只黑猫,这个故事都不会发生。

因为她非常确定一点,“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黑猫不会离开主人,主人也不会抛弃黑猫。他们会彼此珍惜。”

一旦拥有便会认定——这一点在谭卓的世界里非常确定。这种确定源于谭卓是个惜物的人。

开很多年的车,她依然会非常爱惜,做很好的保养。很老的物件她都会保存得很好,譬如鞋子、衣物,抑或者其他十几二十年的东西,数不胜数。

珍惜是她的习惯。

擦过手的纸巾,她不会立马丢掉,会顺便把周围水台上的水也擦一下,物尽其用。如果纸巾很厚,比如有4层,她会把它拆开,只用2层。一张写字的纸,如果只用一个角落就足够,她便不会用整张。一本笔记本,她通常会尽量地写满,角角落落,每一张的空白之处都尽量用完。平时复印的纸张,正面用完了,如果不是机密文件,她会翻一面再打印使用。

爱惜这些物件,就像爱惜身边的小动物。谭卓说,从开始拥有的一刻起,她都会非常爱它们,像养小动物一样把它们从小养到老,尽可能地去考虑怎么对它们好。所以,如果谭卓有一只像《破碎太阳之心》里那样的黑猫,当它把自己觉得珍贵的东西叼回给谭卓的时候,“我一定会理解它,也会非常感动。”

谭卓时常觉得自己有着夸张的敏感和同理心。她想象自己的情绪就像细胞一样,它们有流动的轨迹,会膨胀,而且会特别快速地膨胀。这对她的表演帮助很大。很多时候,表演中情绪的介入靠的就是这种速度极快的膨胀。这种膨胀或许更多源于一种关心——当你遇见一种物质的时候,你会想象它从哪里来,它经过了什么,它将要面对什么——这种关心,是源于对这个世界一切本质的在意。

这是属于谭卓的“破碎太阳之心”,是她心里最本质的地方。那里汩汩跳动的,也是一颗坚定而又恒久的太阳之心。

编辑/陈柏言ChicoChan

摄影/邵迪

撰文/马力

造型/康康

化妆/陈瑞奇

发型/赵文智THE FUR

编辑助理/林竞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59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