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深秋,落叶,草黄。
北京,广化寺。墙根处,蜷缩着一位满脸沟壑的老人,正眯眼晒太阳,风轻云淡,阳光正好。
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传来,前方的身影越来越近,老人睁开眼,这人不正是此前采访过自己的记者贾英华么?
贾英华一见老人,兴奋地抓住他的手:“孙大爷,你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了!”
老人闻罢,双目顿时泛出泪花,他尽力挺直腰身,向着远处紫禁城的方向望去,口中喃喃道:“七十多年了,七十多年了……”
目之所及,皆是过往;心之所念,尽是沧桑。
老人名叫孙耀庭,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贾英华口中的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主人公。
生于晚清,长于民国,终老新中国。孙耀庭用一生见证了宫廷奢华,亲历了王朝崩溃,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见证者。
1907年的一天,天津,运粮河畔,人声鼎沸。
“乡亲们哪!张公公衣锦还乡,特请大家敞开肚皮吃肉馅大包子,吃完再听三天大戏!”
话音未落,众人蜂拥上前,接住抛向人群的肉包子,张开腮帮子狼吞虎咽起来。
那人口中的“张公公”正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小德张。
小德张本名张兰德,天津静海人,少年时因不堪家贫受辱,竟然私自阉割辗转进宫当了太监,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小德张以其八面玲珑的性格,不久便深得慈禧太后的欢心,自此身价倍增,成为宫中权倾一时的人物。
这便有了那显摆的一幕。
没有人注意到,人群中一个五岁的男孩,枯黄的脸上露出了艳羡的神情。
男孩名叫孙耀庭,出身于静海县一户普通农家,家中除了父母,还有四个兄弟,孙耀庭排行老二。
孙家只有有七分地,为求生计,孙耀庭的父亲给村里一私塾教师种地,母亲为他做饭,而孙耀庭也因此在教师家中免费读了四年书。
十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孙氏夫妇双双失业,两人膝下的几个儿子,正是饭量惊人的年龄,如何能让一家人活下来,成了他们眼下迫需解决的难题。
听着父母深夜里沉重的叹息,这天清晨,当着全家人的面,孙耀庭突然鼓足勇气道:“送我去当太监吧!”
两个弟弟正朝碗里扒拉着,父母看着他稚嫩的脸,没有说话。
静海县由于临近京城,很多贫困人家将孩子送往宫中做太监,若是能飞黄腾达自然能光宗耀祖,再不济也能少一张吃饭的嘴。
再加上有了小德张这样的榜样,甚至有家庭将其视作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径。
然而,太监不是你想当就能当,只有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才能“上岗”。
寻常人想成为太监必先去势,即割掉生殖器,这称为“净身”。
正规的净身必须有专业的操刀者来执行,清末北京城内,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就是专干这一行当的。
与净身者的父母签署生死协议后,净身者被关入一间密不透风的房内,绑在特制的木架上,双腿展开,只被喂些流食。
如此三四天,待排完体内粪便后,操刀者便用特制的小刀先将净身者的睾丸摘除,再割断外生殖器,然后在尿道口插入麦秆,防止刀口愈合堵塞尿道。
三天后,净身者如无性命之忧,即可宣告终结。
这套流程下来的花费,对贫困人家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民间不乏为省钱,自行阉割导致孩子失血而死的惨剧。
1911年,冬天,九岁的孙耀庭趁着家人外出,咬着牙用镰刀将自己阉割了。
等家人发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所幸,经历了宛如鬼门关般的经历,他最终挺过。
这样的结果,对他和全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全家人无不憧憬着孙耀庭荣归故里给乡亲们发肉包子的场景,就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袭来:宣统皇帝退位了!大清没了!
1912年,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先后死去,腐朽的清廷如同一艘在狂风暴雨中摇摆的破船,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在袁世凯的新军与南方革命军双重压力下,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统皇帝溥仪退位。
皇帝都没了,谁还会用得上太监呢?
眼睁睁地看着梦想幻灭,孙耀庭瘫坐在地,全家人也拥在一起痛哭不止,更悲催的是,因为已经净身,孙耀庭的体质已经不比同龄的男孩,无法再干重体力活。
所幸附近有位善良的郎中,看孙耀庭聪明伶俐,便将他带在身边教他识文断字,待再过几年,便授他学医救人之术。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便成了一座山。
孙耀庭无法预知,他的命运会被一场巨变裹挟,跌跌撞撞地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溥仪退位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如愿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大权在握的袁世凯随后上演了一幕称帝的闹剧,尽管以袁世凯身死收场告终,但封建帝制的幽灵,却就此死灰复燃。
此时在养心殿内的溥仪,仍然接受着皇族奴婢们的膜拜,而且溥仪不顾民国政府的禁令,下诏在民间征收太监。
这让本就渴望出人头地的孙耀庭,再度燃起了希望。
1916年,十四岁的孙耀庭通过远方亲戚的介绍,到原清王朝摄政王府谋一份差事。
恰巧这时,贝勒载涛家中需要奴婢,孙耀庭便被推荐到了贝勒家中当上了小太监。
在这里,孙耀庭在一个老太监的教导下,学会了察言观色侍奉主子的规矩,不到一年,他对这套流程已经烂熟于心,此时一份“职业规划”突然在他心头浮起。
清廷已经败落,就算他服侍得再尽心,也不过是个府上一个奴才,始终无法成为第二个小德张。
要想成为人上人,只有走进紫禁城,服侍皇上皇后才能得到往上攀附的机会。
于是,他便向载涛辞行,出人意料的是,载涛非常大度地挥挥手:“去吧,别误了前程!”
因为有了在贝勒府当差的经历,这一次,孙耀庭毫不费力地就入了宫,距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很快孙耀庭就发现,宫里的世界,完全不是他想象中那般美好。
他服侍的对象,是个地位显赫的老太监,而且根据与民国政府的约定,清帝退位后,由国民政府每年拨付400万两白银用于皇室开支,为满足皇室的骄奢待遇,发放给底层太监奴婢们的俸禄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孙耀庭还是凭借着自己左右逢源的本事,攀附上了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走进了端康皇太妃的戏班子,甚至准备伺候“皇后”郭布罗·婉容。
这时的孙耀庭,离服侍皇上仅有一步之遥,就在他即将实现梦想时,一个突发事件再度让他回到原点。
1923年6月26日,紫禁城建福宫的西花园起火,烧毁了400多间房屋,以及大量珍贵宝物。
起火的原因一直没有查明,同时宫里的太监,因为少得可怜的收入已经偷盗成风,因此溥仪坚定地认为,有太监为了掩盖偷盗宝物的罪证而故意纵火。
二十天后,以后溥仪颁布了一道诏谕,将紫禁城里的太监全部裁撤,这里面就包括孙耀庭。
失业后的孙耀庭,情绪非常失落,就在他郁郁寡欢时,紫禁城再次向他抛出橄榄枝。
原来,大批太监被赶走后宫中人手奇缺,这时端康皇太妃便想起了戏班里聪明机灵的孙耀庭。
于是在皇太妃的推荐下,孙耀庭再度被紫禁城起用,这一次,他被分配到皇后婉容的储秀宫中当差,成为皇后的贴身太监。
不过此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皇帝皇后的名头形同虚设,早已没有当年慈禧太后那样的那么风光。
孙耀廷也注定不会再现童年偶像小德张那样的“高光”时刻。
作为服侍皇后的高级太监,每时每刻都需要关注主子的需求,但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还有值班当差的晚上,更是容易打盹失神。
可令人疑惑的是,孙耀庭发现那些老太监都都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哪怕是半梦半醒之间,在听到主子的呼喝声时,也会立刻清醒,这让孙耀庭十分不解。
经过几番打探,他终于发现了老太监的秘密:伺候嫔妃的时候,在鞋里放上一个苍耳,如此一来,哪怕是再有困意,在听到主子的呼喝后,一挺直身板就能立刻清醒了。
凭着这股钻营精神,孙耀庭坚定地认为,自己将会在这紫禁城中成为深得恩宠的太监,然而一场政变,却令他第二次被赶出宫。
1924年11月5日,时任直系第三军司令的冯玉祥率部围困紫禁城,勒令溥仪出宫,否则便将紫禁城连同整个皇室成员炸为齑粉。
兵临城下,溥仪只得携皇后及众妃嫔带着财物仓皇逃亡,与他们一起逃亡的,还有包括孙耀庭在内的太监宫女。
溥仪一行人先来到带到醇亲王府避难。
没几天溥仪和婉容借口去看姑姑寿固伦公主,抛下所有随身的太监宫女,在日本驻华大使的帮助下逃出了京城。
主子都没了,这些太监宫女们也就被醇亲王遣散了,孙耀庭只能再次回到了老家。
这时的孙耀庭已经年近三十,家中的兄弟们都已成家,收入微薄的他们无力供养他,而且家中没有多余的土地供他耕种,更何况以他的体能,也没法靠种地自食其力。
孙耀庭只得靠捡煤渣、拾垃圾度日,直到八年后,他再次迎来了入宫的机会。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仪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伪满洲国。
为不拖累家人,而且出于职业特制的禁锢,孙耀庭辗转千里,又来到了溥仪身边。
第三次进宫的孙耀庭,并没有因为是老员工而得以关照,这一次他被分配到了“勤务班”。
“勤务班”只是在日本人的监视下做些扫地之类的杂活,完全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而且这时的溥仪,名义上是伪满洲国的的皇帝,实则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为发泄不满,他对自己“伪皇宫”里的太监十分残暴,动辄鞭打痛骂,以致许多太监不堪暴虐而逃走。
孙耀庭也因犯下过失,被一个管事的太监用厚竹板打手心,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哀嚎不断,闻讯赶来的溥仪立即制止了管事太监,并亲自为孙耀庭上药,这一幕也成为孙耀庭在太监生涯里感受到的难得殊荣。
没过多久,孙耀庭被查出患有肺病,溥仪害怕被传染,很快便打发他回乡了。这一次,孙耀庭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北京的万寿兴隆寺居住,住在这里的还有40多个和他有着相同命运的太监。
一群被帝制抛弃的蝼蚁,就这样在乱世中苟延残喘。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后,以孙耀庭为代表的群体,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
他们是底层的贫苦百姓,也是是受封建思想荼毒的悲剧人物,为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政府发放给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根据他们各自的技能,还分别安置了职业。
孙耀庭因为早年读过几年私塾,被安排到宗教管理事务,他还当过了六年的出纳,月薪35元,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中高收入群体了。
“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这是孙耀庭经常对人念叨的一句话。
退休后的孙耀庭住进了广化寺,直至终老。
八十年代后,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向记者贾英华讲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汇编成了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并于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这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1996年,孙耀庭去世,终年94岁,自此,中国再无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
怀着给乡亲们发放肉包子的梦想,孙耀庭三次入宫三次被驱逐,而最终实现他梦想的,却是一个崭新而伟大的时代。
因为,只有被人民拥护的政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梦想。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 END .
【文| 沧海明月生】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