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妙玉的茶具之谜

妙玉的茶具之谜

作者:龍乡

妙玉的茶具之谜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描述了妙玉拿出五件堪称奇珍的茶具,来招待众人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隐藏着的是两个历史的事实,其一隐藏于五件茶具之中,其二隐藏着妙玉的真实身世。为了使解读在条理间不至于太过混乱,本文仅对茶具所隐藏的历史事件进行表述。

正如书中其它回目中集中地出现的那些诗词和谜语一样,在解读中,要把这五件茶具当成有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才有可能去避免偏离小说的主旨与方向。要做到这一点,便不可对茶具自身所包涵的文化进行过度的解读。如第一件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没有必要去探讨其相关的知识。同时,在描述品茶的这段文字中,深藏着层层玄机,而且每只茶具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与互补,所以,此处只要记着它是明朝成化年间在江西北部的景德镇烧制而成的就可以了。同时也暂且记住贾母与妙玉对话中的“六安茶”,产地在安徽的六安;“老君眉”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其余下文自有解读。

妙玉的茶具之谜

第二件茶具是宝钗用的瓠(分瓜bān)瓟(páo)斝(jiǎ),它是用在模具中生长出来的葫芦制成的酒具,在这里用酒具代替茶具来吃茶,隐含的“鹊巢鸠占”之意,是读者最最不可忽略和忽视的。在杯子的后面有两行小字,第一行写的是“晋王恺珍玩”,对于王恺,不要计较他与石崇斗富等故事,需要记住的是,王恺是山东郯城人,其山都县公的封地位于现在的河南南阳邓州。

另一行小字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元丰五年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正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他带领家人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田来帮补生计,因而自号“东坡”。于这般潦倒之际,是绝无可能到宫廷藏图书秘籍的秘府去观赏什么酒具的。那么作者撰出此一行小字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在元丰五年的三月,在黄州发生了一件很小却被载入历史的故事:当时在湖南长沙任职的米芾,北上近千里到黄州来访苏轼。因此,所谓”秘府”实为米芾,四月原指三月,如此这般,自是因为“真事隐”的缘故。那么这行小字就应该是“宋元丰五年三月眉山苏轼见于米芾”。问题是苏轼从远道来访的米芾那里见到的是什么呢?当然不会是瓠瓟斝,依原文中“秘府”二字看来,应该是书画一类。原来,米芾正是在那一年得到了一幅王献之的《中秋贴》,因而欲让苏轼作鉴赏,应该是米芾到黄州的原因之一。而到了宋徽宗时期,《中秋贴》的确被内府所收藏。明朝时有收藏者将其称为《十二月贴》。

王献之,生于东晋会稽(绍兴),祖籍在山东琅玡临沂。另外,作者在此处用谐音法暗写米芾,还有一个用意是,为了引导读者去关注和联想到上一回(第四十回)对米芾的明写。前文写的是探春房中:“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值得注意的是,颜鲁公即颜真卿,虽然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却与王献之一样在山东琅玡临沂。

显然这一图一联,系作者杜撰,《烟雨图》是在形容米芾的人生始终如云烟一样漂泊不定。特别是米芾自长沙至黄州访苏轼后的二十五年里,不但把家从襄阳迁到了江苏镇江,官职也变动了至少十五次,前前后后任职于浙江、江苏、安徽与河南等十一个地方。至于那幅对联,上联的“烟霞”,是在隐喻栊翠庵的梅花;下联的“泉石”,乃是第五十回的灯谜“水向石边流出冷”的谜底之一。

妙玉的茶具之谜

第三件“茶具”是黛玉用的 “杏犀䀉(qiáo)”,它是由黄色透明的犀牛角制成的分酒器,而用其作吃茶的茶杯更是奇葩另类。难道妙玉那富甲一方的家里到了缺少茶杯,非要用价值连城的酒器来代替的地步吗?如此设计,如果说作者没有暗藏深意,谁也不会相信。而分酒器比起酒杯来,应该还要多上一层含义。且说这分酒器的“杏犀”二字,它们合起来,是很容易让人想起被合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心有灵犀一点通”与“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诗来的。因此这”杏犀䀉”的名字,就是为了导引出李商隐的家乡在河南荥阳,杜牧的家乡在陕西长安。

第四件茶具是“绿玉斗”。“绿”既谐音为“虏”,亦与“青”是同色,乃隐指满清。绿玉斗作为容器,隐喻着“满清占领”之意。结合前文,满清就是“鹊巢鸠占”的那个鸠。那么满清占领的是什么地方呢?

第五件茶具是“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这个华贵奇特的大海盏,既是在揭示前四件茶具之隐秘,亦是在为前四件茶具的隐喻作总结和归纳:

其一,在“蟠虬整雕竹根”中,蟠谐音番,隐外番、满清;“整雕”隐喻着侵略与占领;竹谐音朱,代指朱明王朝。这样看来,“蟠虬整雕竹根”意思就是“满清侵占朱明的土地”,既是对“绿玉斗”含义的完整补充,也是对“瓠瓟斝”和“杏犀䀉”所含“鹊巢鸠占”之意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译读。

其二,关于“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的涵义,已经包括在了前几件茶具中:其中“成窑五彩小盖钟”,表示江西的景德镇以北地区已被满清占领;“晋王恺珍玩”表示山东至河南邓州一带被满清占领,“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表示四川、湖南和浙江北部,以及湖北、安徽、江苏的全部地区,随着弘光政权的灭亡也相继丢失。“杏犀䀉”为分酒器,是表示原为大顺军控制的河南荥阳以西和陕西等地亦被满清侵占。这所有丧失的地区,涉及到了十个布政司(省份),大约一百二十个州府,而且这些地区全部在自古被称为“九曲黄河”的南边,由此可知,“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就是指弘光政权灭亡后,满清在黄河以南侵占的大片土地。

其三,由于王恺、王献之和颜真卿出生地和祖籍的关系,解读中三次涉及山东,那是因为在1644年弘光初期,山东因大顺、南明和满清而三度易帜。妙玉笑答贾母说“知道,这是老君眉”,隐喻的是1645年闰六月,郑芝龙、郑鸿逵、黄道周等推举朱聿键在福建福州建立隆武政权。因王献之的出生地在会稽,隐喻张煌言、钱肃乐、王国维等于1645年7月迎朱以海到绍兴建立“鲁王监国”政权。

妙玉的茶具之谜

(张煌言)

其四,藏于“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中秋贴》,明朝的收藏者称之为《十二月贴》。其中《中秋贴》隐喻的是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领导的“江阴八十一日”抗清斗争于八月二十一日结束,当然包括了发生于这期间的“嘉定三屠”。而《十二月贴》隐喻的是,随着大顺军控制的河南西部和陕西被满清夺取,标志着到了1645年十二月,黄河以南已经涉及十个布政司,大约一百二十个州府被满清占领。

至于大家用茶杯和酒具品的茶,不论是“旧年蠲的雨水”,还是“梅花上收的雪”,隐喻的都是满清。

而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不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这些话中隐藏着妙玉的真实家乡,身世和经历,但到下篇拙文《蟠香寺和槛外人》中进行详说。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来源: 吴氏红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59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