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孔子有多重要?想要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文化,怎么样也绕不开孔子。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要了解孔子所讲的“礼”,就得从“周礼”产生的时代背景讲起。

周人取代商人后,为了推行新的治理,建立了封建制和宗法制,而这两者的核心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这之前,商朝是以鬼神文化为主,周人这一套改变了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和知识内容。

周人的宗法制度是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周天子是整个宗法系统的核心和最高层,其余的各诸侯因宗法安排听令于周天子,维持这一套宗法,确定人和人的关系、地位就需要靠“礼”。

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死亡,从开春到年终,生活中一直有“礼”来规范,你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事情。还限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辈份、亲疏、远近都有“礼”的规定。

因此“礼”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套学问就是西周的王官学,王官学有三个重要的支脉,礼物、史学和占卜学,这也是后来诸子百家的思想来源,儒家就是从西周王官学的“礼”学发展而来。

封建宗法发展越久,亲族关系变得越复杂,礼就变的越专业越繁复,“礼官”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重要。

直到东周时期,弱肉强食的现实主义原则凌驾于原本的宗法之上,“礼坏乐崩”的事情出现了。

孔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孔子开创了中华文明最初的来源:一种新“礼”

“礼”原来依附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是孔子将“礼”从中独立了出来,变成了普遍的价值原则。

儒家起源于西周的王官学,一直信奉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但儒家思想从王官学到儒家,在孔子这里得到了转化。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周礼”原本是依附在西周封建宗法上的一套礼仪规矩。例如,祭祀时要有什么程序?宴客时,客人坐在哪里?主人坐在哪里?诸如之类的问题,主要是用来规范不同场合,不同宗法身份的人的礼仪行事问题。

孔子最初就是依靠懂得这种“礼”而成名的,最重要的是,后来,孔子并没有把主要精力花在这种琐碎的程序和形式上,而是将“礼”转化为一种普世价值观,成了中华文明道德最初的来源。

考古出土的汉画像,以及在先秦典籍中,道家学派的《庄子》、儒家学派的《礼记》和综合各家学派的《吕氏春秋》,都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史实。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孔子问“礼”于老子

春秋时,孔子曾问礼于老聃。

他发出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和老子一起站在黄河边时,发出的感叹。

孔子为了“礼”奋斗了一生,很多时候都是知之不可而为之。

“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内化了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的秩序感,让人们有了彼此的信任,如果没有“礼”,就要倒退回原始丛林里的生杀掠夺,每个人都会惶恐不安,明天会不会就死在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手里?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吃人的礼教”并不是孔子所认定的“礼教”

当我们狂呼“吃人的礼教”,“打到孔家店”时,我们所认为的礼教,其实根本不是《论语》中孔子所认定的那个“礼教”。

杨照先生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一书中指出:

孔子所认为的“礼”在中文中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表达形容,英文中的却差不多,是decent(正派、像样)。

我认为孔子的“礼教”被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封建制度的文化问题,其中包括统治阶级宣传的问题,重点宣传了有利于维护自身的部分,对于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几乎只字不提。

例如:只宣传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然而,孔子认为的君臣关系,臣忠不忠也要看君王怎么样,这在《论语》里可以找到佐证。

孔子晚年在鲁国的时候,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何为则民服?”就是我有什么样的办法让人民能够服从,这是所有统治者都想问的问题。

孔子的回答极为高明:“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你要举用正直的人,老百姓就服你;如果你用奸邪小人,老百姓就不服你。

这种回答表明了孔子不是那种只为统治者服务的权谋人士,他是以老百姓为本的,是以人民为本的。

孔子的回答不仅仅指点鲁哀公如何做到让人民服从,最重要的是,还赋予了人民不服从的权利,他在告诫当权者,当统治者不公,人民就可以不服从。

诸如此类的人们对孔子的误解,不胜枚举。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另外,孔子的很多言辞饱含哲理,富有诗意。他还真心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将教育从贵族推向平民,他和他的学生谱写了无比和谐的师生之歌。

原来,我深深地误解了孔夫子的“礼教”这么多年

我曾经从内心非常抵触“礼教”,一听到这个词,就想起封建的落后和奴性,顺带着也不喜欢儒家的思想,认为其纯粹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制度,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没落和腐朽,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磨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让后世人们对孔子有了很多误解,认为孔子的“礼教”宣扬了所谓“愚忠”和“愚孝”,培养了国人的“奴性”,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孔子,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确很重要性,要理解中国历史及其其中的精髓思想,得先正确的理解孔子以及他提倡的“礼”。

致敬千年思想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6429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