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真草篆隶,各尽其妙。

而在狂草艺术这一领域,颠张狂素的名号一如楷书中的颜筋柳骨,成为两座无法逾越的巍峨高峰,被无数书法爱好者顶礼膜拜。与楷书那种严谨规制的法度相比,狂草这种书体在书写上具有无限可能的创意,从而在从艺术层面上来看其抒情性是其他书体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种看似随意而为的线条点划之中流动的情绪饱满而充沛,但在这样的表现之下其实依然遵循着森森法度,从而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之大成。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李可染 《怀素书蕉图》


以狂继颠:怀素习书之路及笔法之渊源

怀素(737-799年),字藏真,以狂草名世,在书法史上有草圣的美誉。

关于怀素习书的一个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怀素书蕉。这一故事最早见于怀素好友陆羽为他所写的传记中,据说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仅十岁就出家为僧,但十分爱好书法,买不起纸张的他于是经常就地取材在寺庙的墙壁、木板、衣服、圆盘等物件上一切练习书法,不过这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就在寺庙周围种上了许多芭蕉树,用芭蕉树的叶子作为练习书法的纸,先是将那些长大的蕉叶采摘下来练字,后来新叶长的速度跟不上怀素习字的需求,于是干脆在树旁直接在长着的蕉叶上练习书法。

这样的勤学苦练,使怀素的书法进步很快。但怀素一开始只是凭借着一股热情而孜孜不倦地摸索中自学,在笔法技巧上师出无名,但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面貌,正如唐代诗仙李白写给怀素的《赠怀素草书歌行》说的那样: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辞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絮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汉楚相攻战。

湖南八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艺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两位酒中豪客的相遇相知,留下了一段佳话。而从李白诗中所言,怀素早期的狂草书法更多的是那种与生俱来横空出世的独创性,这种神来之笔绘就的狂草,在野蛮生长中具有一种张扬的气场和磅礴的气势。而后怀素在习书路上因为机缘巧合得以在京城见到了历代遗留下来的如王羲之、王献之等诸多前贤大家的墨宝,并在京城遇见了他书法上登堂入室的正式引路人——张旭的弟子邬彤,这使他对书艺的领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邬彤告诉他说:“张旭曾私下对我说,他是看到了孤蓬迎风震动和飞沙走石的样子而领悟到草书中中变化,从而领略到了草书的内在笔法的奥妙。”怀素听后对此恍然大悟,从此注重在自然界的物象变化中去领悟狂草的境界之奥义。陆羽曾经记下了怀素和颜真卿论草书的对话:

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

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在这段对话中,诞生了后世书坛常用的两个概念:坼壁路和屋漏痕。颜真卿问怀素的书法心得,怀素在回答颜真卿的问题时自我陈述道:我过观察夏天云彩的变幻不定,如同奇峰异峦一样,便经常取法于此,用笔痛快的时候就像鸟从树林中飞出、受惊的蛇潜入草丛中一样迅捷,而有时在处理狂草中牵丝的地方时,就参照墙壁上自然开裂的纹路,使每一笔都很自然。颜真卿说道:和屋檐上的漏水的蜿蜒的痕迹相比如何?怀素听到颜真卿的点拨之后站起来握着颜真卿的手说道:我明白了书法的妙处了。

怀素的《藏真帖》与这样的一个典故可以相互参证。怀素一直很羡慕张旭的笔法,但在张旭大怀素四十余岁,怀素无缘得以亲聆其教,尽管随着其兄邬彤学习过张旭的笔法,但心下却一直颇为遗憾,于是在洛阳求教大他二十余岁的颜真卿。《藏真帖》三言两语记录道:

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怀素 《藏真帖》

怀素性情张狂放诞,行事不拘小节,曾自谓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这种个性与张旭的疯疯癫癫的状态有着某种气质上的一脉相承,对狂草这种书体来说更是有着一种同频共振的合拍性,从而在人书合一中实现了艺术境界上的飞跃。


散僧入圣:怀素《自叙帖》的法度和境界

怀素留下了诸多法帖,主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藏真帖》等,在这些作品中,怀素的风格集中体现还是首推《自叙帖》,这是怀素晚年时期写下的代表作。明代文征明曾如此评价道:

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东坡谓如后人操盘,初无意于济否,是以复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憾。

怀素这部书法作品整体上一气呵成,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个字,看上去满纸纠缠凌乱的线条,就像枯藤缠枝一般,有一种无法无天的勃勃生机的。但回归到唐朝尚法的书法规则中来看,这样看似打破一切禁忌的线条点划和结构布局之中,不破不立,破中有立,隐隐其中的法则意识依然清晰可循。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怀素 《自叙帖》(局部)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怀素 《自叙帖》(局部)

从线条来看,怀素的《自叙帖》的线条有一种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的力道,曲线为主,直线和折线为辅,而以中锋为主的运笔特点使整个线条具有一种石破天惊的霸气和举轻若重的质感,响鼓重槌,利剑快舞,凌波微步,乘虚蹈隙,在自然迅捷的速度变化中造成一股独有的腾挪跌宕的气势,就如米芾所说的那样:“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可以说中锋用笔是书法用笔中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因素,比之侧锋更有一种内敛的力道,气沉丹田,无往不收,这符合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但怀素的中锋用笔与他那神鬼莫测的线条走向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瘦硬圆通中又蕴含着灵动飘逸的气质,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从结字来看,这部书法作品中字体大小不一,每行多者七八个个字,少者两三个字,而纵观这些大大小小的字体构成,寓方于圆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曾这样总结道:“真贵方,草贵远,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之妙。”在《自叙帖》中,笔划的轻重安排也极有个性,对单个字来说,笔划上重下轻、左重右轻是一个基本的特点,这与狂草的书写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符合草书的审美习惯。而且怀素通过字体的大小和笔划的简略以及倾斜度的变化,出奇制胜,结字简练,使每个字又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独有的个性风采。

从布局来看,上下相连、首尾呼应是这部作品的典型布局特征,而在这样的总体布局中处处可见怀素的匠心独运,横斜曲直,钩环盘纡,整体上以势取胜,形成了独有的面目。由重到轻、由实到虚的书写中,这种笔划的渐变趋势贯穿于整体的布局之中,将精彩的局部之妙融合于整体上的精彩之法,在道法自然中别出机锋,充满着一股浓浓的禅意,空间布白上浑然一体,精神气质上焕然一新,从而使整幅作品具有一种雄浑大气、超凡脱俗的神韵。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怀素 《自叙帖》(局部)

书者,心也。怀素的《自叙帖》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笔墨个性,在变与不变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维度。整体上来看,怀素可以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书法美学观,由于书写速度的变化不多,所以更追求线条结构的变化而带来的层次感,相比之下,线条的质感丰富性上不再是主要着力点;而在整体上又更加侧重于章法布局的和谐美,对笔法的追求已经退而求其次。这种大巧若拙的美学境界蕴含着一种大智若愚的书法哲学,与怀素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怀素一生清寒禅修,对人生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注入他的笔墨修养之中,在看似大逆不道的张狂之中有着内心的坚守,和他笔下的《自叙帖》中体现的美学境界一样,不墨守成规,外在的无法与内在的有法在看似矛盾中却又互相融为一体,注重本质上的修为摒弃外在的拘束,无为而为,无法而法,从而使整个作品中充盈着那种真实不羁的情绪,独辟蹊径,无意于佳乃佳尔,得造化之妙,显天真之趣。

散僧入圣|怀素狂草笔墨之渊源以及《自叙帖》的法度与境界

怀素 《自叙帖》


对怀素来说,红尘方外,我行我素,饮酒是一场顿悟,书法是一场修行。在这样并行不悖的逐梦之旅中,怀素在自在随心中释放自我,从而在狂草的推陈出新中走出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最终在狂草艺术殿堂中留下了一座仰之弥高的丰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879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