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陨石探索太阳系早期布局。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太阳系的模样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太阳系里的行星很多都发生过迁徙。木星和土星曾经非常靠近太阳,并把一颗神秘的大行星踢入茫茫的星际空间。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目睹这一切,大部分科学家只能用理论模型反演太阳系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的迁徙事件。但最近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够通过分析追寻坠落于地球表面陨石中的蛛丝马迹,推测太阳系旧时光的模样。
这种方法基于科学家对太阳系的三大认识。几乎所有陨石都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内集中了太阳系内各部分的物质;以及通过分析陨石中的同位素印记,可以确定小行星最初形成于太阳系的哪个部位。
基于这些认识,研究人员对一种名为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石质陨石内的同位素印记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把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分为了大约100类。
太阳系诞生前的部分原初物质缺乏钕和锆这两种元素,通过了解特定类型小行星中钕和锆的含量,可以了解这些小行星形成于原初太阳系中的什么位置。
而将分析结果和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以及与小行星带组成有关的理论模型联系起来看,研究人员就可以知道这些小行星曾经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以及它们曾经与哪些大行星相邻。据此我们就能得到一张早期太阳系的全图,以及一个行星们是如何迁徙到今天它们所在位置的理论模型。
对于行星的迁徙,科学家的认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理论上,亟需可靠的数据加以佐证。通过分析陨石来了解太阳系旧时光的模样,是一种新颖且充满了希望的综合性手段。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或许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参考
Cataclysmic bashing from giant planets occurred early in our Solar System’s history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1/cataclysmic-bashing-giant-planets-occurred-early-our-solar-systems-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