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有一位极为低调的元帅,他的个人战绩相比叱咤风云统领千军万马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可能多有不及,但是他在战争年代的贡献却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扭转全国局面,还是在东北协助林彪发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他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

他就是政工出身的罗荣桓元帅,一位低调地最容易被忽视的元帅,在1955年授衔前期,他还总是认为自己军功太少,想辞去元帅衔,可是毛主席坚决不同意!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因为肾衰竭在北京逝世,年仅61岁,他是共和国最早离世的元帅,也是与毛主席的结识最早、共事最多的元帅,更是被毛主席称之为“一生共事的人”

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罗荣桓就参加了,后来又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直到古田会议,毛主席才发觉他是一个人才,随后一直很信任器重。

来在第四次反“围剿”前夕,毛主席受到排挤,因为支持毛主席,罗荣桓也受到牵连,毛主席对此印象深刻,后来对人说:“我连累了罗荣桓。每次我倒了霉,跟着我倒霉的肯定有罗荣桓。”

可见,罗荣桓就是毛主席领导革命的坚定拥护者,也是最能准确认识到毛主席战略思想的正确性。作为青岛大学的高材生,罗荣桓对国内形势和革命路线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沉闷性格的背后,却始终有着勤于思考的大脑,总能根据形势做出最准确的论断,在反“围剿”战术出现分歧时,罗荣桓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毛主席的游击战符合国情,不听毛主席的,肯定要吃亏!”

能够对战略选择认识如此清晰,可见罗荣桓的眼光之深邃,罗荣桓绝不是盲从,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像与他共事多年、配合默契的林彪,在1961年开展工作存在问题,罗荣桓毫不犹豫予以反对,这也导致二人爆发激烈冲突。可见,罗荣桓在对待工作方面绝不盲目,而是实事求是,这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

这位低调的罗帅,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1937年,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形成统一战线,而我军在敌后作战不仅牵制了日本鬼子,还给日本鬼子带来了重大的打击。

若说十大元帅中谁在抗日战场上的贡献最为突出,前两位基本没有争议!作为八路军的总指挥,朱老总毫无疑问是功劳最大的;而彭老总作为朱老总的助手,也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在战略反攻阶段,彭老总更是发动和指挥了八路军规模最大的百团大战,足以排第二。

那么,排在第三的却众说纷纭,多有争议,有人认为林彪“平型关大捷”威震天下,有人认为刘伯承指挥作战最多,但是在个人看来,真正改变抗日战场全国的局势、影响最深远的,却是搞政工的罗荣桓。

抗日战场,罗荣桓代替出国养伤的林彪,指挥我军第一主力115师,纵横驰骋,征战晋南,战果卓著;来到山东,成效明显,使互不服气、各自为战、矛盾尖锐的局面得以理顺,战区力量最为强悍!在日军铁网扫荡面前,他却游刃有余,成为华中日军眼中拔而不掉的针刺。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罗荣桓在抗日战场上的功劳,稳居十大元帅中第三位,仅次于朱老总和彭老总!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罗荣桓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部主任,协助林彪和聂荣臻,后来115师发动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首次击败日军,意义重大,而罗荣桓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8年3月,林彪因被阎锡山的部下误伤,随后离开了前线,前往苏联治疗,由陈光代理115师师长,罗荣桓则担任政委。

实际上这个任命,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这个任命是由八路军总部决定的,也就是朱老总和彭老总商议的结果,陈光在作战方面的确经验丰富,也得到林彪的举荐,所以总部遵循林彪的建议,让陈光出任代师长。

可是,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在不知道八路军总部已经任命陈光为代师长的情况下,以军委总部的名义做出让罗荣桓为代师长的决定。因为罗荣桓参加革命早,一直担任林彪的副手,他兢兢业业,功劳突出,并且毛主席极其信任罗荣桓,所以让罗荣桓担任,也很有道理!

于是,在115师同时接到了两位代师长的任命书,这个情况汇报到毛主席那里后,毛主席才知道原来彭老总已经安排好了,既然八路军总部已经有所任命,那么毛主席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再说,当时的情况很特殊,八路军总部在做出陈光担任代师长的决定后,便将这个决定上报党中央以及国军国防部,当时是统一战线,八路军也是属于国民革命军,所以师长的任命,需要国防部蒋介石的认可。

因为陈光的任命已经上报了国防部,并且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随即这个任命书也下达到了各个部队,虽然党中央毛主席也做出了让罗荣桓担任代师长的决定,但后来考虑到政工方面也需要人,所以在八路军总部和党中央沟通协调后,罗荣桓则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这也是在林彪负伤之后,罗荣桓落选代师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另有大用。虽然他没能担任代师长,但作为115师政委,他的责任也是非常重大。

在随后,日军纠集数万人进攻晋南,企图夺取临汾地区马斗关黄河渡口,然后以此为跳板渡过黄河,进攻陕甘宁边区。敌人的目的很明显,敌人也来势汹汹,对此,罗荣桓和陈光立刻做出决定,务必要提前阻击日寇,绝不能让日寇目的得逞!

1938年3月14日,罗荣桓与陈光做好部署,在日寇必经之地的午城井沟提前设伏,在日寇抵达之时,伏击战就此展开。这一战连续打了5个昼夜,毙伤日寇1000多人,击毁卡车79辆,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强烈打击了日寇西渡黄河的野心。

到了9月,日寇再次卷土重来,还是企图西渡黄河,以此威胁陕甘宁边区!罗荣桓和陈光再次采取伏击战的策略,在汾离公路沿线的薛公岭,设伏3次,击毙击伤日寇1000多人,击毁车辆30多辆,缴获了大量武器和上百匹军马,彻底粉碎了日寇西渡黄河的企图。

这两次伏击战虽然没有“平型关伏击战”那般意义非凡,但是成功阻止了日寇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企图,从这个层面上来说,115师不仅成功的“保卫黄河”,还让八路军就此成为日寇心中的噩梦!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罗荣桓在抗战上的贡献不仅仅是在晋南,其实,他在山东的作用更为突出。

罗荣桓向来关注全国形势,在红军时期如此,在抗战时期也是如此!在晋南抗战时期,他的目光就并不只是瞄准眼前,而是着眼于大局,能够准确看清敌后抗战的重要性,于是他在回延安参加六届六中会议时,直接提出“到敌人后方去”的战略主张,这一主张也得到毛主席的赞同,事实证明,这一战略也直接影响着整个抗日形势。

在当时,山东形势尤为关键,其背靠中原,南接江淮、北迫平津,与东北辽宁隔海相望,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枢纽,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寇迅速南进,国民党军仓皇溃退,山东局势就变成了一锅粥,极为混乱。为发展好这一重要敌后根据地,党中央、毛泽东1938年底决定组建“东进支队”,指令罗荣桓陈光、等去山东,领导打开当地的局面。

罗荣桓进入山东之后,马上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原来,驻守济南的日军,正是曾经在平型关遭受115师重创的板垣师团。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们得知罗荣桓进入山东,马上展开部署,派出一支精锐大队,由长田敏江率领,进攻八路军指挥部。他们就是想趁着我军准备不足,意图活捉罗荣桓陈光!

但是,八路军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只要他们敢来就一定让他们付出代价。1939年8月2日,战斗打响了,经过一昼夜激战,八路军全歼来犯之敌,还逼得长田敏江切腹自杀。这一战再次重伤板垣师团,让日寇不敢再轻易挑衅我军。

当然,罗荣桓最擅长的还是政工,他于1939年9月在枣庄抱犊崮建立第一个根据地。但是,山东形势却是异常复杂,各派势力如同水火,我军部队也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罗荣桓认识到要想从战略上经营好山东根据地,就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早在之前,毛主席就针对抗日工作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原则,罗荣桓在此原则上,又制定出山东根据地“插、争、挤、打、统、反”的六字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罗荣桓领导部队积极争取地方开明抗日武装万春圃、孔昭同,团结驻在山东的东北军于学忠部,挤走顽固派县长李长胜,打掉反共的白彦地主武装,团结广大抗日力量开创了山东根据地的新局面。

其中打掉白彦地主武装也是罗荣桓的经典之作,在1940年2月,罗荣桓指挥部队三打白彦镇,将敌人控制鲁南山区的这个重要据点一举清除。随后,鲁南各地开始涌现出诸多地方武装,正是在抗日根据地的支持下,地方武装组建了运河支队、沂河支队、峰县支队,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铁道游击队了。

罗荣桓这一策略,直接改变了鲁南地区的抗日局面,他彻底动员起广大的群众,让人民群众也投身到抗日热潮之中。

1941年8月19日,中央决定将山东纵队与115师合并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由罗荣桓担任书记。1943年,罗荣桓又被任命为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八路军115师代师长兼政委,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这一任命,直接让罗荣桓对山东抗战各项工作都全权负责,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在随后更是化被动为主动,重创日军!

1944年3月,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作战接连失利,不得不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罗荣桓抓住时机,指挥山东战场率先进行攻势作战,在春季攻势中,消灭汉奸吴化文部7000多人,控制了鲁山地区,进入5月,又领导了山东战场的夏季攻势。

进入1945年,罗荣桓又相继发起了春季攻势、夏季攻势,解放了山东大片国土。到了8月,罗荣桓又指挥部队分5路向敌占城市进军,解放了46座县城、6处港口、35个火车站,歼灭日伪军6万多人。

据统计,到抗战胜利后,罗荣桓用了短短6年时间在山东地区发展出来的正规部队多达27万,占到当时我党正规军总数的四分之一。另外,山东地区的地方武装也发展到了50多万人,支持革命的群众更是多达2700多万人,山东也成为我党最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罗荣桓在山东贡献之突出让人瞠目结舌,这体现出罗荣桓善于发动群众,能够最大团结力量的能力,可以说,凭借在山东战场上的这份答卷,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贡献就鲜有人能及!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眼见罗荣桓在山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毛主席异常高兴,他也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毛主席这席话还真不是过誉,罗荣桓在山东发展起来的部队在后来解放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的数万人,都是罗荣桓从山东动员来的。可以说,罗荣桓在发展队伍的这份能力,在我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毛主席对罗荣桓的能力也是相当认可,无论是在发动群众,还是在部队配合军事工作,罗荣桓都是格外突出的,毕竟罗荣桓天生就善于团结同志。在林彪进入东北时,毛主席专程将罗荣桓派往东北配合林彪工作,因为毛主席也知道林彪个性太强,除了罗荣桓,还真不一定能够给他找到称心如意的搭档!果然,林彪对罗荣桓也相当服气,也非常依赖,毛主席后来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之所以派遣最为器重的林彪和罗荣桓前往东北,是因为东北地区原本就拥有重工业优势,到抗战结束时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可以说,此时谁能抢占东北,谁就具备掌握统一中国的主动。对此,蒋介石能认识到,毛主席也很明确。

为了夺取东北,党中央决定由山东抽调精兵强将,急赴东北。于是,罗荣桓做好安排,紧急抽调山东的正规军6万多人、地方干部3万多人,经海陆两路赶赴东北后来,这些人在东北得到锤炼,也成为威震天下的四野的骨干力量。

罗荣桓在去了东北以后,虽然他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他始终奋战在一线,不仅协助林彪做好战斗部署,更是积极发动群众,使得我军在东北从最开始仅有13万到后来入关作战时超过百万,这方面罗荣桓贡献之大无人能及!

凭借这一点,罗荣桓就足以被授予元帅衔,毕竟政工也是军队工作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而罗荣桓在这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被授予元帅实至名归。

正是罗帅的突出贡献,才让林彪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谋划战术,而四野的兵力迅猛增加,也让林彪拥有足够的资本发动辽沈战役,最终彻底击败国民党部队!罗荣桓的作用在东北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林彪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战绩,有罗荣桓一半之功。对于这位好搭档,林彪也是格外欣赏,正是如此,在罗帅离世之时,林彪还专门出席了他的葬礼,要知道林彪晚年几乎不公开露面。

在罗荣桓病逝的第二天,《解放军报》上,刊登出了林彪专门为罗荣桓写的挽联:

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

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这也是林彪一生写下的唯一的一副挽联,而在林彪心目中,罗荣桓也是他的“挚友”,能得到性格古怪的林彪的认可,罗荣桓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实际上,从1942年起,罗荣桓经常带病指挥作战。

在鲁南战争时期,罗荣桓被发现尿血症状,然后一直腰疼不见好。毛主席得知后,就甚为关心,还专门发来电报要求他去新四军检查治疗,只是陈毅接他到淮南就医,也未能查出病因。随后有人建议他去上海检查,却被毛主席阻止,因为罗荣桓身上有伤疤,容易被敌人发现,不适合去上海。可见,毛主席考虑事情也是细致入微,极为周全!

1944年,罗荣桓病重期间,毛主席亲自发来电报,长篇累犊地询问病情,这是很少见的。毛主席对待罗荣桓已经超出了对下属的关爱,更像兄长对弟弟的关爱,二人的关系已经超出了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经历了患难和考验的非凡友谊!

1946年,罗荣桓去朝鲜治疗,毛主席就多次亲发电报慰问,并亲自给金日成打招呼安排他赴朝鲜住院的事宜!紧接着,罗荣桓远赴苏联开刀做手术,毛主席以中共中央和他本人的名义特意给斯大林发报,称:罗荣桓同志是我党重要财富和久经考验的忠诚干部,望给予最好的治疗。

眼见毛主席亲自叮嘱,斯大林也非常重视,给予罗荣桓苏共中央委员的待遇。在苏联,罗荣桓做了一个大手术,直接切掉了一个肾,即便是如此,罗荣桓一直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为了尽快实现革命的胜利,他后来一直都是带病工作。

在罗荣桓去苏联前,毛主席还给他准备了50两黄金作为路费,这让罗荣桓也很感动,虽然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是他能够感受到毛主席对其最深厚的关怀!罗荣桓到了苏联,虽然也需要用钱,但是他除了安抚烈士遗孤,并没有动用这笔钱。

在辽沈战役前夕,罗荣桓进军大连。罗荣桓前脚进城,毛主席电报后脚就来了,依然是催促罗荣桓到医院检查。毛主席得知他患了肾癌不容乐观时,担心当地医院不可靠,就亲自布置如何就医。

北平解放后,罗荣桓率军南下,在到天津后,由于手术后未得到有效恢复和长期带病工作,突然晕倒。毛主席得知后,亲自派人到天津探望,并亲笔给罗荣桓写信:“……不宜南下,可回北京治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50年,毛泽东在得悉罗荣桓带病坚持工作,身体状况不好时,在罗荣桓提交的一份报告上除批示“同意”外,还写了这样几句话: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的身体好些,否则难以持久,请考虑。

1963年12月16日晚,罗荣桓元帅离世的消息送到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正在听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他让大家起立默哀。默哀毕,毛主席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亲,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悲痛难抑,非常伤心,据说几夜不得入眠,他上一次如此伤心,还是1950年任弼时去世的时候。

随后,毛主席专门参加罗帅的葬礼,而毛主席一生也只参加过两个元帅的葬礼,一个是陈毅,另一个就是罗荣桓。

毛主席与罗荣桓从1927年湘赣边秋收起义相识,直到1963年罗帅离世,二人革命友谊长达36年!这份友谊包含了两位共产党人肝胆相照的革命情谊,也蕴含着老一辈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关心!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是夜深人静之时,他对罗荣桓也时时怀念!

在罗帅离世之后的一天深夜,毛主席为国事忧思,此时他再次想起罗荣桓,内心无限感慨:他们相识36年,经过红军最困难时期,也遇到过决策最困难之时,可是罗荣桓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自己,而现如今罗荣桓却因积劳成疾而早早离世,自己再遇到难题还有谁可去询问!

于是毛主席提笔写下一首诗,这就是著名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6年发展正规军27万,罗帅抗战贡献直追彭总,深受毛主席信赖36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744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