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薛宝钗所做的一个灯谜。当时正值上元佳节,贾元春从宫中传出一个灯谜出来,贾母兴致颇高,就在正屋举办了一次灯谜会。因此,便有了薛宝钗所作的这首诗谜。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

薛宝钗所做灯谜的谜底为更香。更香是古代记录时间所用的香。古人在香上标记上刻度,以燃烧的长度来记录时间。因为每燃烧完一只香正好为一更的时间,所以这种香就被叫做更香。

在这次灯谜会上,贾元春所作灯谜谜底为炮竹,贾迎春所作灯谜谜底为算盘,贾探春所作谜底为风筝,贾惜春所作灯谜谜底为佛前海灯。每一个人的谜底都暗喻了各自的命运结局。可以说每一首诗谜都是专属于一个人的。那么薛宝钗所作的这首诗谜,是属于谁的呢?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这首诗谜,有的版本认为是属黛玉,有的版本认为是属宝钗。并且也都给出了合理的分析。关于这个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这也成为了一个小公案。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谜专属于薛宝钗。因为这首诗谜是由薛宝钗所作。与前文贾家四春每人所作暗示自己命运相同,薛宝钗所作的这首诗谜自然就暗示了薛宝钗自己的命运。这首诗谜可以理解为宝钗寡居之后的凄苦生活。

“朝罢谁携两袖烟”,这句从杜甫《和贾至早朝至大明宫》中,“朝罢香烟携满袖”这一句化出,暗喻了荣华过后,两手空空的意思。

“琴边衾里总无缘”,是更香与弹琴时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之香均无关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宝钗同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是没有缘分的。暗喻薛宝钗贾宝玉虽成婚,但终究不能长久。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晓筹”:代指早晨的时刻。“筹”是指古代计时用的竹筹或铜筹。“鸡人”是古代宫中头戴“绛帻”,也就是红布头巾,象征雄鸡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五夜”即五更。“焦首”和“煎心”是以指香从头上点燃和由外向内燃烧的情状,比喻人苦恼忧煎的生活。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这四句都可以看作是薛宝钗寡居愁苦的生活状态描写。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两句单从语气意境上来看,似乎又饱含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虽然时光荏苒,但任他变迁不动摇的意思,饱含坚韧之感。这与薛宝钗厚重的性格又很吻合。所以,这首词属薛宝钗似乎很合理。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谜应该专属于林黛玉。因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和场景更符合林黛玉。从“焦首”、“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是林黛玉的口吻。

并且,“琴边衾里两无缘”,说的是无缘,也就是没有缘分。这句用来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似乎更贴切。“琴边衾里”可以形容贾宝玉林黛玉同吃同睡的亲密关系,但终归是没有一点缘分。

而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关系,根本不足以用“琴边衾里”来形容,并且薛宝钗还是和宝玉结了婚的,这不能说是一点夫妻的缘分也没有,两无缘就不够恰当。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琴边衾里两无缘”,更像是说林黛玉和贾宝玉没有夫妻的情分,白白地恋爱一场。林黛玉相较于薛宝钗,林黛玉多病、多愁、多泪,在贾府里生活的状态是”风霜剑雨严相逼“。“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点。“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这与她在贾府长年累月睡不好觉的情形十分贴切。

最后两句”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又可以理解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这首诗谜似乎又能对得上林黛玉。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那么,这首诗谜到底该属于谁呢?

我们来看作者在书中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定位,作者把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共同定义为金陵十二钗之冠,没有先后高低之分,这二人是平等的。因此这两个人共用一首判词。那么这首词是不是既可以指黛玉又可以指宝钗呢?

既然在作者的定义中,薛林二人同等重要。两人共用一首判词,也说明二人的命运彼此交织关联,不可分割。那么,作者就没有可能单单用一首诗,体现薛林其中之一的命运,而置另一个人而不顾。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薛宝钗作的诗谜属谁?曹雪芹的苦心很少人懂

当时林黛玉薛宝钗都在场,薛宝钗做这一首诗谜,并且有其深刻的暗喻意义。并且林黛玉并未做谜,一向喜欢以诗才压倒众人的林黛玉,这时候反而像消失了一般。只能说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是作者不想再让林黛玉做诗。为何作者这样安排?

因为在作者心中,薛林不分伯仲,本就是一体的,两个人就该用一首诗谜。所以,这首诗大概并非专属薛宝钗,也并非专属林黛玉,而是这一首诗同属二人。这或许正是曹雪芹想要表达的深意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3419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