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田园诗的异同
仲夏田园美诗五首: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
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讲,夏天是相对难过的。上古的城邦,保护的核心是贵族,他们就算是在城市里,也能够拥有园林,而其他的人,则是为了服务他们而环绕居住。就算是商品交易的兴起,对于普通人,城市是作为商品交换的集散地,而非宜居地,主要的作用是保证生存而非生存质量。就算是现代化的城市兴起,有高楼遮风避雨,有空调抵御酷暑和寒冷,但是寸土寸金之地,哪里有天然的森林田园之美?人们需要花钱去旅游,去买远方的清风明月,去买时段的青山绿水。
在陶渊明之前,在广大的农村,农民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农耕生活。他们辛苦,他们卑贱,从来没有人说他们高贵,没有太多的人关注他们的生活。但是陶渊明是个另类,他本来有着主流推崇的仕途进取,但是最后,他回到家乡,回到农村,用最朴素的方式感受农民的生活,感受生活在自然和田园环境中的辛苦和快乐,悲哀和忧患,旷达与忧伤。
从来将田园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告诉人们,那是不可忽视的根。
陶渊明的生活,是不可以用地主豪华来形容的。就算是拥有十来亩田,草屋八九间,也不过是当时中等农户的水平,而他的父母早已经过去,在生产力不高的当时,由他的庶母或者带领几个仆童耕作,而庶母渐渐老病,陶渊明斟酌再三,回到家乡尽孝,承担耕种的责任。这中间他也曾经做过彭泽地区的县令,但是上任不久,就得到妹妹去世的消息,从此陶渊明挂冠归去,真正投入家乡的怀抱,用余生感受欣赏家乡之美,辛苦劳作而终不悔。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东晋 · 陶潜 《和郭主簿二首 其一 》
陶渊明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他中年执意回乡,或者是看够了仕途进取中,没有背景的人倍受歧视,或者是愧疚自己的父母和庶母艰辛一生,他没有获得过安稳,也无法反哺安稳,最终用这种方式尽孝庶母,以表达孝子的情怀,又或者,他本身就是智者,外乡再好,明月清风,都是别家美景,他不是没有应许之地,他不过是回到应许之地,真正拥抱他份内的所有。
这个份内的所有,是古代的天赋人权,拥有和自然平等心怀。
他的生活,实在是辛苦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且往往也限于贫困,因为种的粮食旱涝不定,未必能满足他喝酒的愿望。但是正是这艰辛,有着劳动的投入,那酿造的酒,更加珍惜和甜美。
仲夏到了。他简陋的茅屋,门口有五棵巨大的柳树,荫蔽庭院。有人说陶渊明爱菊,但是他更爱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因为这柳树,提供绿荫,秋冬的薪柴,可以制作藤筐,当做捆绑用的绳子,而可以制作农具。从古到今,人们习惯将工资称为薪水,往往是由别人发放。
我应该明白陶渊明为什么回乡,因为门前的柳就是薪,不远处的河流,就是水,取自自然,何须千里去挣得薪水,在他乡买二手货?门口的柳和水就是取之不尽的金树银水。
如果真正了解了社会的钱财流动,陶渊明的选择,根本就是智者的选择。自然与他,互为份内,而其他的,皆是份外。
在这里不需要穿着严谨,前倨后恭。当夏天的风吹开随意的衣裳,他悠闲下来。因为此时农田的麦子已经收割,该种的水稻已经种植,大部分农活完毕,庭院附近的小菜园可以早晚就近浇水。趁着这农闲,陶渊明在房间里,拿出书读,这个年龄他不会读那些用于功名进取的书,他看的是易经周书之类,然后随着兴致弹琴。
他回乡,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就算他走过很多地方,也知道一个农民想要致富,也有很多道路很多经营可以选择,比如将土地利用到极致,比如巴结乡里,多买地而后成为收租地主,或者用自己在外的资历,谋取一份乡贤管理,用名望增加收入。
但是他都不为。地够种够吃就行,菜园可以提供蔬菜,多一点的粮食,好好酿酒,看着孩子缭绕在身边,弥补他从小失去父母的家庭之乐。看着窗外的白云,心地悠悠,过着盛夏。
陶渊明是个完人,他知道桃花源是梦境,但是他营造了自己的小桃花源,给了孩子给了自己的心以安定。
他的怀古,不是春秋战国的王霸之争,他的怀古,有着更悠远的美好,那尧舜时代的太平。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盛唐 · 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在唐朝,最能理解陶渊明的是孟浩然。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家有薄田。他也曾经努力仕途。虽然唐朝对于士子的擢用远远高于前朝,但是没有家庭背景的孟浩然,还是在漫长的游历中,蹉跎了年华,没有跻身正规的官员。
39岁,他的性格和思想也基本定型,因为这个年龄,已经到了不肯求人的时候。虽然此时他和王维交好,他的诗名动京城,连唐玄宗也准备启用。传说,唐玄宗看到了孟浩然有“ 不才明主弃”的句子,很不喜欢,因为作为唐玄宗来讲,你有才,何曾求过我?我又何曾弃你?这样的倔强牢骚,怎么可用?孟浩然错过了生平唯一的一次机遇。
这倒是好事,因为终于可以不累心了。
孟浩然效仿陶渊明,回乡隐居,致力田园歌咏。
他也是仲夏回到湖北襄阳的,和朋友写诗作别。这首诗还真有致敬陶渊明的风味。
我以前曾经喜欢读过去高人的传记,最喜欢赞赏的就是陶渊明。
他沉浸在田园乐趣里,自称是尧舜时代的人。
我怎么能和他比,也曾经为了人生到处游历,渴望找出一条自己的路。
我中年废弃了田园耕作,去长安经历各种风尘。
我又想忠君报国,有所作为,我又想回家尽孝。相反,事与愿违,忠君无路,孝道无行。
现在我回到了家乡,已经是盛夏,耕作都已经晚了。
现在我在寒窗下睡觉,在山中的泉水边采灵芝。
我现在写信告诉你们,京城我就不回去了,我还是像陶渊明和许由一样安心隐居田园吧。
如果说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第一人,那么孟浩然则是唐朝田园诗第一人。
他们都用自己的心和笔,描写了乡村之美,自然之美。将自己的才华转向一向被忽视的广袤的乡村。
“方塘深且广,伊昔俯吾庐。
环岸垂绿柳,盈泽发红蕖。
上延北原秀,下属幽人居。
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虚。
此乡多隐逸,水陆见樵渔。
废赏亦何贵,为欢良易摅。
且言重观国,当此赋归欤。”盛唐 · 储光羲《 仲夏入园中东陂 》
储光羲也是唐朝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给了这些仕途之人一个退路,就是当仕途艰辛,你其实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做个有文化的农民,用文化享受山水田园之美,抵消做农民的艰辛劳苦。这是一种敬慕自然,平衡心境的非常实用的方法。当然前提你要像农民一样吃得了苦。
那么你收获的不只是可供温饱的粮食,而是一种自然之美的大馈赠,一种心灵精神的提升。
这是储光羲家乡的田园。
一个方塘,巨大幽深,从前我曾经在塘边的高地,看着水边我的房子。
这池塘边环绕着垂柳,在仲夏,池塘开始发荷花。
池塘北边连着麦田,池塘南边,有着我的房子。
夏天暑雨时节,这里烟气缭绕,天晴的时候,这里又清朗如同仙境。
在这里生活,有很多隐居的乐趣,因为水中容易遇见渔夫,山上容易遇见樵夫。
我很少回来,背离了这样的田园之美,再高贵也是无趣的。
我打算就此辞官,回归田园。
实际上储光羲没有陶渊明和孟浩然彻底,作为有官职的他,最终还是有着现实主义爱情精神的,结果卷入安史之乱,最后流放贬谪岭南。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功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盛唐 · 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其一 》
田园虽然美好,但是作为农民,靠土地吃饭,是有着最辛苦无奈的职业艰辛的。
我想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还有储光羲都清楚。
这是一首非常细腻现实的悯农诗。
仲夏时节的中午,大旱不雨,田里的禾苗,看着就枯萎了。
农民爱惜时节,心疼苗木,大中午来到田地里,给干旱的土地松土。因为感觉天上有云彩升起浮动,要趁着这难得的雨。
结果站在田里,仰头看着云彩的方向,心里忧患,手没有停,结果误锄了几棵苗,那个心疼。
雨还是没有下来,他在田间忙碌了一个下午,回来的时候心情不好,又累又困,结果哥哥嫂子却讥讽他。荒年大旱不景气,各种发泄,就发泄在这个年轻的农民身上。
他没有钱买酒,大约吃的也是哥哥嫂子无可奈何给的残汤冷饭。这怎么能够消除一天的疲劳和辛苦呢?
这个孩子,只能半夜睡在外头,看着天上的星辰,仰头在柳树星辰间获得放松和心情的飞扬。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这难道写的是储光羲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吗?
除开了艰辛的人事,这个少年大约从小就爱上了这自然山川草木带给自己的安慰吧。
艰辛的是农民,但是达观忍耐的也是农民啊,在自然里寻求最后的平等,飞升和慰藉。
这首诗看得我动容。有人说,他这么的麻木,但我看到的是忍耐和厚重,是不灭的向上的灵魂的自由。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
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
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 唐 · 杜甫 《园》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的仲夏,草堂不是现在纪念堂这么豪华。
杜甫当时经过朋友的帮忙,在这里划地,建立了一座茅草小房,刚刚够家人居住,房子周围的空地,被他开垦出来,养殖蔬菜。对于历经颠沛的他,无疑是乱世的安稳。
家里粮食的钱还需要他时常出去做幕僚,才能够用,但是在房子旁边种上蔬菜,无疑是省了很多开销。杜甫怎么不开心?
仲夏时节雨水多,山地雨水,滑向了菜园,滋润着田园里的 蔬菜果木。
草房前面,就是江水,此时江水满涨,竹艇在树外穿梭,而院子中的枇杷樱桃杏子此时正成熟,累累丰收的夏景。
小的环境,远离市井,江山静好。
当盘子里堆着田园产出的蔬菜,杜甫感到了一种难得的安稳和幸福。
也正是有陶渊明在先,很多官员在生活艰苦的情况下,自觉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莫不如是。
而亲身耕种过土地田园的官员,才能对社会底层,有着更多的了解,了解土地,了解人民。
所以陶渊明虽然是一个辞官不作的隐士,但是他带给后世的正能量事,你坐得起庙堂,也要吃得起草根,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才是这个文明,这个国家的栋梁和脊梁。
如果你在城市里呆久了,夏天去往乡村吧,不是要你去观光,是要你领略山水的同时,感受那种真正的艰辛,艰辛中和自然平等相对的灵魂的自由和快乐,会让你在人生的进程中,保有朴素的达观和自信。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