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华民国外交官。
她是中国最早的女性飞行员。
她驾驶飞机做演讲,为中国抗战募捐。
两次婚姻皆以失败而告终,66岁死在浴室,人生却极圆满,为何?
01
1904年,一个春寒料峭时节,颜雅清在上海出生了。很幸运,颜雅清出生在一个显赫且开放的家庭里。
颜雅清的祖父颜永京,是中国最早出国留学的人,比庚款留学还早20年。学成回国后的颜永京在中国创办了圣约翰大学,他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
颜永京很注重家风教育,颜氏家族被认为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出名的有“颜氏三杰”,颜惠庆是一位外交官。颜德庆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曾担任詹天佑的助手。颜福庆,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颜雅清的父亲,是湘雅医学院、上海国立医学院和上海中山医院的创办人。
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父母非常注重颜雅清的学习和性格的培养,同时也很注重视野拓展。
20岁之前,颜雅清就出了两次国。
第一次是在她12岁的时候,因为父亲要赴美国哈佛大公共卫生学院进修一年。颜雅清被父亲带着一同前往,并安排她在纽约东北部的一所贵族女子学校读书。和父亲一同游学一年后,父亲带着她回到了国内。
第二次出国是在她17岁的时候,仍然是父亲颜福庆受中华医学会的资助,要到哈佛大学的医院进修眼科,父亲走的时候仍然带着她,她被父亲安排在胡桃山中学。原本这是一所在当地有名的艺术类高中,颜雅清却跟这所学校的教学氛围格格不入。
面对颜雅清的不适应,父亲并没有强制她进入,而是尊重她的意见,将她转入了史密斯女子学院。史密斯女子学院是一所著名的学府,就连美国里根总统的夫人南希都是毕业于此。
颜雅清非常适应这所学校,原因是这所学校并不将成绩作为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这让擅长演戏、骑马、游泳、打网球的颜雅清如鱼得水。颜雅清的演说和组织能力也在这所学校得到了开发,她还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奖学金。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跟随父亲的游学经历,让颜雅清爱好广泛,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1924年,父亲颜福庆完成眼科进修后,颜雅清也不得不提前结束在史密斯学校的课程。那时候的回国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而是绕大半个欧洲转一圈才能回国。但是对于颜雅清来说,那并不是路途颠簸,而是愉快的旅途。
回国之后,颜福庆带着颜雅清来到了湖南长沙的湘雅医学院,颜雅清也跟着父亲在长沙生活, 同时她在雅礼会创办的雅礼大学完成了心理学的学习,并拿到了心理学学士的学位。
这一年,对到颜家来说,是变故最大的一年。随着五卅运动的爆发,湖南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湘雅医学院也受到冲击,于是颜福庆带着全家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的颜福庆经过短暂的调整以后,仍然致力中国人自己的医学事业。先后创办了上海国立医学院和上海中山医院。
尽管颜雅清的父母在女儿的教育上比较开放,仍然免不了为女儿的未来担忧,希望女儿不要奔波劳累,能安定下来好好生活。
就在颜雅清23岁这一年,在父母的物色下,颜雅清与孔祥熙的英文秘书陈炳章结了婚。
她的生活从此没有那么丰富多彩,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等丈夫下班回家。
02
婚后短短两三年的功夫,颜雅清已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
原本丈夫有着稳定的工作,她只要在家相夫教子,与富太太们打打麻将。可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让她总有种消磨生命的罪恶感。可是又苦于没有更好的出路。
直到1935年,颜雅清等到了一个机会。
颜雅清的伯父颜惠庆,作为中国驻苏联的外交官,去苏联时要带个女伴过去。原因为方更接待外宾女眷。这位女伴必须要有流利的外语水平。
按理说,颜惠庆的夫人孙宝琮(孙宝琦的妹妹)去,再合适不过了。可2月份的苏联,正值气温最低的时候,天寒地冻。当时苏联正遭受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食物短缺,生活用品匮乏。天灾人祸,颜惠庆的夫人因为身体不能适应那边的环境,无法陪同前往。
颜雅清得知后,开心地说:“我陪伯父去。”
当她兴奋地说出这句话时,全家人却向她投来毒刺一样的眼神。大家都觉得她怎么能撇下两个孩子,跟伯父去苏联。仿佛家里谁都可以去,唯有她不行。就连她的伯父颜惠庆都不同意。她的丈夫陈炳章更是严辞反对。
颜雅清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心如刀绞。她舍不得孩子,可也不想牺牲自我。自从结婚有了孩子以来,她自我的那一部分也快被消磨掉了。她看着熟睡的儿子和女儿,她轻轻地吻了他们的额头,她想要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到这里,她轻松多了。陪伯父去苏联的心意已决,她用了三天时间打理行装,与孩子告别。期间,父母跑来劝说,怕她吃不了那边的苦。再加上丢下两个孩子,家里又不缺钱。可是无论谁怎样劝说,颜雅清决定的事都不能改变。丈夫为了挽留她,跟她在家里大吵了三天,她还是拎着包登上了去苏联的船。
久居家中的少奶奶,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对于工作有着疯狂的渴望。尤其是一个有思想,有自我的女性,对自己没有要求,就是堕落。那颗不甘平庸的心,再次泛起了涟漪。
在苏联协助伯父的日子里,颜雅清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她在职场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她帮助伯父做了大量的接待工作,尤其她在外交场合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各国使节对她佩服有加。
她原本精通英语,现在又疯狂补习了俄语。她觉得生活每天都能开出花来。
她曾登上国际讲坛,讨论世界范围内的妇女地位和权益问题。在1927年,她在国际讲坛上提出保障妇女平等权利、提高妇女地位的倡议。在这次倡议上,她提出“妇女享有半边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她在苏联的外交工作仅维持了一年时间,这也是她自我感觉最自信,大放异彩的一段时间。可惜因为伯父的身体原因,她不得不回国。
这一年的外出,不仅是她追求自我的开始,也是对她和丈夫婚姻的考验。没想到,回国后,丈夫竟然跟她提出了离婚。
虽然她几经挣扎,但是鞋如果不合脚,硬穿着也只是徒增伤痛。颜雅清渴望自由、平等、互相成就的婚姻。而不是以她的牺牲,来成就对方。
03
父母觉得颜雅清是鸡飞蛋打,工作没了,婚姻也没了。无法从自我成就与生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颜雅清,也因此迷茫难过。
人常说,你无法让一个鹰在海里游,让一条鱼在天上飞。
对于颜雅清而言,她还是无法接受一个人在应该奋斗的年纪,心安理得地堕落。
这一年的秋天,感情破裂带来的伤痛刚修复一些后,她在龙华机场看了一场飞行表演。其中她的好友李霞卿就是飞行表演队中的一员。李霞卿的飒爽英姿也感染着颜雅清。
自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在“一·二八”事件中轰炸了上海虹口和闸北,颜雅清的父亲颜福庆苦心创办的上海医学院校舍,也被侵华日军的轰炸机炸毁。上海医学院被迫迁入了租界,租界里的大小校舍全部变成了伤病医院,颜雅清的父亲担任了救护总院的院长。
全民抗日,迫在眉睫。颜雅清也萌发了“航空救国”的想法。
而就在这个时候,她又有一个重新进入外交界的机会,因为她之前在苏联的优异表现,以及熟练掌握了几国的语言,她再次被邀请到国联中国专家顾问团任职。
但是《九国公约》签订现场,颜雅清和顾维钧等外交界的大佬一同见证了这个顶级现场。但是在会上,国联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表现出的软弱和妥协,让颜雅清非常气恼。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弱国无外交”的痛楚。于是她再也无心外交界,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了抗战中。
1937年的12月,已经三十多岁的颜雅清来到了沙菲尔飞行学校,投入了为期11个月的飞行训练。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或空军飞行员教练。
那段时间,除了飞行,她还架着飞机奔走在美国各个州,用演讲来揭露日本侵略的罪行,为中国的抗战做募捐。
很多人被她的演讲所打动,甚至问她要照片,她索性将自己的照片做成明信片,一张一美元售出,将得来的钱全部汇入中国难民救济总署。
后来抗战胜利后,她在联合国任职,担任联络官。在这期间,她将儿女接到身边接受教育。同时她认识了一个叫梅尔的新西兰籍新闻记者。两人相爱并结婚。可惜她们的婚姻也仅维持了10年,就以离婚宣告结束了。
她以为中国的男人大男子主义,西方的男人也许更懂得尊重女性。可到最后她发现,只不过从一个极端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不过她也想得通透,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也不将就。
对于一个普通的女人而言,她的一生算是活得轰轰烈烈了。虽然在别人看来婚姻不算圆满,但是人只要心里活得舒坦,就是一种圆满。
晚年,她再次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图书馆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她白天上班,晚上在院子里除草。
她跟侄子说:“因为我们死后会睡很久,所以趁活着,要多很多喜欢的事才对。”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两个儿子皆成才,儿子陈国伟成了工程博士,女儿陈国凤成了中西医结合专家。
她很倔强,晚年也一个人居住,不跟孩子一起住,当时她被发现时,在浴室里去世了,享年66岁。
她的一生,从华丽转身,到圆满落幕,就是在不断的取舍。
禅宗中有这样一句话:“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
紧握黑暗的人,永远得不到阳光。能在取舍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是一种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