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照片选自日本驻华情报人员拍摄编辑的《亚东印画辑》,拍摄时间约在1929年,拍摄地点则是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图为南京郊外的农村,拍摄时间是1929年春天。远方山脚下迤逦而来的公里,说明村庄对外的交通很便利。虽然是黑白照片,但原野中泛着的春光和生机勃勃的气象还是能够感受得到。村庄最壮观的建筑就是近处的小学校了,操场上几个小学生在玩耍嬉戏,旁边的健身器材让人充满希望!
从这组照片的选择来说,表面上是对南京城内外庶民生活和风光景色的关注,但亦能从中看出拍摄者搜集情报的用心。图为南京城外玄武湖的画舫,画舫在太平门和神策门之间横渡。
图为正在修建的南京中山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大力进行城市建设,其中修建中山陵、建设中央部署大楼外,修整南京各大道路是重点任务。从这幅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南京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
图为修建完成的中山陵。孙中山逝世后,灵柩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四年,直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紫金山修建了中山陵后,才最终迁至此处。据日文原图注说,花费了600万元的经费。
图为秦淮风光。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但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秦淮河属自然河道,但部分河段为开凿。柳暗花明的秦淮河畔,诞生了多少“商女”故事。
图为南京南门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新旧杂糅的面貌,国民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旧的如何取舍,新的如何选择,后来也左右了国民政府的命运。
图为南京的一处茶馆。在春日的下午,街上忙碌的人们在一间茶馆驻足,喝一碗苦茶,嗑着瓜子,谈一谈新近的传闻,间或能听一听戏,一扫倦怠。这应该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最惬意的生活了吧!如何没有后来日本人的侵略,或许这种生活还会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