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鹰之的座右铭:做一个让时间感到失恋过的人。他认为,世上每一个思想者都是孤独的,真正理解他的呕心沥血与艰苦卓绝的只有时间,时间老人每天分派一个小小容器放在他身前的履带上,等待着他析出身体内的思考结晶注满,然后继续向前滑动,直到出现下一个……,但当他一无所有地离开这世间之刻,那些习惯被他注满的时间空杯会为突然到来的空缺感到失落,因此,所谓历史,就是时间的失恋史!
鹰之,诗人,批评家。(1969——),山东淄博人,现居大连。著有诗集《美好是疼的》。
施施然抄袭了海子吗?
——谈谈“互文”式写作
鹰之
近几日有关施施然抄袭海子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读者七嘴八舌最终还是莫衷一是,那么她到底抄袭了吗?看两人博文发现个有趣的现象,施施然所引用的诗作和胭脂茉莉所引用的虽然大致看起来一样,但实际还是有点小小的不一样,就这点小小的“不一样”反而成了她是否构成抄袭的关键——
如下是施施然所展示的博文:
如下是胭脂茉莉所出示的:
这两者差别究竟在哪?就在标题“致海子”那三个字上(至于结尾注解先不管它,若原文一直有,胭脂茉莉不应该傻到拿此做例子。),若原博文确实有“致海子”字样,那施施然诗中与海子相同、相近词句应该属于“互文”,不算抄袭,否则算抄袭。
什么是“互文”?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自己诗文内上下句的呼应,是一种修辞手法;另一种是自己诗作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在此属于后者。针对后一种“互文”,在最近二、三十年来学院派诗歌中常见,比如,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就曾引用了帕斯捷尔纳克一首《二月》诗歌中的原句“轰响的泥泞”,用大笨牛伊沙的话说,就是“用帕斯捷尔纳克的句子来献给帕斯捷尔纳克”,这不存在抄袭、挪用等说辞,因为读者知道这些句子属于原作者的。
再比如,余秀华刚写的《回忆桃花潭,顺便致陈先发》也属于互文:
《 回忆桃花潭,顺便致陈先发》
月色浩荡,故国已复活。我们在晨辉清风里侥幸做一回臣子
比如你指出一块石头,老子就安坐于此
一个人名字的裂隙里,需要一场久长的兵荒马乱,桃花七零八落
堵不住戏子的嘴
经过台词的时候,一个女人缩进了脖子,柳条就枯了
他丢失了来龙去脉,他抱着黑黝黝的柳树哭:你打死我
我的肥屁股之下,江水汹涌
江山悬挂在站满喜鹊的树上。他拎着空酒瓶子,李白的影子一晃
就收了赴死之心
他离开后,我们喝酒,讲黄色笑话。我摸着自己的大腿
太光滑了
最可恨的是,人世的厌倦,让我懒得剥下胸衣
沉下桃花潭,跟汪伦苟合
2016年3月20日18:21:27
“一个人名字的裂隙里,需要一场久长的兵荒马乱”,“他抱着黑黝黝的柳树哭”等句子都属于互文,都是陈先发句子化用而来,不算抄袭。但是,互文适合引用的是原作者比较著名的诗句,比如写李白,“白发三千丈”,“床前明月光”等等,否则难免引起读者误会。
不过互文诗并不值得提倡,虽然不算抄袭,毕竟属于“二类原创”,和一手原创价值不可等同,且引用比例不可过高。
鹰之课堂:
点评两个“病例”供初学朋友研究。
《十年》
李元胜
我们有着某种速度,像火车
车头向前,车尾永远留在原地
人在远行,故乡留在原地
最爱的人留在原地
一切不过是撕裂、无限拉长的
道路,逐渐增加的空虚
简明点评:
大简而“老境”,李元胜十分珍惜生命的“日照”,每有作品“出窑”,一定是经过思想情感的深度雪藏和反复提纯的,比如《十年》:“我们有着某种速度,像火车/车头向前,车尾永远留在原地/人在远行,故乡留在原地/最爱的人留在原地……”。
“十年”在个体生命流程中,像朝代一样跨度宏大;但在“无限拉长的道路”中,又是瞬间的“撕裂”。《十年》仅仅6行,入眼便入诗,精短不单薄;寥寥几笔,惜墨如金。整首诗达到了字无虚设、出神入化、极端抽象的艺术效果。
一只篮子里,装不下哪怕最小的果园,诗意只是果园里的一只苹果。诗歌之精要,就是一个字:减。把“一篮子”水果摆上桌,则“一篮子”是对果园之减;取一只苹果、两枚香蕉、几颗草莓,制成果盘,则果盘是对“一篮子”水果之减。
鹰之点评:
看了简明老师点评的这首诗立意的确不错,但这首诗细看之下也有毛病,主要毛病是主意象选错了,这样他的“立意”便打折甚至失效了。我在批评艾青《我爱这土地》时曾经说过,物象选取一定要契合“心像”,既不能让让物象高于“心像”,也不能低于,比如,“歌德体”选取的物象普遍高于心中所想之像,把永恒的、伟大的、壮丽的图景用到了个人身上,这便让“价格高于价值”了,同理,用屎尿屁去比人又降低了,所以“歌德体”,“垃圾体”,都是诗歌的一种畸形怪胎。
这首诗用火车来代表人的情感,便和艾青一样,把人的情感降低了,类似,“这根柴骨瘦如人”,很简单,火车无论挂几个车箱都是一样的,从外观上是看不出任何情感特征的,这种“撕裂”是作者主观强加的,这个意象选取至少不具有典型性。此处,要表达的应该是“撕裂”,如何能表达出“撕裂”?如果选取的是不具有痛感的非生命物质,至少要和“红色”“血”靠上,以便让其产生“痛感”“生命化”。此处如选择“夕阳”效果要好得多,常言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一个人从小离家去很远地方,暮年想到了故乡,这不便是“朝阳变夕阳”吗?漫天的霞光来映射无限延长的撕裂的血影,那种痛便出来了。
意象选取重点在一个“像”字,隐喻取神似,明喻取形似,此处用的是明喻,那么外观相似性是必需的,很显然,作者妄图用隐喻的“神似”来代替明喻的形似,结果失败了,这个火车的“神似”一点也不“神”。
这还不是最难的,运用比喻最难的是一连串的“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找一首笔者早年旧作:
《钟乳》
一滴水
抱着山石的一块指甲
像一只熟透的苹果
咚的
掉在地上
又一滴水
抱着一块干燥的皮屑
咚的摔在地上
……
–
就像星子呕出光芒
就像铜钟呕出声
一座枯了山峰
正一小口一小口地
呕出自己的肠胃
它的的呕吐物每刻都在消失
富含它白骨粉末的泉水
漂白了两岸的青砖绿瓦
也强壮着那些草木牛羊的骨骼
–
如果,天地倒转覆水能收
一个轮回者会是几分之一的自己?
一座山峰像一顶悬空着千年的草帽
而草帽下,正立起一个三岁的童子
这首诗需要很多处“像”才能完成一个“生命轮回像”,第一段的像因为比较直观,不必讨论,后面的“就像星子呕出光芒,就像铜钟呕出声”取的便是神似的一个“慢”字,一滴水对石头的溶解之慢,恰好和光对星子的消耗,声音对钟的消耗之慢契合;钟乳发于石隙,因而和“呕出自己的肠胃”的“内部”契合;“青砖绿瓦”变白是客观存在(实际是变淡),和石头粉末的白契合,矿泉水流到河流,蒸发再下雨,“漂白”也契合;矿泉水能补钙和“强壮着那些草木牛羊的骨骼”也契合;钟乳山洞都是中间被蚀掉,因而和“一座山峰像一顶悬空着千年的草帽”也契合,凹陷处下方是堆积的柱状钟乳石,因而和“而草帽下,正立起一个三岁的童子”也契合,到此一个轮回着形象才告完成。
《一块卵石》
【车延高】
卧在公园的草地上
像流水产下的一粒卵
枕着时间,是一个安静的休憩者
诗人居然坐在上面
他不冒充思想者,他在思考
–
一块卵石是不是一座山的记号
河流干死了,浪花咬出的字
该不该被风剥去
–
还有那个遁入冥想境界的人
他女儿忘了流水的声音
我最怕她忘记河流是土地的项链
把一颗捡起的鱼目
当成珍珠
鹰之点评:
老车这首诗立意也很棒,甚至我看到结尾时也眼睛湿润了,这里面有对后辈的亲情之爱,也有对人类为一己私欲破坏大自然生态的痛惜和无奈,但结尾却一不小心出现了失误,要命的是我也改不好,不知道大家能否帮他改好。
他女儿忘了流水的声音
我最怕她忘记河流是土地的项链
把一颗捡起的鱼目
当成珍珠
这一段如果当成叙述是没毛病的,正好契合“鱼目混珠”一词,但在此处这个“鱼目混珠”不是叙述是隐喻,隐喻的是“把生命当装饰”。他却疏忽了一点,“珍珠”也是“生命物质”,是杀掉蚌之后所得,和鱼死掉之后的眼睛是同等物质,这样这个隐喻便不存在了。这类似,皇帝要祭祀看到杀牛的惨状很可怜,便把羊代替了牛,实际他要是再看到杀羊的惨状,结果还是一样。
这真是首不好改的诗,因为这个意象真不好取代,项链大部分都是珍珠串成的,有的是贝壳,和鱼目都大同小异,必须要换成一个非生命物质取代才能和被残害的生命区分开。我试着改了一下,也不好:
他女儿忘了流水的声音
我最怕她忘记河流是土地的项链
把一颗流泪的鱼目
当成了夜明珠
我改不好的原因是,虽然夜明珠也可串项链,属于非生命物质,但夜明珠串项链不具有典型性,还是让高明人士来改吧,不改,这首诗废掉可惜。