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功出大汗,二等功有伤残,一等功得拿命换,而他却拿到了特等功。”
——后人对吕俊生的评价
狂暴猛士 军中吕布
身高1米9,力量惊人。
他就是一人能捅死27个日军,右手能举二十斤的大正十一式机枪,左肩能同时扛起三支三八式步枪的“军中吕布”。
而他究竟是何方人士,又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才可以拿到特等功呢?
吕俊生在从军前是一位镖师,白刃精熟,从小习武的他性格彪猛,拥有稍强的臂力,再加上他人高马大的外形,很多人都称他“大块头”。
游走于华北一带的镖师,四海为家、居无定所,一派侠义之气。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人今后会成为著名的抗日英雄,而且还获得过八次一等功勋章,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想到。
这要从他白刃上阵、以一人之力歼灭二十七名日军的冷兵器战争说起。1938年的山东,日寇横行、惨无人道,他们疯狂地屠杀中国百姓、制造了多起惨案。
不敢走阳关大道的日本兵,出现在夏津的山路上,当时,正巧被“狂暴猛士”遇到,鬼子们抬头一看,眼前这人体高形壮,仿佛一座人形大山横跨在他们面前。
对他来说,眼前这些不到一米六的“韭菜花”只是他的磨刀开场秀,几乎没用什么力气就磨刀霍霍、人头落地。
吓得其余日寇双腿打颤、无法站起来,嘴里念叨着:“修罗恶魔、修罗恶魔啊。”
这情景不是抗日神剧,是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事件,这位狂暴猛士就是八路军吕俊生。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场山坳间的相遇,双方都没有交战的思想准备,寡不敌众前,这位孤胆虎将只身一人冲进敌阵,面对整个精兵精将组成的部队,眼疾手快的吕俊生没等日寇兵们反应过来,就已经把他们白刃斩首。
那些手持精良兵器的日本鬼子甚至都没有开枪拔鞘的机会,就已经像被“砍韭菜”似的,全军覆没。没费一颗子弹的冷兵器战争事件,立刻传遍双方军队。
那些青天白日官兵听闻,都无法相信,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军队力量极其薄弱,而且缺乏专业的训练,在战场上,大多八路只能用胸脯去挡对方的子弹,毫无技术性可言。
而抗日战争拉开帷幕后的首批日军全部出自甲种部队,加上他们从小就练习刺刀,我们一直没有任何优势,我方十人常常都抵不过对方三人,在拼刺方面更是国人根本无法制约抗衡的。
而吕俊生的出场,改变了大家对于八路军实力的认识,一战成名后,大家称他为“神兵”。
可他倒好,内心波澜不惊,仍旧一顿饭啃六个馒头,三碗汤不过岗,吃完倒头就睡。面对新兵让他分享作战经验和技巧,他也是笑笑就罢,好像这件事与他没有丝毫关系。
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心态才能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出其不意。此后他的战果频频,在一次遭遇战中手挥大刀砍死二十个鬼子;在出任通讯连连长带兵训练时,偶遇日军,仅一人致使敌方六十多人死伤。
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数据,为他带来了第一块一等功荣誉勋章。而在战场上,他不仅善于耍刀,还擅长投掷手榴弹。
得益于力大臂长的先天优势,他投手榴弹的话,一扔一个准。
总是看似不经意的随手一挥就能带给敌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甚至打出了一种迫击炮的效果(抗战初期我国都没有迫击炮等武器)。
屡建奇功 从战士到排长
在学校进修期间,他也要时常执行任务,一次偶遇一个日军部队。
要知道,那时候八路军的实力是一个营对战一个队,而这次他们一个连需要对战一个队,力量悬殊太大。
一般的连长面对这种情况,都会选择隐蔽起来,等敌人通过,不会正面交锋去“送死”。可是神兵永远只会另辟蹊径,并且他总是那么的胸有成竹。
双眼一瞅,他决定吃下这支日军,于是命令其他战士提上大刀奋力拼杀。这次收获的不仅仅是满地尸首,还有众多先进的武力装备,这人简直是有神兵护体。
越战越勇的他,接二连三地打赢很多场战争,可以说,只要有他在场,我军方面就没有失败的情况,他被战士们骄傲地称为“常胜将军”。
百团大战时期,荣升排长的他一个人要指挥整个部队,需要破坏敌人林立在碉堡外围修筑的工事,人海战术在晋西北的复杂地形中已失去了优势,我军陷入慌乱。
这时,他又一次站了出来,命令大家集中火力来压制敌人好掩护他只身潜入沟渠内,匍匐至碉堡外围。
那时,洞门已被敌人封死,在没有任何洞孔的条件下想要炸掉碉堡,用枪支是行不通的,而手榴弹又必须要看准时机,一举成功,否则连自己也会被炸掉。
在那种尖峰时刻,他仍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只见他踮起脚尖心里默数着敌人的弹药数量,伺机而动。
就在敌方更换弹夹那刻,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将手榴弹塞了进去。
碉堡轰然倒塌,与此同时是敌人的惨叫声。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他声名累累,但上战场拼杀的战士又哪有不受伤的?
荣立八次一等功后,他也遍体鳞伤,那一个个伤疤仿佛是他的护身符,护佑他总是能够在不长眼的子弹下全身而退、数次大捷,同时又像一个个刻在身体的荣誉勋章,彰显着一个“老革命”的英勇无畏。
随着大大小小的伤势,他的身体也愈加衰弱,组织派他去了后方后勤部工作,可是被他拒绝了,他说:“身为军人,不在战场上就是废人一个,还不如回家干农活。”
就这样,严重伤残的他没等到抗日全面取得胜利前就只能退伍回乡,安养身体,当他和村里人讲述这些传奇故事时,大家哄笑,都认为他在吹牛罢了。
结语
走过战火纷飞,留得一副伤残之躯,老爷子终究还是没能在战场上坚持到鬼子投降。那些旁人难以置信的九死一生瞬间,就像电影片段一样帧回旋在他的记忆。
1970年,电影下乡兴起,大家带着新鲜的设备来到他所在的村子里播放露天电影。当时,正好是一部八路打鬼子的片段,他看得正起劲,手舞足蹈、拍案大笑。
突然,身体一瘫,倒了下去,这位“神兵”一生杀敌、一生潇洒泰然,连最后去世的时候都是仰天大笑地离去,又是堪称传奇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