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在近代史上,英国统治香港也是英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结果,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行径也不外乎两个字:捞钱。
那些年,英国对于香港的管理用“物尽其用”来形容也非常合适,过热的金融市场以及不断起飞的房价,也让英国财团从这片小岛上攫取了巨额财富。
而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先生则披露:香港回归以前,英国每年拿走了上千亿。
英国的掘金方式
1840年,英国为了维护罪恶的鸦片生意,还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且不久后就逼迫中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也正是根据这则不平等条约,香港一岛开始被英国掌管,后来他们又将九龙和新界合并于香港。
得到好处的英国,当然不会就此罢休。
在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趁着清政府忙着跟太平军作战,再度发起了新一轮鸦片战争,之后又签订了《北京条约》,按照这款条约的第六条规定,将九龙司地方一区给了英国。
英国从中国得到的好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看在眼里,因此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6月,英国以保障香港安全为借口,强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签了字。
这下英国的胃口更大了,规定将九龙半岛的广大土地,一直延伸到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外加附近两百多个岛屿全部租给英国,期限是99年。
那会,英国不断扩大着在华权益,香港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一战爆发以前,那是英国在远东地区唯一一处海军基地。
他们在占据了香港以后,还将长江流域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过随着上世纪20年代中国也掀起了反帝运动的高潮,英国也成为了首要目标,再加上英国在一战后逐步走向衰落,他们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
1927年初,中国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等地的英国租界,随后英国也愿意修改不平等条约,将镇江等地的租界交还给中国。
不过,随着二战的爆发,英美等国也对日宣战,1941年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步连为一个整体,国民政府也向英国方面提出了收回九龙租借地的要求。
这个要求,相当于直接动了英国的蛋糕,他们的态度非常强硬,对于九龙租借地的问题只字未提。
1945年4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向丘吉尔建议将香港交回给中国,可是丘吉尔并没有妥协,坚持不愿意交出这片土地。
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英国工党击败了保守党,组建了战后第一届政府,不过工党上台以后,对香港问题的态度上也丝毫没有转变。
特别是英国放弃了在华治外法权后,香港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了。
香港是英国在远东利益的象征,英国恢复在港的地位,也对于维护战后英国在整个远东经济利益有着极为特殊的重要意义。
说白了,就是有了香港在,英国也能得到更多的钱。
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手段,都是试图能够在殖民地上永久驻扎,对殖民地通常采用暴力和高压态度。
英国从来都是以“绝对利益”为导向,从统治策略来说更是要精打细算,只要是符合他们的利益,既可以采取温和的管理模式,也同样会施加武力。
从经济领域来看,英国会尽力维持殖民地的稳定,推行各种各样的福利政策来降低人民的反抗,从而最大限度去掠取殖民地资源。
在政治领域上来看,英国方面会尽可能移植英国本土的社会结构,按照英国政府的自身模式和功能来建立殖民地政府,同时选择与殖民地内的政党合作,从而确保达到效率最大化。
这种“唯利是图”的模式,也能看出殖民地是否对于英国有用。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很多企业家加上资本和劳动力全部涌入了香港,利用其香港的区位优势,逐渐推动起香港的繁荣。
最终,香港也在宽松的金融政策下成为了亚太的金融中心。
在70年代左右,一大批实业家也逐步开始挑战英资的垄断地位。
因此,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的一段过程中,也是中英双方的深层次较量。
在此背景下,中方以强硬的姿态推动着香港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香港不少企业家清除了思想上的顾虑。
英国在这方面也只能选择配合,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两个国家谈不拢了,一旦战场相见,他们过往百年经营的财富只会打水漂。
再加上英国本身就在考虑着利益有关,中国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此时若顺水推舟,也能利用好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因此,英国人其实非常明白,香港的最终命运,必然是回归中国,这件事也没有其他商量的余地,当然了,精明的英国人还是“留了一手”。
在社会精英的培养上,香港也培养起了一大批对英国有好感的中产阶层,其中不少社会中的“关键人物”都有过英国留学经历。
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几代人呕心沥血拼搏的结果,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也是每个华夏儿女应当誓死捍卫的。
而“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最终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场博弈中,归根结底,英国还有着很多的不舍,在香港回归以前,他们确实挣了很多的钱。
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英国开始犹豫
从地理角度上来看,新界占有整个香港百分之九十的面积,若单纯按照那三个改变了香港轨迹的不平等条约来看,1997年6月30日之后,不再续期,便能回归。
只剩下九龙半岛南部和香港岛这片小地方,香港也根本没有办法生存。
中国这边的角度来看,采取和平的方式也简单,要打的话也很简单,用不着太大的问题。
当年陈毅元帅在作报告的时候还提到过:
“要解决这个问题,正规军都不用出动,光是广东省公安部队和警察都够了,不过这样的方式会留下后遗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处理,各方面都能够接受。”
中英两国的正式谈判是从1982年开始的,一直到1984年9月双方达成了协议,12月签了字,开头8轮的谈判,中方的代表团长为姚广,而周南则在幕后。
周南先生,便是我国外交部原副部长。
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在建国后,便逐渐担负起一些外交上面的工作,还担任过“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级秘书”。
在1984年1月到9月这段时间,周南便以政府代表团团长身份和英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了自第八轮至第二十二轮的会谈。
随后他担任了副外长的职务,作为政府代表团团长草签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5月,周南先生代表政府与英国驻华大使互换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批准书。
这段关键性的历史时期,他都是参与在其中的。
按照周南回忆:最初那段时间里,英国人也是不打算交还香港的,不愿意丧失他们的“天堂”。
在谈判的过程中,他几次和对方的谈判团团长讲,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问题解决以后,将来英国在香港的一些利益,我们还是给予保护的。
可英国还打肿脸充胖子,唱起了高调:“英国在香港有什么利益?英国在香港就没有利益。”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更是声称:“英国从来没有从香港拿走过一个便士,是在为香港人谋福利。”
这样的说法,估计连两国普通民众都不会相信,他们大老远的跑来占了一座岛,一个便士都不拿走,那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不过,这些说法还是被打脸了。
1995年,梅杰首相说了实话:“英国在香港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直接投资在900到1000亿英镑之间。”
按照这样的说法,周南等人帮英国人算了一笔账,仅仅从投资角度来看,英国每年就能从香港拿走一千多亿人民币。
周南还曾看过一本由英国人写的书,书中说二战以后英国的某位官员筹划着怎么不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他找了很多资料,并且找来专家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案,就是要看新界到了1997年怎么样延长租期,最好能够永久租界。
那本书,就是《唐宁街岁月》,算是撒切尔夫人的一本回忆录。
书中有这样的考虑:开始在香港发展民主构架,必要时实现公民投票。
这样的话,其实也暴露出撒切尔夫人在对待香港问题上的很多想法,他们的目的其实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有记者曾经问过周南:
“周南同志,今天是香港回归十周年,作为当事人,您参与了香港问题成功解决的全部过程,能给我们讲述这一方面的情况吗?”
周南回答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新时期的三大任务,分别是加速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而香港问题就属于其中的祖国统一内容,从这个时候开始,香港问题其实就已经提上日程了。”
而在香港的前途问题中,周南也做出过一些回答:
“1982年,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夫人的时候,双方的会谈十分精彩,一开始撒切尔夫人还在宣扬三个不平等条约是有效的,英国也是根据这些管理香港的。
她有一个主要论点是,香港的繁荣和她们有关,并且如果回归,还可能造成一些后果。”
接着,周南又提到:
“小平同志也明确的说明,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方面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到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还同样包括了香港岛和九龙,否则也没有办法跟中国人民交代,没有办法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收不回,那么就意味着还是晚清政府。”
针对撒切尔夫人所提到的“香港繁荣”事情,周南也继续回忆道:
“小平同志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就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小平同志也表明了,他担心的是过渡期的问题,这些含有分量的话语,撒切尔夫人是能够听明白的。”
撒切尔夫人在离开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有些恍惚,在跨过东大门的台阶的时候还摔了一跤,还好被中方保卫人员及时搀扶了起来。
这个镜头也被旁边的摄影师拍摄下来,不过为了给她留点面子,并没有在新闻上播出,这些瞬间反而在西方的纪录片中经常放映。
事实也证明,当时英国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无非是他们放不下手中的利益而已。
香港回归以来的这么多年,“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香港是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凭借着良好的税收和商业政策环境,在63个经济体中稳稳守住了第二位。
2018年,香港机场吞吐量创下纪录,货运仍然是世界第一,这一年,在对外投资方面,香港以85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四。
这些数据,早已说明了一切。
参考
1 一目了然看事实!香港回归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环球网
2冯仲平. 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1945—1949)[J]. 世界历史,1993(04):2-10.
3 《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