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陪朱元璋出生入死的34人,朱元璋斩杀30人,留下的4人是谁?

陪朱元璋出生入死的34人,朱元璋斩杀30人,留下的4人是谁?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赞明太祖<咏燕子矶>》

细数中国古代的皇帝,不得不提可以算得上唯一穷苦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就连刘邦也曾是亭长出身,而他出身连饭都吃不起,出家当过和尚,后来参与起义军,才逐渐走得上称王称霸之路,从贫困起,也就更了解底层的百姓,也更加认识到天下。

他注重集权,所有工作放在自己手中;他喜好杀戮,却基本只严酷惩治贪官腐吏。有人说他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将同自己一路走来的官员将领杀害,但谁又知道他的理想呢,走过半生。

从最低点走来,在最混乱的时候看到了满眼苍夷,经历了归顺又背叛,因苦难成为一个僧人,那时候因饥饿选择可能也多了一丝慈悲之心,不是对他人,是对整个时代的慈悲,恶以杀阻之,也不希望自己未来成为前代的先例,可能才因此有了杀了这么多人的契机。

陪朱元璋出生入死的34人,朱元璋斩杀30人,留下的4人是谁?

真实发生的事情已经无法得知,史书中记载的只有出生入死的34人,朱元璋杀了其中的30人,留下了汤和、沐英、郭英、耿炳文,为什么会杀了那30人,为什么会留下这4个人,小编从明太祖本人和那个时代背景讲述这个在小编角度的故事。本次小编带大家走进朱元璋的明初世界以及这4个人。

英雄人物,出生入死

明朝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一群比较特殊的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这是未来对明朝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思想上儒学在明朝散发了新的光芒,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交上郑和下西洋交往了多个国家,无数学说发明在明朝出现以及得到利用。不可否认时代背景生产力的作用,但是明朝起源的重要影响不可否认,一个人是永远也绕不开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1361年,已经被封为吴国公的朱元璋仍然面临险境,四面受敌,元军、张士诚、徐寿辉威胁着朱元璋军,面对一个可发展的机会,朱元璋秉承着高铸城、缓称王的战略措施,不断发展后备力量,与民休息,不断吸纳人才。占领应天后,以刘基的谋略逐渐解决了最强的陈友谅,瓦解了敌方的力量,1367年当时吴王的朱元璋灭亡了元朝,在洪武元年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

1370年。朱元璋对开国功臣进行封赏,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为公爵,封28位将军被封为侯爵,赋予了他们高地位,赐予了大量土地,甚至还赐给了他们丹书铁券。

建国初期,好像一切都在变得更好,确实也是这样,包括朱元璋和这群人的关系,向着好的方向走,但是一切过去的一切都为现在埋下了伏笔,给的越多后面的危险也就越大。

以私下穿龙凤图案衣服为理由而被第一个杀死的廖永忠,做了很多违法犯罪事情的朱永亮父子,因吸纳知识分子而被杀的李文忠等等,洪武大帝赐予的丹书铁券好像伊甸园的苹果,让公侯一个个以各种理由或是毒死或是鞭死等多种死亡,最后也仅仅剩下了汤和、沐英、郭英、耿炳文,到最后得到善终的只有郭英一人。

十分谨慎的汤和、马皇后和朱元璋的养子、贴身侍卫沐英以及在朱棣时期自杀的耿炳文。从实际情况来说,其实这群开国功臣基本都没有得到善终。

陪朱元璋出生入死的34人,朱元璋斩杀30人,留下的4人是谁?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史书上评价朱元璋残忍好杀,无论是电影还是过往的电视剧大多展示的是一个浑厚、豪迈的英雄形象。所有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有些人可能说朱元璋担心自己权利被损害,那些功臣功高盖主,所以以各种借口杀了他们。也有人说是这些军功贵族贪污腐败损害了百姓、国家的力量。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洪武大帝朱元璋当时的想法,但是能够劳苦半辈子,能够和马皇后一直相爱如宾,甚至有时候让马皇后参与朝政之事的人也不可能很差。人都是矛盾的,尤其朱元璋经历了那么多。

出生在元朝末期,看到了被异族剥削,因吃不饱饭来到寺庙,也仅仅是一时的安稳,颠沛流离,经历过背叛,也经历过喜悦。一生陪伴的老伙伴,一个个在自己手下死去,自己最爱好生培养的儿子先自己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是最后依然走回来了,依然是那个寻求安平世界的少年,只是不再是自己吃饱饭,而是让明人吃饱饭,日月所见,皆为明土,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人才和理想为后继者,可以说明朝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可能在死去后,继续和马皇后,和那群老伙计一起征战,享受那过往的时光。

陪朱元璋出生入死的43人,最后留下了4人,为什么?大家可能也都有了明白。大家也或多或少听过创业公司的事情或者共患难夫妻的事情,有的结局很好,也有的很差。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受到环境、亲人等等,可能结果不是很如意,但是那段记忆会成为一生一生的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匿名分享你在生活中或者你朋友关于一路成长以及未来变化的事情,和大家一起感受那段不可磨灭的刻在心里的那段时光。

参考文献:《明实录·太祖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126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