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在会议期间促成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的达成,和平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会议期间,一直阻扰和平协议达成的美国,对新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挑衅,有位美国记者就在和周总理握手后拿出手帕擦手,公然侮辱周总理,但在总理的轻松反击下,这位美国记者丢的是自己的脸。
会议期间,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也折服了无数国际友人。
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1954年的国际局势十分错综复杂,并不稳定,尤其是在亚洲,朝鲜和越南两个地区依然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这也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从1950年开始的朝鲜战争虽然随着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而停火,但南朝鲜和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情况并没有结束,美国在朝鲜掀起新一轮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组织志愿军入朝参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但在朝鲜停战之后,并不稳定的形势依然让中国不能放松警惕,中国只能保留了很多部队驻扎在朝鲜。
除了东北方的朝鲜以外,中国南面的印度支那地区也处于战火之中,印度支那是法国对其东南亚殖民地的称呼,主要包括了现在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越南人民独立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在二战中已经退出东南亚的法国并不甘心丢失这片广阔的殖民地,在1946年12月又卷土重来,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并占领了海防、河内两大城市,封锁了中越边境。
法国殖民主义势力同时也返回了老挝、柬埔寨,重新恢复了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
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英勇的斗争,但法国的军事力量要远远强于越共领导的越南人民军,为此,越共的领袖胡志明在1950年初秘密来到北京,请求中国向越南提供援助。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百废待兴,但为了支援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包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接受胡志明的请求,向越南提供多方面无偿援助。
在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下,越南人民军坚持抗法八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法国殖民势力没有取得预期的快速胜利,反而深陷在东南亚的泥潭中,使得法国内部也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在这种局势下,当时执政的法国拉尼埃政府继续坚持强硬的战争立场,希望用军事手段征服越南。
法国政府任命纳瓦尔担任侵越远征军司令,他上台后订了一个“纳瓦尔计划”,要求从法国增派援军,集中主力部队,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1953年,纳瓦尔派出空降部队,占领了越南西北部的战略要地奠边府。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1954年2月,苏联代表提议召开日内瓦会议,召集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五大国家代表一起,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尽可能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这个由苏联最早发出的提议最终为五大国采纳,日内瓦会议得以正式举行,这也是苏联外交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对新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也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一次契机,因此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非常重视这次会议。
担任我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首席代表的,正是周恩来总理,他在建国后身兼外交部长,是我国外交战线的核心领导人。
除了周恩来总理担任首席代表外,三位副外长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日内瓦会议代表团代表,他们在党内的地位都很高,从这也能看出,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代表的规格之高。
在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前,周恩来总理对这次会议背后的暗流涌动,已经有了周到细致的分析。
他认为参加会议的西方大国之中,美国对日内瓦会议十分不屑,认为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美、英、法三个西方大国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对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看法并不相同,内部也有着一些不同意见,这也是中国谋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机会。
因此,周恩来对这次会议的目标,拟定了明确的意见,就是要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美国利用种种手段破坏和平协议的达成,我们依然要尽一切努力,争取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和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协议,这将为以后大国之间协商解决国际争端铺平道路。
在确定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指导方针后,周恩来总理带来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们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外交部还举行了模拟的记者招待会,由新华社的记者扮演西方记者,提出各种刁钻古代、具有攻击性的问题,让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借此练兵。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在重大国际性会议上亮相,周恩来极其重视这次会议,他在给外交部工作人员做动员讲话时,曾有一番生动的比喻。
周恩来总理说:“以往我们有国内谈判的经验,也有跟美国争端吵架的经验,但这些都是无法无天的野台子戏,闹翻了也不怕。”
“但这次和以往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参加日内瓦这样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了国际舞台,要唱的是文戏,虽说文戏中也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在这个正式舞台上,还有几个兄弟国家,我们要和他们配合,要有板有眼,我们第一次唱,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如此妙趣横生的比喻,让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们都深刻领会了日内瓦会议的重要性和我们应秉持的态度和立场。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的达成
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在血与火中带着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因此他们深知谈判桌上的筹码和条件,都是要用手中的实力获取的。
为了给日内瓦会议创造良好的条件,周总理在会议召开前,为了争取外交谈判上的主动,建议在越南战场上要组织打几场漂亮的胜仗,打击一下法国殖民势力的嚣张气焰。
为此,在中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军在1954年3月,组织兵力进攻落入法国手中的军事重镇奠边府,经过55天的激战,奠边府重新回到了越南人民的手中。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国的“纳瓦尔计划”,法国殖民主义势力也因此遭遇了重创,这场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日内瓦会议的外交斗争。
日内瓦会议在1954年4月26日召开,会议第一阶段讨论朝鲜问题,但在美国的阻扰下,日内瓦会议没有能够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
虽然第一阶段的会议没有达成和平协议,但正如周总理指出的,美帝国主义不愿达成和平协议的嘴脸也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会议从5月8日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讨论印度支那问题,但会议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越南、中国和苏联认为,印度支那全境应同时停火,但英、法等西方国家则认为老挝和柬埔寨的战争是由于越南部队的入侵造成的,根本不存在当地的抗战力量,只要越南军队撤出,这两个国家便自然会停火和恢复和平。
因此他们主张把老挝和柬埔寨问题同越南问题分割开来,单独解决。
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在越南军队是否撤出老挝和柬埔寨,由于西方国家的顽固立场,会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次讨论,依然没有任何进展,眼看达成和平协议的努力又要泡汤了。
在这关键时刻,英明睿智的周总理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那就是外国军队撤退的原则对一切情况都适用,法国军队和越南军队都应当从老挝和柬埔寨撤退。
这一合情合理的建议得到了参会大部分国家代表团的支持,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也进入了柳暗花明的阶段。
为了尽快取得共识,周恩来总理专程前往瑞士伯尔尼,同法国新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孟戴斯·弗朗斯会面,进行了礼貌和坦率的交流。
在和孟戴斯的会晤中,周恩来指出,法国在越南的八年战争,不但让整个东南亚的和平和稳定无法实现,也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让法国政府陷入了极大的困难之中,坚持用军事手段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不可行的。
当着孟戴斯的面,周恩来也直言不讳的说,法国不应当让美国人牵着鼻子走,美国阻扰达成和平协议,是损害法国政府和人民利益的。
孟戴斯听了周恩来总理关于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新方案后,也认为这个方案合情合理,对各国都十分公平,他准备尽力推动和平协议的达成。
1954年7月21日,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在宣言中,各国承诺实现印度支那地区的停战,法国殖民势力也彻底退出印度支那地区,这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争取民族独立的重大胜利,也是全世界反对殖民主义、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在日内瓦会议中,中国也展现了有担当的大国风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的不懈努力。
周总理的沟通技巧和人格魅力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登上国际舞台,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在首次亮相中就表现优异,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在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和高明的沟通技巧,也征服了无数国际友人。
日内瓦会议一场国际盛会,聚集在会议周围的各国记者共有六七百人,这也是一次展示新中国形象的绝佳机会。
为此,周恩来专门指示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准备两次大型的电影招待会,邀请各国记者前来观看。
两次放映选择的电影,一部是大型纪录片《1952年国庆节》,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一部是中国传统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各国记者领略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魅力。
当时在日内瓦,因为双方阵营的敌对关系,很多来自南越、南朝鲜和美国的记者,碍于身份不便公开出场,周恩来就指示印制了两种请柬,一种是印上被邀请的记者姓名,发给和我们友好国家的记者,一种则不写姓名,放在各国记者汇聚的“记者之家”,供记者自取。
这样一来,能来参加的记者数量就大大增加,两次电影放映会都全场爆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反映《梁山伯与祝英台》前,当时担任代表团新闻联络官的熊向晖,建议把片名改为《梁与祝的悲剧》,再搞个英文说明,这样能让外国人也能看懂。
周总理却说,搞个十几页的说明,我也不愿意看,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即可,那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果然不出周总理所料,外国记者一看这句话,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日内瓦的记者之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在日内瓦期间,中国代表团遭受了美国一方的很多挑衅,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一名美国记者挑起的,但在周总理的巧妙化解下,对方反而灰溜溜地丢了自己的脸。
当时一名美国记者先是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注重外交礼节的周总理自然不会拒绝,但没想到这位美国记者早就准备借机搞事,他握完手后,竟然大声说:“我怎么能与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
说完,他拿出手帕不停擦着刚刚和周总理握过的手,擦完就把手帕塞进了裤兜里,面对如此猖狂的挑衅,周总理不慌不乱,他微微一笑,也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块手帕,随意擦了擦自己刚刚握过的手。
擦完后,周总理将手帕径直丢在一个痰盂里,轻松地当着众人的面说,这个手帕再也擦不干净了。
如此巧妙的回应,让美国记者只能傻瞪着眼,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擦手帕的表演,却挖了个坑给自己。
虽然有美国的挑衅和刁难,但其他西方国家的政要们,都纷纷折服于周总理的人格魅力,除了法国总统孟戴斯对周总理心悦诚服以外,英国首相艾登也对周总理十分敬重。
周总理曾在中国代表团驻地,宴请过英国首相艾登,在宴会上,艾登特意请周总理在菜单上签字,并将这份菜单带回去留作纪念,30年后,艾登夫人访问中国时,还特意带上了这份有周总理签字的菜单。
《注重礼仪的周总理》,《秘书工作》,2006年1月
《周恩来的妙语风采》,《陕西档案》,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