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温·隆美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闪耀世界的军事天才。
二战开始后,隆美尔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从少将晋升为帝国元帅,用实打实的战绩赢得了荣誉,成为纳粹德国的传奇英雄,也成为盟军将领们闻之胆颤的可怕敌人。
然而,就在德国战败、二战结束的前一年,隆美尔被希特勒亲自下令毒杀。
临死前的隆美尔只有15分钟跟自己的家人告别,随后服下毒药而死。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要从隆美尔跟希特勒的关系说起。
保卫元首,忠诚不二
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11月15日,不仅是二战中的元帅,还以士兵的身份参加过一战,在战争中亲历了各种步兵作战而获得了宝贵的战争经验。
战后,他通过总结自己在战争中的得失与战术,写出了《步兵攻击》一书,这本书成为他跟希特勒结交的契机。
1936年9月,已经是中校的隆美尔开始担任元首卫队的指挥官,此时的希特勒还没有注意到他。
不过很快,在一次希特勒乘车外出游玩的时候,希特勒对于自己身后跟着各种军政大员感到厌烦,于是吩咐元首卫队:“在我车后面,最多只允许六辆车跟着。”
吩咐过后,希特勒的座驾自顾自地前行,各位高官干部也自然驱车紧随其后。
但隆美尔严格遵守希特勒的命令,在第六辆车经过之后立刻设立路障,无视被路障阻碍的干部们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坚持不允许通过。
这一行为让希特勒注意到了隆美尔,对其忠诚大加赞赏。
此后希特勒阅读了隆美尔所写的《步兵攻击》,希特勒自己也曾是一战步兵,对书中所写更是赞不绝口。
从此开始,隆美尔逐渐成为希特勒的亲信。
希特勒数次在出行期间任命隆美尔为自己的护卫队队长,负责保卫自己的安全。
为了保证隆美尔的权力,希特勒短时间内将其一路晋升为少将,当时人人都知道隆美尔的少将军衔来源于元首的厚爱。
沙漠之狐,战绩斐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隆美尔依然在担任元首身边的护卫队长。
但他有一颗上战场的心,写出《步兵攻击》这部步兵战术著作的他这次看到了坦克的威力,想要指挥机械化部队进行战斗。
可想而知,军部对于这样一个步兵出身的护卫队长想要指挥坦克的无理要求,一定会予以拒绝。
被拒绝的隆美尔去见了希特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希特勒立刻介入,要求军部给隆美尔一支装甲师。
军部无奈之下只好将战斗力不强的第7装甲师交给了隆美尔。
事实证明,隆美尔的“自大”和希特勒的“溺爱”是有道理的。
在随后进攻法国的战争中,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表现亮眼。
俘虏了将近10万名俘虏,缴获了近500辆坦克、4000辆卡车、上百门火炮,付出的代价则只有近千人的伤亡和42辆坦克的损失。
这样恐怖的战绩,让第7装甲师被盟军称为“幽灵师”、“魔鬼师”。
1941年2月,意大利在北非战场遭到英军痛击,20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隆美尔接到元首的命令,前往北非帮助意大利盟友进行反击。
隆美尔没有跟随军队一起行动,他认为那样会延误战机,他选择在部队和物资都还没集结完毕的时候先行乘坐飞机前往北非。
在那里,他看准英国军队会因连战连捷导致麻痹大意。
于是他在德国的增援部队还没来得及全部抵达的情况下,用小部分混编部队发动攻击,把英军击退了450英里。
随后的几天,隆美尔连续攻占阿盖拉、马萨布莱加。
4月2日更是违反意大利指挥官和最高统帅部的停止进攻的命令,趁着英军虚弱不堪,一举将英国军队逐出昔兰尼加。
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隆美尔就一手逆转了北非的战局,拯救了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的意大利军团。
用连续猛攻把英国军队打得损失惨重,英军甚至被逼得快要撤退到埃及境内。
矛盾初现,暗流涌动
随着隆美尔的战绩与影响力逐渐扩大,他跟希特勒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隆美尔是一个职业军人,他对希特勒的忠诚与友谊一直没有变。
但他更渴望在战场上获得属于军人的荣耀,这种心理让他多次作出不合时宜的举动。
比如在北非战场,隆美尔指挥军队势如破竹时,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北非不是主要战场,当时德国需要准备与苏联的大规模战斗。
所以高层希望隆美尔仅仅只是在北非帮助意大利盟军站稳脚跟就好,不要做出领导北非战场的姿态,否则会过多牵扯德国兵力。
可隆美尔不听命令,无视多次“停止进攻”“停止前进”的命令。
哪怕假称自己的行动“获得了元首的肯定”,也要执着地追击敌人、取得胜利。
又比如,隆美尔虽然忠诚于希特勒,可他对希特勒的某些做法并不赞同。
希特勒曾经要求他处决自由法国第1旅。
这是一支大部分由犹太人组成的部队,隆美尔接到命令后并没有传达给手下,他并不想成为种族屠杀的刽子手。
这些或大或小的反抗,都是出于隆美尔身为职业军人的坚持。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坚持都成为了希特勒对他猜忌的起点。
卷入阴谋,传奇落幕
1944年,纳粹德国的战场形势逐渐变得不容乐观。
德国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少暗中不满希特勒的反对派,希望借由更换国家元首来与盟军讲和,让德国免遭生灵涂炭的下场。
7月20日,一个叫施陶芬贝格的军官带着炸弹来到德国的战地指挥部,对希特勒进行了炸弹袭击,并在随后发动政变夺权。
可惜的是,希特勒并未被炸死,只是受了轻伤,政变也因此失败。
事后希特勒大为震怒,将所有涉案人员处以极刑,处决了一大批德国军官,隆美尔就被牵连其中。
这个时期的隆美尔已经不再是那个跟希特勒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二人长期以来在种族屠杀、战争进程方面出现各种分歧,隆美尔从北非战场回到德国的时候就已经对身边的人断言:“我已经失宠了。”
暗杀希特勒行动之前,反对派们确实试图拉拢过隆美尔。
因为隆美尔当时是帝国元帅、德国战神,而且也表现出了想要跟盟军和谈来拯救德国的意向。
但隆美尔并不支持暗杀希特勒,他认为“活着的希特勒比死掉的希特勒更有用,暗杀希特勒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
在暗杀失败后希特勒进行的大规模审问与处决中,隆美尔的名字被反对派供了出来。
纳粹党中一直跟隆美尔不和的人也趁此机会向希特勒提交了相关证据。
加上隆美尔反对希特勒的种种过往,导致希特勒下了决心,要将隆美尔处死。
10月14日,是隆美尔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威廉·布格多夫和恩斯特·麦塞尔接到希特勒的暗喻,驱车来到隆美尔的住处,与隆美尔进行了一番交谈。
布格多夫向隆美尔传达了希特勒的意思:元帅的背叛令元首痛心,但元首一直很重视隆美尔,因此决定给他一个选择——是选择前往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还是选择服毒自杀。
事实上,两种选择都是死,区别只在于死几个人。
如果选择前往人民法院进行审判,隆美尔的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帝国英雄将变成无耻的暗杀者。
同时他身边的幕僚人员也会遭到逮捕和处决,连妻子和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选择服毒自杀,希特勒将会保证隆美尔身边的人安然无恙。
他的妻子会得到德国政府发放的抚恤金和养老金,还会按照帝国元帅的标准为他举行国葬。
经过几分钟的思考,隆美尔做出了决定,他被允许上楼与家人做15分钟最后的告别。
在房间里,隆美尔对妻子和孩子讲述了自己即将遭遇的一切,声明自己从未犯下叛国罪。
与隆美尔相守一生的妻子露西痛苦不已,儿子曼弗雷德则认为应该持枪反击并逃离德国。
隆美尔阻止了他,因为没有军队的隆美尔只是个普通人,他不能保证一家人在枪战中幸存,更何况家中也没有足够的弹药。
与家人告别后,隆美尔带着自己的元帅杖钻进了轿车。
轿车来到村子外面的一处空地,布格多夫让车上其余人离开轿车。
几分钟后,布格多夫招呼大家上车,此时车中的隆美尔已经因服下氰化物而死亡。
德国官方宣布隆美尔死于伤重不治,希特勒遵守诺言,保证了隆美尔家人的安全,也为他举行了国葬。
不过希特勒并未亲临现场,而是指派了一位代理人参加葬礼。
多年之后的今天,即便我们已经找到了足够多的资料,证明隆美尔知晓暗杀计划的存在,也有推翻元首的愿望。
但我们仍未知道他在暗杀计划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希特勒究竟有没有冤枉他。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无论是灭绝人性的希特勒还是一心打仗的隆美尔,他们都是纳粹德国侵略世界的凶手。
而他们已经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