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选择认命,是因为宿命论,当他们认为生活走投无路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命,自己的宿命就是终生不幸福。
而有的人选择认命,是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所说:“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前面一种人是“认定命运不公到底”,而后面一种人是“认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毫无疑问是后面一种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他们一直在突破,不会被宿命论之类的东西所束缚。
福楼拜在谈及“包法利夫人之死”时说:“生活的逻辑让她非死不可!”这句话中提到的“生活的逻辑”,就是区分前面两种认命之人的关键。
宿命论者往往认为生活的逻辑就是无能为力,很多事不受自己掌控;而掌控命运的人所持有的生活逻辑则是“事在人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除非自己怂了。
下面这位读者分享的故事,讲的就是“生活的逻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东林老师,您好:
我有故事,想跟您分享,我觉得可以帮到别人,因为有些人的思路打不开,遇到问题习惯于退缩和逃避。
我跟我婆婆曾经有很大的矛盾,因为她太偏心,认为大儿子夫妇是好人,认为我和我老公不孝顺。问题是,她认为我们不孝顺,但却吃我们的,喝我们的,花我们的,我们孝顺她却得不到她一句好话,她总是在背地里说我坏话,说我不如她的大儿媳。
我一气之下要分家,宁愿出去租房住,也不愿跟婆婆一起住。
我老公一开始左右为难,尤其婆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时候,他做不到鼓起勇气跟我出去租房住。
我明确告诉他,如果他一直不做决断,干脆离婚好了,反正我是不愿意再回到以前的生活中。在此之后,我一直没回婆家。
有一天他说他想通了,决定跟我一起出来住,因为在我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婆婆总是怂恿他离婚,总是说我坏话。他比婆婆更清楚我是什么样的人,听多了婆婆无中生有的诋毁,他终于体会到了我的感受,忍无可忍痛下决心。
我们的离开,意味着婆婆不得不依靠她的大儿子夫妇,结果不到一年她就扛不住了,再见到我们的时候就开始诉苦,说大儿子夫妇对她怎么不好,跟我们没法比,说她以前瞎了眼,竟然认为他们夫妻俩比我们孝顺。
“你哥嫂不孝顺,养老还得靠你!”婆婆这句话既是对我老公说的,也是对我说的。
我老公转头看我,意思是让我拿主意。如果根据以前的思路,我肯定会拒绝婆婆,因为她伤我太深。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修改了生活逻辑,我觉得只要婆婆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我们的关系是可以修复的。
我告诉她可以养她,但是有条件:“第一,别再像以前一样吃我的喝我的还败坏我的名声;第二,别听小人怂恿,我只想家和万事兴,如果我对你好,你却因为听信小人怂恿而不尊重我,到时候别怪我翻脸;第三,我们没必要非得住一起,你可以继续在家住,生活费我们来出;你也可以搬到我们旁边住,我们给你租房,彼此有自己的空间才会过得舒坦。”
大儿子夫妇指望不了,她只能指望我跟我老公,况且我们从来没有对她不好过,所以她没理由不接受我的条件。
在此之后,我们的关系就修复了,我不会因为多一个人的花销而不开心。我对她好,能得到正面的反馈,她老有所依,我和我老公也尽了孝心,我觉得一切都刚刚好。
试想一下,如果婆婆来找我们的时候,我坚决不同意给她养老,或者翻旧账跟她吵架,虽然也是一种应对问题的方式,但是会留下很多后遗症,我老公心里会有疙瘩,婆婆之后的生活出问题了还得我们买单,倒不如我大方一点,这种思想的转变很关键。
东林夕亭情感建议:
昨天,有位找我做过咨询的读者发来信息,对我表示感谢,说用我提供的方法跟她老公沟通以后,如释重负。她发现她老公的心理跟我分析的一样,并非不近人情,而是他们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用正确的方式沟通以后,第一次发现两个人相处很轻松。
听到她这样说,我很欣慰,也更有自信帮助其他人了。并非说我有什么秘诀,而是婚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找到根源,找到突破点,否则就很难找到出口。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从宏观的角度理清她的思路,让她知道问题在哪里,方向在哪里,这也跟我们前文中提到的“生活的逻辑”有关。
生活的逻辑,受限于很多因素,最关键的就是“认知”。
没有谁生来就是无所不知的人,在有限的认知里遇到了超出认知范围的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因为没有经验,自己的认知也无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只靠自己的话,就会按原有的生活逻辑应对问题。
这时候想要突破,有两种办法:要么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只要你的认知能覆盖你所遇到的问题,就一定可以解决问题;要么向别人求助,别人的指点扩充了你的认知以后,你也会知道解决问题的出口在哪里。
前面那位读者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逻辑,简单来说,她很聪明。深刻一点来说,她的认知范围中包括多种可能性,所以她才会有尝试新思路的空间。换言之,如果她的认知只包括有仇报仇,她就不会想到修改生活的逻辑,不会跟婆婆和好。
希望其他人也能思考下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的逻辑”,不管你是否遇到了问题,都不要忘了“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只是学书本知识,很多做人的道理,与人相处的技巧以及心理人性方面的东西都需要学习,你懂得越多,你的认知就越深刻,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越从容,希望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