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是从茶山上生长起来的一代。
她的名字,始终带着一个前缀——唯一一位信阳市市级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个故事,关乎手艺的传承,也关乎一个群体的命运。
一口大锅,锅面朝外倾斜,男人站在锅前,手臂用力地翻炒着。茶叶失去水分,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两点,那个买卖茶叶的“鬼市”就要开了。男人得在凌晨开市前,穿过四下寂静的村道,把新炒好的茶叶,运送到“鬼市”。
茶叶以新为贵,趁热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是杨静童年的记忆。“鬼市”是茶叶集市特有的花名。
在河南省信阳市的西南部,有一座名为浉河港镇的小镇,那里是杨静的家乡。浉河港以绿茶闻名,被誉为“茶王之乡”,享誉中外。
这里也被称为“无粮之乡”。由于气候适宜,镇上鼓励开荒种茶、退田种茶。渐渐地,在这片小山丘上,已看不到粮食和蔬菜的踪迹,青绿的茶丛开遍山野。
杨静是从茶山上生长起来的一代,家里三代都是茶农。杨静从小得到的学习奖状不多,“采茶小能手”的奖状却成摞地堆着。
“小时候,放学了,都去茶山里采茶。”三月到五月,是茶山上最忙碌的季节。学校会组织采茶,采得多,能得到“采茶小能手”的奖状。
信阳毛尖,以芽为主,一斤茶叶,约有6万颗嫩芽。茶丛低矮,父母弯腰躬背6万次,才能采满一斤茶。
杨静明白,自己的生活支出,就是一颗颗茶芽攒起来的。只有把茶卖出去,家里才能维持日常生活。这是一个茶农家庭的真实生活写照。
小时候,杨静想着,长大后再不要做和茶叶有关的事,她只觉童年时光被占据。
事与愿违的是,家里卖茶的收入不足以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杨静主动放弃学业,18岁那年,去了茶店卖茶。
直到一名顾客改变了杨静的人生轨迹。
那时,她已在茶企工作了7年,晋升为销售经理。一个客人问她,能否讲讲信阳的茶文化。她想起5首和茶有关的诗,但对于茶的历史,却不甚了解。
杨静觉得,卖茶不一定要去吆喝,真想把茶叶卖得好,得需要找不同的方法,让消费者主动地感受到茶好。
这构成她最初的信念——让更多人爱上信阳茶。
后来,她开始倾向性地去学习茶文化的知识。2015年,她决定辞职,游访有名的茶山,和茶农交流,学习当地的茶文化,后又南下福建,拜师学茶艺。
她师从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章志峰,是他的第161个学生。1年的时间里,她把唐煎宋点明清泡,都学了一遍。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童启庆的一番话,她还记着:
我们现在能看到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那作为我们这一代,又可以留下什么给后人呢?
杨静想:“每个时代,都要留下一些什么,让后人记住。”
为此,她决定整理和挖掘信阳的茶文化,整理创新,提出了信阳茶艺的非遗立项的申请。2019年,这个想法得以落实,信阳茶艺成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杨静也成为信阳茶艺唯一的一位非遗传承人。
杨静想起,幼时帮父母种茶的光景。她和弟弟牵根绳子,一人一头。父母就顺着绳子的方向,播下一颗颗茶籽。
得有播种前的这根绳子,来年的茶树才能长得茂密笔直。
辞职这事,父母起初不太理解。杨静从小就不太会做出格的事情。
在众人印象中,她从不做那只出头的鸟儿,巢穴是她的安全地带。在一群人中,她总是将自己包裹起来,坐在角落里,静谧不语。
在茶桌上,杨静无需言语,茶是桌子上的主角。当她沉浸在冲泡的过程时,她能自信起来。它补足了杨静的社交语言。
“我特别有信心,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杨静说。
茶里,有家人的挂念,也有家乡的连接。
中学时,要外出住校,家人会在杨静的书包里塞一包茶。不舒服的时候,先喝一壶浓茶。
杨静抿到的第一口茶,是清苦的,滋味浓沉,清香悠长。
信阳人习惯了浓茶的清苦。但杨静发觉,于外界而言,尤其是对初次接触绿茶的人来说,苦成为推广信阳茶的一道障碍。
“年轻人喜不喜欢喝茶,和他喝到的第一口茶有关系。”她希望更多的人爱上信阳茶,提高信阳茶的接受度,“茶不止苦这种单一的味道,我希望人们喝到信阳茶的第一口,是甜的。”
如何让茶的滋味,变得不苦呢?
“其实明代就有这种方法,只是朝代更迭,又没落了。既然我们知道信阳茶很好,为什么不用一种更好的方法,让别人知道?”
明代张源在《茶录》里记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信阳人最常用的是下投法,先加茶再注水,滋味浓醇,而上投法,则是先把水注满,再去投茶,茶叶色泽鲜亮,滋味甘甜。如果不想过浓过淡,就可以使用中投法。
杨静将历史上信阳人喝茶的习俗,与现代玻璃茶具结合,编创了一套现代茶艺——信阳毛尖玻璃杯茶艺。
乡邻疑问,喝茶怎么也是非遗?
走在信阳,大街小巷,鱼摊菜贩,都放着一个茶壶。喝茶没那么多讲究,放上茶叶,开水一泡,都是这么过来的。
与其他非遗项目相比,它不够古老,甚至没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我喝茶喝了一辈子,还能有错哩?”
但是后来乡邻发现,用杨静的泡茶方法,茶叶的滋味更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一大批的客户,打开了茶叶的销路,焕发出非遗的经济价值,让信阳茶走得更远。
渐渐地,杨静发现,自己在线下跑,收效寥寥。知道信阳茶艺的人,还是很少。
她感觉被什么困住。
这时,非遗手艺人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打了一个照面。
“以前我们做茶叶,基本是熟人圈子。但是这两年,陌生人多了,很多人找到我的时候,都会说‘是从抖音来的’。”
通过她的抖音号@静林源信阳毛尖,更多人知道了信阳茶艺。一些粉丝从外地直接导航到店里,学校和企业也慕名而来。今年,她还配合大学录制了5场茶艺幕课,推广到全国。
这大大降低了杨静推广非遗的难度——她站上了一个舞台,能被爱茶的人看见。
杨静外表恬静,内里却是一个很拼的人。
视频镜头里的她,和镜头外别无二致。
她身着丝质长裙,裙子上绣着古典的图案。她在茶桌上坐着,眉眼弯弯。清新恬淡的妆容,漫溢出典雅的东方气质。
那些视频,大多带有粗糙和原始的色彩。她没有团队,自己摸索着用手机拍摄——为此,她还去广西上了一个星期的手机摄影课。
杨静希望,呈现生活的真实。她将镜头对准茶山上的茶农,对准自己。所有的镜头里,她始终与茶叶相伴。
这些镜头,就是杨静真实的生活。
那些视频最开始只是随手一发。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点赞留言,其中不乏很多年轻人,说这种生活很雅致,是他们对田园、对山居的向往,也表示想尝尝正宗的信阳茶。
今年4月,杨静加入了抖音电商的行列,有了自己的抖音小店,也在直播带货。
杨静说,直播上,自己还是个门外汉,“不专业”,但是讲起茶来,她能讲上一天,还意犹未尽。
一回,杨静正在直播,一位粉丝要了杨静的联系方式。下播后,粉丝给她打来电话,聊了近半个小时,谈了喝茶之道。
粉丝说自己喜欢杨静的视频风格,不疾不徐,说话节奏很舒服,“是一个做茶的人”。
粉丝又把杨静在直播间讲解的专业知识,分享给自己爱茶的朋友。后来,好几位都来抖音电商找杨静买茶。
杨静觉得,抖音像是一条绳子,一端是非遗手艺人,一端是喜欢茶的人。无数条绳子交织成网络,将爱茶的人连接在一起。
杨静喜欢在直播间里,和大家分享信阳茶的故事。她在半个月里,做了40场直播。一天能做4场。
直播的场所,有时是在店里,有时是在田间地头。想喝茶了,她就打开直播间,聊上一会,介绍冲泡方法,聊起信阳茶的制作工艺。喝完茶了,她就关掉直播。
她享受和粉丝们度过一盏茶的时间。
粉丝们戏称,杨静的直播间,是“同行最多的直播间”。大多数来看直播的,都是在信阳做茶的人,想和她交流,怎样把茶泡好喝。
“以前在线下开茶店,都是对头。”从事过线下销售的杨静,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抖音上,他们乐于分享各自的经验,形成一股合力,让更多人好奇信阳茶,共同推动信阳茶的热度。
杨静的抖音小店经营了半年,销路在逐渐打开,复购率高。
杨静希望大家是因为爱茶,才来买茶。“希望大家是因为通过我的茶艺表演,或者是对茶文化的理解,喜欢上茶,因为爱茶,才来喝茶。”
“冲动买了之后,第一,你不爱它;第二,你不知道如何冲泡它,喝起来的效果也不好,下一次你也不会再来买了。”
抖音的加入,也打破了一些桎梏。以往,受众群年龄层偏大,主要是三四十岁的消费人群,线下的销售也以礼品居多。而在抖音上,她触及到了更多的年轻人。
杨静说,未来她将会把重点放在抖音电商上。“以往我们可能就是随波逐流,以后这一定是我们的主战场。”
她有了具体的规划。要调整产品线,做更适合年轻人的风格和价位。她和信阳本地的设计学院合作,将信阳八景的漫画和茶园风光结合起来,准备在抖音电商上架一批文创潮玩。
曾经被看作是“中年养生”的茶叶,正在年轻人中重新变得有趣,焕发出新的活力。
杨静的身上,也背负起了更多的担子。
以往茶山上的茶农,只会种茶,不会卖茶,销路闭塞。年轻人觉得茶叶不挣钱,纷纷外出务工。村子里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年龄再大一些,身体支撑不住炒茶耗费的体力。采了茶,炒不了,也卖不出去。
她成了茶农的定心丸。她收购了一部分茶农的鲜叶,只要采的茶叶合乎要求和标准,都会收下,让茶农不要担心。
这是一条茶香四溢的河流,是浉河港镇的源泉。她站在河流的上端卖茶,父母那一代茶农站在河流的下方采茶。他们在一条河流上,彼此相连。
这也是抖音电商的魅力——个人的努力,正在改变群体的命运。
如今,杨静的茶店从86平,升级为260平的面积。她依旧在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跟着一级评茶师马哲峰,保持着每年不低于两场的学习和复习。
去年,她在信阳参加了一次茶艺的公益讲座。结束后,台下有几名老人,迟迟没有离开。
“我们喝了一辈子的信阳茶,还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泡哩。我们知道信阳毛尖,却不知道如何有信阳毛尖。”
他们和杨静约定,下一次在哪里开,他们还要来听。
信阳是茶都,信阳茶是信阳的一张名片。
“如果只靠个人宣传,那我只能立足信阳。但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面向的是全国的受众,力度更大。这个是我们在线下付出好几倍的努力,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杨静也在抖音上,交上不少非遗朋友。
其中一个是少林功夫国家非遗传承人,释延淀。他们相识于一场大型活动,杨静为35个国家的外宾进行茶事服务。
杨静早在抖音上关注过释延淀的视频,做得十分成功。她向“大神”请教,对方很快耐心解答,“要点还是多拍,多宣传”,末了又加了一句,“如果能加入口述,会更生动。”
这群热爱非遗的手艺人,因为抖音聚在一起,彼此间没有竞争和嫌隙,只有真诚,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心得。
和信阳茶艺一样,同仁堂、恒源祥、五芳斋、泸州老窖等200余个老字号在抖音电商打开了新销路。
2021年发布的《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包括10位非遗传承人在内,85位手艺人通过抖音电商实现年收入过百万元,该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去年增长15倍。
10月20日,抖音电商举办了看见手艺计划“黄河流域非遗守护人”活动,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展示黄河流域非遗文化。
这些古老的艺术,在短视频平台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色彩。
又到了一年的茶季。茶山上,花朵开始吐蕊。
小时候,杨静会和小伙伴采茶叶生吃,满口的清香。她把映山红和兰花串成一串,大家互比,谁吃到的更酸涩。吃得最酸的孩子,能得到大家采的一半茶叶。
如今,杨静一家住在信阳市区,挨着店面,驱车前往茶山,只要一个半小时。
整个茶季,她都会呆在茶山上。有时,她会站着俯瞰这座茶山,少年在茶丛里奔跑,看一代代茶农打拼出来的天地。她会忍不住摘下几片茶叶,揉碎了放在鼻尖细嗅。
回家的路上,她闻到一抹茶香。顺着香味,她翻出了衣服口袋。那里有几株干瘪的茶叶,看上去放了许久。茶叶的水分随温度消逝,余味依然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