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大多是丘陵低山,八百米以上的青峰都分布在东部边界,乘船是由下往上看,山霭苍苍,江依翠屏,“一峰未了一峰迎”,可尽兴享受野航的妙趣。
看到“封开”这两个字,脑子里会不会先想到的是“开封”,以为作者把字写颠倒了。其实,从左往右念是“封开”,按古例从右往左念就是“开封”。无所谓颠倒与否。倘若口齿不清楚或大舌头,也容易将“封开”读成“分开”。它地处广东西北,确是由此将“两广”分开,是广东、广西的分界之地。
这就是岭南古郡——封开,而非中原开封。
或许,可以称封开为“岭南第一古郡”,这里是岭南人最早的生息地。自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封开便成为统辖岭南地区的首府。当然,历史上封开的名称变过多次,郡县本来就置废无常,这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相称。
比如,自古留下来带“庆”字的地名有:肇庆、德庆。德庆紧临封开,现均属肇庆市管辖。而肇庆古称端州,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也是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的封地。阴差阳错,因宋哲宗无子,1100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赵佶,偏偏就鸿运当头被立为皇帝,成为宋徽宗。他大喜过望,便将好端端的端州给改了名字,并亲笔用他自创的“瘦金体”题写“肇庆府”——吉庆开始之地。
这自然是后话。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经济文化中心之所以是封开,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封开是岭南通往中原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也在封开进行海陆对接,是中原文化与岭南的交汇点。于是,便成为“岭南土著文化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
同时,封开又是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的交汇点,是岭南通向大西南的咽喉之地。封开,不只有“回”字形古城堡,城北还有封门山,峰峦秀蔚,两崖如门。于是,封开被称为“两广门户”,其古称“广信”,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的来源。
如此,封开自然成为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最早受惠地”,加上自己的地域特点,逐渐成就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被尊为“岭南儒宗”的汉代大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以及东汉佛学家牟子、南汉开国皇帝刘岩等。科举考场开启后,岭南的第一名状元,就是17岁的封开人——莫宣卿。他带着一方端砚进京,纵横捭阖,拔得头筹。
形成历史如此悠远而有趣的古郡,除去特定的地理位置,还有它独特的形貌。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冬短夏长,气候温暖,水量丰沛。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而封开人均水资源竟达5842立方米,境内大小河流129条,碧水浩渺,映天辉日。
“封开”就得名于两条像模像样的河流:“封溪水”和“开江”。而封开境内最大的河流,却是珠江的主干西江,流经两千余公里,从封开的西南部穿过,然后,与东江、北江汇合后成为珠江。古郡境内的第二大河是贺江,斜贯封开中部,然后,注入西江。两江之间便形成古老而肥沃的“河谷冲积平原”。肥沃到什么程度呢?夸张地说,插根稻草就能长出稻谷,插根木棍就能长成小树。肥沃是因为古老,称其为古老,是因为没有遭受太多现代化学品的污害,雨后田埂上还会有蚯蚓在爬。
写到这里预料肯定会有人撇嘴:田地里有蚯蚓在爬是什么稀罕事?这样说话的一定不是农民,过去,有蚯蚓不稀罕;现在,可是大稀罕。
其实,蚯蚓并不能证实土地的古老,土地的好坏也不取决于是否古老,而是看它的活力。其表象就是松软又肥沃。能形成这样的冲积平原,又是怎样的江河呢?
封开作为连接珠江三角洲和大西南的枢纽,自然交通便利。但进入古郡最美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乘船由贺江溯流而上。水波荡荡,云烟轻浮,两岸凝黛拔翠,远望野气迷蒙,流水带着花香,山影压着碧波。封开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大多是丘陵低山,八百米以上的青峰都分布在东部边界,乘船是由下往上看,山霭苍苍,江依翠屏,“一峰未了一峰迎”,可尽兴享受野航的妙趣。
驾车由公路进入封开,则是由上往下看。江水悠悠,烟波缥缈,水色映山色,山色染清波。贺江多湾,一湾连一湾,一个半岛牵着一个半岛,一湾一个景致,一个半岛有一个半岛特殊的形状和植被:或云水交相辉映,或千峰倒影重重,或碧水绕芳甸,或江岫连天阔,或山岚冉冉,或水田澄鲜……俗称的贺江“碧道画廊”,集山、水、林、田、湖、湾、岛诸多风光于一体,直是凡间仙界,美不胜收。人们到此,眼睛不够用,相机不够用,往往是一湾还没有看够,却被催促着,不得不移步下一湾。
在岭南,一般的青山绿水不足为奇,古郡封开有16座森林公园和一座湿地公园,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细致地划分,封开除去水和庄稼地,其余都是森林,可谓“八林一水一分田”,整个封开就是一座森林公园与湿地公园。
或许,因为它处于两广接合部,更幸运的是多年来远离浮躁,这也不能不归于历史的厚重。虽然现代社会有些人不顾一切地赶新潮,追时尚,但其实,古老的优势会像它的历史一样悠长而浑厚有力。因此,当人们来到古郡封开,却有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纷纷站在古城门上“封开”两个大字下面拍照。没有到过封开的人,看到照片却张口就是:“开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