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情多处处有悲欢,何必沧桑始浩叹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情多处处有悲欢,何必沧桑始浩叹

农历六月,时当伏暑,古书记录这一时段,让人们潜伏以避开暑气。所以在宋朝之前,六月虽然有小暑大暑节气,但是是没有重大的节日庆典的,防止中暑。

但是到了宋朝,则不一样。

《宋史》真宗“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就是公元1011年,宋真宗在位十四年时,下令六月六定为“天贶节”,在宋代官员休假一天。

为什么在这个月凭空多了一个节日?原来大宋在1005年和辽国的战争中失败,被迫结下和辽国的“澶渊之盟”,岁币三十万,获得了边境的和平。虽然这样的妥协,获得了安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个帝王还是感觉有点压抑的,励精图治。结果到了1011年,辽国那边内部政治分裂,无力南侵,宋真宗那是高兴,打算封禅泰山镇服四海。在这样看起来祥和的氛围里,伪托梦见神人降下天书,将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令京师断屠一天,率百官行香于上清宫。从此以后,上行下效,都以六月六日为天贶节。

所以明朝《幼学琼林》这样的启蒙书,特地写上,六月六日,节名天贶。

而正是上行下效,各地道观都有重大的庆典和法会,六月六日出门去道观游玩,看热闹,看莲花,形成了潮流。

当然各个地方道教的主神不一样,比如北宋京城汴梁,就以道教崔府君六月六日生,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整个六月由上到下,那是欢腾一片,五更烧头香,演杂剧,晚上放烟火,甚至皇家也亲自参合。形成了壮观的过节的风俗。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一,天贶节

禁籞阳和异,华丛造化殊。

两宫方共治,双蘤故联跗。

晓槛香俱发,晴阶影对铺。

君王重天贶,临写冠珍图。“北宋 · 夏竦《延福宫双头牡丹 》节录

宋朝花卉种植发达,所以很多花木人工控温,可以提前或者推后开放。

比如宋真宗死后,儿子仁宗继位,有一段时间,刘太后垂帘听政,形成两宫共治的局面。而仁宗皇帝孝顺。

这是御花园供奉的双头牡丹,送到了延福宫,这天正是六月六日天贶节。

延福宫此时还是个规模较小的皇家园林,专门供皇帝和太后游玩,相当于御花园。

皇帝和太后当然感恩自己父亲定下的天贶节,有效团结了子民,热闹祥和。

而孝顺的仁宗皇帝,也在这天陪着太后,看双头牡丹,并且虔诚地画了下来。

但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讲,两宫共治恐怕是种伤害吧。

好在刘太后死得早,宋仁宗亲政时间也早,所以夏竦可以善终。

实际宋朝的天贶节,虽然是重视道教的节日,但是和强大的民情民俗结合起来,实际上是民间夏天宴饮旅游的好节日,比如盛行民间六月二十四的观莲节,其肇始,就是宋朝的天贶节。

那么在宋朝,六月六成为官方的节日,但是民间过夏天自有自己悠久的传统。

比如洗晒。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二,晒书节

最初的洗晒,肯定是上古就有,但凡有人类社会,必然会有沐浴。

但是农历六月的洗晒,格外不同,这是因为,在江南,刚刚度过漫长潮湿的梅雨季,天气暴晴,这段时间正好用来清洗晾晒衣服家具,以除去梅雨时段的霉变。

民间农历的六月和七月,都是晾晒的好日子。

所以有六月六和七月七两个晒书晒衣节。

”无人到穷巷,长日守闲居。

宿火惟烘药,新晴还晒书。

邻翁伴村酒,稚子课园蔬。

门外蒿莱地,泥深不用锄。“宋 · 俞汝尚《夏日闲居 》

这是宋朝时候的民间六月晒书。

没有人到的乡间小巷子,一个人守着寂寞的房子。

灶台里有火煎煮着药,一开晴,就晒书。隔壁的老翁带着酒过来,孩子在小菜园里辨别蔬菜学种植。这是梅雨过后的晴朗,那院子前的杂草芦蒿,还在深深泥泞里,在潮湿中旺盛生长。

那么晒书,晒被子,实际是根据气候早已经在民间流行。

毕竟古代的房子大多数都在平地上,接地气,也容易生出季节的潮湿,而家具,衣服,书籍,都属于贵重的生活物质,不晒,难道丢了?在古代非消费社会,浪费是极端可耻的。

民间的风俗也反射到宫廷,在明朝,皇宫内部要晾晒本朝的列圣实录和历年来的御书文集。掌管国家图书的官员和太监齐上阵,在六月六日左右,将这些库存书籍搬出来晾晒,那是极其壮观。这也表示敬畏先灵和历史。

所以文人在六月六日晒书的传统得到鼓励和肯定。当然晒书未必是六月六日当天,但是总是六月七月这个时段。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情多处处有悲欢,何必沧桑始浩叹。

昨过城西晒书地,蠹鱼无数讯平安。“清 · 龚自珍《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

晚清的龚自珍,在六月经过北京城西面时,这里有巨大的晾晒场,晒着书籍。

至于这里的书,到底是私人所有,书局的书籍,还是寺庙的经卷已经不可考。

但是看起来颇壮观。

他说自己多情,能从细节处看到人生的悲欢,比如这些书,让人大有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

在太阳光下,一本本摊开暴晒的书籍,是证明文化的存在,还是证明自己还活着呢?

书没有被书虫啃食掉,平安的是书籍是历史。

而自己站在太阳下,看着这些书,还有被岁月流逝的自己的年华,那种浮生如梦,又清晰的真实感,是那样的强烈,悲欢和沧桑,都在暑热的太阳底。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三,晒衣节

张爱玲《更衣记》开头就美。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

实际上这里的六月很容易被读者滑过去,这里的六月是传统农历六月六的“晒衣节”。

“计日今为六月六,老屋迎旸成火域。

宫闺邸第及穷檐,晒衣自古沿流俗。”清 · 戴梓曝书 节录

固然六月六是晒书的好日子,但是那是有书的人家,生活却是绵延复杂的,不只是书这一项。在民间,比晒书更壮观的,当然是晒衣裳晒被子。

虽然屋子被照射太阳,里面像火海一样,但是,人们却把屋子里的衣服搬出来。

无论是宫廷,闺阁,达官贵人还是穷人,六月六晒衣裳自古成俗。

有钱人在自己庭院里晒,比如张爱玲家,绫罗绸缎摆满庭院。

没有人或者家居简陋的城里人怎么办?一样晒,在街头,或用绳子或用竹竿。

晒衣之盛,恐怕清朝的城管也拦不住,大马路上就拉起绳子,晒晒晒。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积雨初晴衣共晒,街悬穷裤裲裆多。

老夫不受淮阴侮,也复低头胯下过。”清 · 赵翼《新晴民皆跨街晒衣肩舆多从裲裆下过 》

这是一首调侃诗,连日雨开晴之后,街面上到处悬挂着裤子。

而他乘坐的轿子也没有办法,必须从这些衣裳下经过。而且多从裤裆下面路过。

老夫我一辈子不受胯下之辱,奈何在这样全民晒衣的季节,也只能低头,默默行过。

这倒是可爱而搞笑的心情。

但是这也是实况。古代居住条件有限,大规模晾晒只能占据公共空间。

但是这也是以人为本,这样的六月多晒晒,避免瘟疫流行,城市的美观在这一时期让位了风俗和民情。

话说有了洗衣机的当代,人们还是喜欢太阳紫外线下衣裳被窝的那种味道和洁净。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四,消失的洗象节。

“长安六月三伏始,主人门对御河水。

是日都人看洗象,立马万骑车千辆。

曼延蹴鞠罗岸旁,吹角鸣钲沸川上。

日中报道象奴出,至尊朝罢明光宫。”清 · 姜宸英《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 》

既然六月六是洗晒的日子,能洗能晒的都必须过水,人要沐浴,动物也要。

从明朝开始就有记录,六月六,女子洗发,将猫狗放在河中清洗。

而洗象则来源于明朝宫廷豢养的大象,那是作为帝王出行的御用动物。明朝是由锦衣卫从驯象所迁出,因为象巨大,所以驱赶至城外,二十四头大象壮观出行,由驯象师引领,到河中沐浴。那是万人观看。

到了清朝,延续着洗象的传统,甚至成为六月六节日的重要内容。官员穿着节日礼服,驯象师盛装,前面用音乐开道,洗象的地方扎彩棚,引来无数的人和商贩。

比如这个诗人,朋友的酒宴正好在洗象的河边的酒楼上,这是看洗象最佳的地方。

无数看热闹的车马停在河两岸。

看大象在河边玩耍,在水中沐浴。

不过这个传统在清朝光绪年间停止,因为出现了大象伤人的事故。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五,酿酒,尝麦,感恩粮食

“大麦新炊苜蓿盘,一壶春酒小团栾。

金丹九死生灵命,莫作寻常粝饭看。”宋朝钱时六月六日《侄孙辈同食大麦二首》

早在南北朝,就有六月六酿酒,制作酒曲的传统。

此时的酒,清甜可口,解渴,还补充暑夏身体营养的流失。

南方往往有伏酒,三两日就可以饮用,是古代夏天的轻型酒精饮料。

而此时,也是新麦成熟的时期,许多农家要郑重的祭祀先祖,用新麦做饭,感恩土地,忆苦思甜。

比如这首诗写的六月六吃到新麦饭的欢喜。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喝酒。说麦子是生命丹,今天吃,是爱惜粮食,不要将这天吃麦饭看作寻常事。

那是当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月六是爱惜粮食,悯农节约的感恩日子。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你还知道六月六哪些典故和风俗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409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